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我国自上古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清朝康熙年间瑷珲筑城后,随着驻军、流人的陆续到来,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汉族文化习俗传入了瑷珲,被当地人接受并传承,俗称“八月节”。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庆食品,《黑龙江外记》记载:“土人过节……中秋月饼,家自为之,店肆亦有鬻者”,说明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月饼在瑷珲已经非常普遍,自家能做,店铺也有售卖。

瑷珲历史陈列馆馆藏

民国时期三连吉祥图案木雕月饼模具

这件民国时期三连吉祥图案木雕月饼模具,长32厘米,宽7厘米,重0.25千克。模印左右是荷花和莲蓬,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中间的寿桃寓意健康幸福、延年益寿。整体象征多子、多寿、多福,造型古朴,刻画生动。

瑷珲历史陈列馆馆藏

民国时期“吉利”字样木雕有柄月饼模具

这件民国时期木雕有柄月饼模具,长32厘米,最宽处11厘米,重0.58千克。模印为圆形,构图简洁,纹路清晰,边牙均匀。图案中间扇面形边框,刻“吉利”二字,上下刻有花朵,寓意吉祥顺利、花好月圆。

据富育光的《群芳谱》记述,按瑷珲当地民间土俗,八月节等大节,大户人家都有“节头三日忙”的老习俗。早年间,瑷珲人讲究几代同堂,老少几辈儿住在一起,所以每逢节日,必要早早做筹划,一应用物,都要及早安排,有的甚至要到省城赶早订货采购。

富育光还提到,咸丰年间,瑷珲城非常著名的几大商号中有家金兰斋,并详述金兰斋是盛京名商,其祖颜洪原本在京师天桥室外最早创办的“燕京八大件”,十九代传人被召引到瑷珲,让塞北各方宾朋赏识一番山海关内的名糕面点,展露南风,活跃北疆。可想中秋时节,金兰斋定会应节景推出各式月饼。民国之后,黑河的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国九年《瑷珲县志》记载《黑河商业表》,其中,民国三年三月,邱焕廷、邱焕祥兄弟的“福兴祥”面包房成立,民国六年一月,姚东甫、姚赞卿的“同益斋”点心铺成立,无疑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更多购买选择。

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吃完晚饭,早早把月饼连同瑷珲本地产的西瓜、香瓜等水果、糖果一起备好,桌椅板凳摆在院子里,老少围坐,团圆赏月。往往这时家中老人会给孩子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听着故事,吃着香甜的月饼,望着月亮,思绪飞到了月亮上……

瑷珲历史陈列馆馆藏

清福寿三果纹青花磁盘

来源:瑷珲历史陈列馆

编辑:沈莹莹

一审:沈莹莹

二审:鞠再冉

三审:白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