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脚小馆

文|楚成东

两年前,我从市区一条较偏的小街上路过,这里不是交通要道,行人自然也少,更难想象在这里会找到一家吃饭的地方。

没走多远,竟发现了路旁真有几家小饭店,因为肚子饿,就随便走进一家坐下来。店老板是一对老夫妇,从简单的交谈中得知他们都是南方人,女的67岁,男的比她年长3岁,孩子在青岛工作,因为某个原因,老人就开了个“猪脚小馆”。

吃罢饭,因有事要办,我匆匆离开,记忆中只记得这是一家由一对老夫妻开的小饭馆。

两年后,不自觉中又走进了这条小街,走到“猪脚小馆”的地方,看到其他饭店全部撤换下了旧门头,换上了新招牌,唯有“猪脚小馆”的门头装潢依旧,这增加了我的一些好奇。

我知道,在小街上开个小饭馆是多么不易!它饱含着经营者太多的困惑与艰辛,多数小饭店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不是垮掉就是摇摇欲坠近于谢幕,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残酷拼杀,只要看看饭店门头的更迭频率,便知餐饮业竞争的无情与残酷。奇怪了,几年过去了“猪脚小馆”竟然还活着,进进出出的客人彰显着小饭馆的热乎气,这更难解我心中的一个谜团。

老两口已认不出两年前光顾小馆的食客,待我坐定,女店主双手奉上菜谱,边指点饭样照片,边介绍小馆的特色饭菜。“猪脚饭”当然是小饭馆的首选当家主食,他们专门引进了南方一家祖传配方调料,把猪脚烧得嫩而不腻,色泽鲜亮,料汤浇在白米饭上,淡咸适中略带甜香辣味,口感极佳。

我心里琢磨:是不是他们的“调料”使这家小馆依旧焕发着迷人的“青春”?

“老板,旁边几家都换了门头,买卖不好做吧?”我问女店主。

“千万别叫老板,我俩都是企业的退休工人,到了这把年纪,还想做点简单事情,就开了这么个小饭馆。”女主人几句话传递出他们的背景信息。

男店主笑着添话:“老夫老妻退休之后,还能健健康康地在一起做点儿事情,不给孩子添麻烦,这个比什么都高兴。”两位老人的“健康”“在一起”“做点儿事儿”的理念,是他们退休后的意愿,也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女店主操着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侃侃而谈,小饭店经营确实不易,房租就占去好大一块儿利润,旁边几家饭店饭菜没特色,加上装修、购置桌椅板凳、付厨师、服务员的工资和其他开销,到头来一算账,挣的钱都缴给房东了,有的连本钱都难挣得回来,关门自然是迟早的事情。

“谜团”仍困惑着我。

“你们不是也要交房租,也要购置桌椅板凳,也要采购猪脚调料什么的,这些不都是要花钱吗?”

男店主笑着解释:“我们不同,我们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明摆着要付出的工资不就省下来了?”老人说得有道理。

闲聊间,又进来几位顾客,女店主对我说:“这些都是回头客。”转身又对着一位姑娘笑了笑:“今中午有空了?”。

“嗯,想猪脚饭这个味儿了。”

姑娘见我是生人,主动推荐。

“这个饭馆儿虽然小,可是干净,你看到处都擦得铮明瓦亮的,饭菜味道也好,价格还便宜。”

她的眼睛转向老人。

“两位老人待人特别和气,也愿意和我们年轻人说话,跟他们说话,就像和自家的爷爷奶奶拉呱聊天一样。”

我思忖着姑娘的话。

我又问店主:“你这个小店,肯定工薪阶层的顾客多吧。”

“什么样的人都有,旁边一家贸易公司的大老板,经常来店里吃饭,他可愿意和我们老两口拉呱了,有时一聊起来,天南海北的无话不说,你想想,他的父母都过世了,自己在外边打拼了这么多年,不容易啊,人家老板说了,在我这场儿吃饭,找回了他童年时代在老家和父母一块儿聊天吃饭的感觉。”

喔,我开始有些理解小饭馆回头客源源不断的缘由了。

女店主还骄傲地夸她这个小饭馆是个‘国际饭店’,经常过来吃饭的客人有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新加坡人、泰国人,他们大多是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是不约而同挑着饭店到这儿来的。外国人很愿意听老两口讲中国的民俗故事,特别喜欢听他们讲南方老家的地方生活习俗,单单“猪脚饭”调料研制的故事,他们都会听得入迷,这顿饭吃完了,故事没讲完,下回到小饭馆儿还让老人接着讲。外国人也都愿意用蹩脚的汉语,说一些他们自己家乡用草本植物研制调料的事,交流中他们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

在小馆吃饭,外国人都是心情舒畅,喜乐盈盈,完全没有了在外国饭店里吃外国饭的感觉,就像坐在自家的饭桌上边吃饭、边开心地聊天,洋溢着舒心和惬意。

只待了一顿饭的工夫,不知怎的,我也有了和他们一样的感觉,有了和这对老夫妻多聊会儿家常话的念想,他们就是自家的老人,说起话来,笑容满面,实实在在,越说兴味越浓,聊天的情趣已经远远超出了猪脚饭的肉香。

我静静地想: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人世间最愉悦的心境,很多不都是来自“家”的和谐与温馨吗?

我知道了小街上依旧悬挂着“猪脚小馆”门头招牌的谜底。

作者简介:楚成东,1949年1月生于青岛,中共党员,英语专业,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作者阅历丰富,自幼喜爱文学,自1975开始在《台东文艺》发表小说、散文,此间同时在《青岛日报》发表《闪闪的红星》、《战船台》等电影评论;后调至《青岛文艺》编辑部工作,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1990年撰写报告文学《市政人的巍巍丰碑》,时任青岛市市长郭松年专为此文书写题目,此文在《青岛日报》头版发表,“山东友谊出版社”将该文收入《山东报告文学集》在全国出版发行。近期创作的报告文学《惟有兰花香正好》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全国党员学习平台选用发表。1996年创办青岛市政府外宣办主办的中、英文期刊《青岛指南》,任总策划和执行主编;先后在《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青岛当代文学》、《青岛好人》等报刊杂志及《中国新闻在线》、《头条》、《青岛故事》等发表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若干,2022年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乙甲庄骑手——楚成东文学作品集》。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