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塑是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种类,是以瓷泥作为物质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瓷匠通过对瓷泥捏制、雕刻等艺术手法将其塑造成立体的艺术形象,做成胎坯后再经过高温上釉烧制而成。瓷塑以丰富的造型艺术反映时代特色、社会生活和审美理想,它与木雕、石雕、漆雕等其他雕塑艺术一样同属立体造型艺术,但由于瓷塑必须经过1300℃以上高温烧制,经历将“泥”变成“瓷”的过程,并伴随着体积收缩等一系列变化。

因此陶瓷雕塑的烧制具有不可控性,故对造型有更严苛的要求,如要求形体要相对均衡,尺寸不宜过大等,这也使其成为其他雕刻工艺无法代替的一门艺术种类,具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陶瓷雕塑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除了具有悠久的历史之外,不同时期的陶、瓷塑都有着特定的时代特征及文化风格。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和工艺演变后,汉代晚期,瓷塑随着瓷器的诞生而出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在向今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生产工艺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下的最后高峰。狮子瓷塑作为陶瓷中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品种,其制作过程凝聚着历代优秀的制瓷技艺。明清时期狮子瓷塑采用手工和模具相结合的塑造方式,结合贴塑、镂空工艺的装饰手法,将雕塑与瓷艺结合,使狮子瓷塑走向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成型工艺

瓷塑造型的塑造大量借鉴和吸收了民间艺术手法,成为陶瓷艺术中的瑰宝。通过出土和馆藏实物我们可以看到其制作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为纯手工捏塑的小瓷塑,还有一类是以模具印坯为主的组合成型;前者一般造型较小且多作盖纽、器耳等器物附件;后者常见陈设艺术瓷或香炉等较大体积的器物上。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顶峰,也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的集大成时期,器皿造型样式和装饰母题在这一时期基本成熟和定型。明清时期狮子形象的瓷塑造型特征几乎一致,通过对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塑进行图片资料的收集,发现外销的狮子瓷塑通常以景德镇和德化两地出口,制作方式常见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瓷土原料捏塑而成,所塑造出的狮子瓷塑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另一种则采用模型印坯成形,此种方法可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捏塑

瓷塑属于不规则的立体造型,由于其独特的造型特点,灵活便捷的捏塑在瓷塑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型方法。捏塑成型是指根据所要塑造的物体形态,通过双手将瓷泥捏制出大体轮廓。在塑造过程中,捏塑以泥条为主同时加上手捏,不借助于模具。捏塑成型常搭配雕塑技法共同制作,一般先通过瓷泥捏造出大体形状,再通过雕塑工具如刻刀、竹片等雕刻工具进行具体的局部塑造和精细雕刻。

这种不借助模型的瓷塑,虽然生产效率低,工艺繁琐,费时费力,对制作者的造型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捏塑成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直接传达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使作品富有个性,独一无二,并赋予其灵巧生动的特征。由于捏塑相比于其他成型方式更加形象、刻画精细等优点,因此,捏塑成型的工艺也常被用来辅助制作精细部位。在狮子瓷塑中,狮子头部、毛发、脖子上的铃铛等部件常使用捏塑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享有“中国白”称号的德化窑盛产瓷塑作品,得益于当地瓷土的特性和精巧的制瓷技艺,德化瓷塑享誉世界。德化瓷塑经常采用捏塑成型的方法,如现藏于南昌大学博物馆的清代外销狮子香插。其产于清代康熙年间,狮子嘴中衔着的泥条形的装饰丝带和狮背上的毛发都是通过捏塑工艺制作而成的。将瓷泥捏成条状后,堆塑在狮子的身体上。

曲线形状的丝带和狮子弯曲的毛发使整件作品显得更加栩栩欲活,广受欧洲市场的欢迎。销往欧洲后,欧洲人根据自身审美在底座部分增加了镂空铜饰。明清时期的德化瓷也因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引发后世争相模仿。仿品一般采用注浆工艺,作品造型过于规整板滞。而手工捏塑的真品,则常会留下手工制作的痕迹。明清时期德化对捏塑工艺的运用也成为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狮子瓷塑产量和品种大量增加,尤其在外销瓷中,小型的瓷塑更受欧洲市场的欢迎。小型狮子瓷塑陈设品、附在器皿上狮形纽、狮首耳等由于体积太小,不易开模,所以常采用捏塑的技法制作而成。景德镇和德化都外销过很多狮形纽,尤其景德镇的瓷塑技艺历史悠久,在表现技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景德镇的瓷塑产品,就多以手捏和刻线相结合;分部位边捏边镶接而成的。现藏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景德镇青花仕女瓷罐”,产于清代康熙年间,罐盖上有一个镀金狮子形状的把手,因年代久远,金层脱落的所剩无几,可以明显地看到捏制的痕迹。清康熙时期一对儿“青花带盖四季花卉方瓶”,通过两只狮子形象的细微区别也可以看出明显的捏塑痕迹。虽然是一对瓷罐,盖子上的狮纽造型也一致,但捏塑的工艺方式使得两只狮纽在相似中又各自具有独特性。

模印

“模印工艺技术始于魏晋,分轮车旋印和手压印制。”手压印制常被用来制作动物形器皿和瓷器的附属部位,如把手、杯盖、茶壶嘴把等。手压印制就是模印成型工艺,狮子瓷塑的制作常见采用手压印制的方法。

模印成型需要借助陶模工具。在使用模印工艺进行塑形时,创作者首先需要使用直接塑形的工艺制作出最初的模型,并将模型塑出模范,入窑烧成陶模;有了模具之后,将瓷泥放入提前烧制好的陶模中,用手推压均匀并进行多次的打练,以增加瓷土结构的紧密性,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气体,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发生开裂等情况,等泥塑稍干成型后再进行脱模和修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方便成型,一件瓷塑作品的陶模通常需要分块制作,待泥塑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拼装。脱模后的瓷塑最后会被接合成整体并进行精细雕刻,再进行擦水、推光、施白釉等工序,最后入窑一次烧成。为避免烧制过程中变形,模印成型的产品造型或器型一般较为简单,结构单调,形体稍显呆板,在细节制作上不及用捏塑成型方法制作出的精美、清晰,所以在制作复杂的狮子瓷塑时除了将身体和头部分别模印外,还常结合捏塑成型的方法,使塑造出的狮子瓷塑更加生动、精细。

明清时期,由于瓷塑受到海内外人们的喜爱,瓷塑需求不断提高,模印成型的方法被被广泛使用,通过模具可以使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该藏品现藏于南昌大学博物馆,是一对精美的仿康熙素三彩狮子雕塑,一公一母,公狮前爪踩绣球,绣球上雕刻铜钱图案,象征着公狮为一家之主;而母狮子前爪扶着一个幼狮,代表养育下一代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底座上的牡丹和菊花、梅花等画工精美,在这件瓷塑上,公狮和母狮除前爪下的装饰不同,其余部分如身体、四肢和头部都通过多块模具分段印坯成零件的制作方法,待所有部件制作完成后再统一组接而成。素三彩狮子瓷塑在19世纪开始流行,大量销往欧美各地。

为使瓷塑更加精美,景德镇和德化生产的狮子瓷塑都普遍采用模印和捏塑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模印为主要成型工艺,捏塑辅助制作精细部位,这种模塑结合制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瓷塑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瓷塑的烧制质量,并使瓷塑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让瓷塑在统一之中蕴含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