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中 菊花诗十二题,为咏物兼赋事的一组七言律诗。 出题者使用一个实字,一个虚字来命题,即菊字为实,另一字为虚,共做题十二道, 分别以书中不同人物描写出来,以此表露和衬托她们各自的心理或命运。
下面与大家分享这十二首“菊花诗”。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宝钗的这首《忆菊》诗即表现了宝钗对在现实中已经失落了的那个理想社会的苦苦追忆之情。而把这首诗与宝钗的另一首《画菊》诗对看,一忧虑、愤懑,一潇洒、解脱,这同时也暗示了宝钗的人生观必将由忧世、愤世,而走向出世、遁世的趋势。“慰语重阳会有期”是不可得的,只能“粘屏聊以慰重阳”。那么,再往后呢?只能到佛、道的出世哲学中去寻找精神归宿。故,宝钗最后必然是“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必然是“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访菊》一题,因其着眼点在一“访”字,故全诗着力描述了贾宝玉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表达了这位久病的公子访问秋菊时的一片痴情。
首联是说,大好时光正好出游,不必借口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颔联从正面描写访菊时所见的景象,颈联说了访菊时的具体活动表现,显得如此惬意。尾联是写贾宝玉对菊花的痴情,希望不要辜负他今天的乘兴游访。
宝玉(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种菊》承《访菊》一诗而来,正如宝钗所说:“访而得之,故种”。全诗以“种菊”为题,寄托着诗人与菊偕隐、超尘出俗的人生理想。
诗首联直接进入种菊本题;颔联进一步抒写种菊成功后的欣喜之情;颈联紧承上意,在意境上却更加深邃。有菊可赏,便须吟诗以助兴,酹酒以寄情;尾联,再次表明了对菊花的百般爱怜之意。整诗围绕“种”字,写了移菊、栽菊、菊成活后的喜悦以及日常培护灌溉等种菊的全过程。
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对菊就是和菊花相对而赏的意思,所以全诗的重点在于赏菊。首联在交待了菊花的来历之后立即转向对菊花的欣赏态度;颔联描写赏菊人的不拘礼法和萧散怀抱;颈联笔锋一转,写菊花为群花中之最傲世不群者,诗人和菊花互为知音好友;尾联又写秋色不长,相对不易,应该珍惜时光,尽情赏玩。
湘云(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这是史湘云所写的第二首咏菊诗。在咏菊组诗中编排在第五位。题目为《供菊》,意即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花瓶中供观赏。
诗的开首两句就直接入题,颔联把人对花的痴情痴意刻画了出来,逶迤着一种潇洒的风姿,不愧秀句诗眼;颈联采用“背面敷粉”的手法,从侧面设色衬托主题;尾联是在“一击两鸣”家族败落后宝玉和湘云的情况。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写黛玉为诗情所困扰而坐立不安;颔联写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和全身心投入创作时的情状;颈联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抒发了诗人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尾联是进一步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也是诗人的自诩之意和全诗意境的升华。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此诗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也流露出薛宝钗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首联点题,写了画兴大发的原因。颔联写作画过程,突显了宝钗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颈联写“画”的效果,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想象幻觉融合在一起。尾联则点出了“画”的意义和作用。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首联以东篱访问秋情点题,符合了“问菊”的主题。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一句,俨然就是林黛玉的写照。颈联烘托渲染菊花生长的凄清环境,“寂寞”、“相思”四字又最能点示出林黛玉的内心活动。末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部分对仗不算工稳。
探春(蕉下客)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此篇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表达自已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须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诗的前半部分,“和云伴月不分明”,已经有些不祥之意;“登仙非慕庄生蝶”,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并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菊花的影子,诗的前半部分围绕着光与影的关系描写,融情于景;后半部分借景生情,抒情色彩有所加强。该诗采用咏物为主,写人为辅的手法,借菊影的朦胧之美,从侧面抒发了史湘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虚无,暗示了史湘云的人生希望,终究是一场空。
探春(蕉下客)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此诗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总收,诗的前半首暗寓出探春在贾家渐见衰败之时离家出嫁,后半首则是进一步描写探春远嫁的情景。 这首诗借描写残菊,暗示了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 整首诗以各种悲伤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极度悲凉的氛围,预示着探春远嫁的悲剧命运。
征稿启事:坦腹斋公众平台常年向广大中青年画家征国画类稿件,一经通过,便可在我公众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张大拙微信 zdazhuo
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