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非常关注)一年一度,中秋将至,月饼进入销售旺季。临近佳节,各地市场监管局联合消保委等部门开展月饼礼盒过度包装专项检查行动,以防止问题月饼上架销售,遏止“天价”月饼经营乱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小月饼本是积淀中华传统文化、深蕴国人美好情愫的一种佳节美食,象征团圆,寄托祝愿,标记友情,寓意祝福。因其自带的食品属性和文化属性,月饼逐渐成为都市人际社交的标配,也成为乡愁流量的主角。
闲逛超市,一度在线上造势、线下爆发的“月饼大战”里,你能发现,琳琅满目的品种、缤纷五彩的包装、目不暇接的组合,或使用鱼翅燕窝等名贵珍稀食材做馅料,或与山珍海味、名贵烟酒等高档商品搞混搭,或使用贵金属、红木材料等过度包装,重颜值轻品质。“醉翁之意不在酒”……豪华月饼、“天价”月饼让人们“消费”过度又“消化”不良。其偏离了传统文化的本源,便失去了大众美食的本色;消耗了弥足宝贵的资源,就只能助长攀比奢靡之风。
小小一块饼,内含大文章。相关成本调查显示,由于馅料、包裝材料等不同,盒装月饼生产成本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不会很高,平均生产成本在每盒70元左右。而令人咋舌的是,混搭的“附赠品”价值远远高于月饼本身,却仍披着“月饼”马甲销售,一旦失信失序失管失控,便极容易异化成为腐败的载体,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
实际上,月饼并非包装得越好就卖得越好。记得早年,每到中秋节,母亲总是喜欢到副食店里,买点散装月饼,品种不外乎蛋黄月饼、五仁月饼、冰糖月饼、枣泥月饼和芝麻月饼,简单、亲民的包装上,还有一层透明的油亮。新鲜、酥脆的月饼外衣上还点着状元红,俭朴中不乏实惠,好吃里不显甜腻,很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至今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其中“重点关照”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并要求经营者应将相关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备核查。如有需要,将立即展开成本调查。
8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制定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开始实施。新规规定“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且月饼销售价格高于100元的,其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例应≤15%。”同时明确提到月饼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应该说,上述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心如规矩、廉如尺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第一步。击退“天价”月饼、遏制“月饼刺客”、扯掉送礼“马甲”、阻击节节攀升的价格,让月饼成功“瘦身”,必须建立起覆盖月饼行业产供销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倡导和鼓励经营者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盒装月饼,让月饼消费更趋大众化。
勤者不贫,廉者不馋。措施行之有效、执行监管到位,商品物美价廉,消费科学健康,新风拂过良俗,这才能让一盒月饼提在手里,甜透心间;一轮秋月挂在天上,朗润神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