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上海的松江区九亭镇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拆迁,这里的所有居民都欢声雀跃,在签完合同后,满意地让开发商在自家的墙上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拆”字,但唯独有一家是个例外。

这家的户主名叫张新国,他家的房子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开发商根据他家的面积,给出了230万赔偿款和四套房子的条件,但张新国却是一口回绝。

他认为自家的房子是整个镇上最好的,开发商给出的条件远远不够,于是便狮子大开口,要求开发商给他1亿赔偿款和六套房子,不答应就绝不搬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赖竟然赖了十四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张新国到底为了什么而坚持不搬,他最终又是否拿到了那天价的赔偿款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拆迁通知,拒绝不搬

2003年,住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的张新国,第一次接触到拆迁,那时候听到自己居住的地方被规划到拆迁范围时,他也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内心充满着期待。

而当开发商来到他家跟他商谈拆迁事宜的时候,他却是一脸的失望,按照规定,拆迁的补偿款和安置房补偿面积,都是根据宅基地证书上的面积和家里男丁的数量来分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国的房子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住着他的岳父岳母和他的一双儿女,人丁虽然兴旺,但男丁却是只有儿子一个,而且,根据宅基地的面积来看,他家能够得到的补偿款基本上跟附近邻居的平房没什么差别。

开发商按照规定,给出了230万赔偿款和4套房子的条件,张新国在听过后果断拒绝,自己辛辛苦苦修建的小洋楼,怎么能在拆迁的时候,得到的条件跟隔壁的平房一样呢?

秉承着这种观念的张新国,从家里的旧物中又翻出了一张宅基地的证书,那是他岳父的兄弟在1951年的时候,转让给他岳父的,张新国拿着这两张证书,跟开发商谈着自己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觉得,凭借着这两张证书,开发商最起码要给自己一个亿的赔偿款和六套安置房,但拆迁办对于他带来的证书并不承认,因此,他的这个条件,开发商也一直没有同意。

看到自己的要求没被同意,张新国这倔脾气就上来了,他当即表示,什么时候同意了他的条件他就搬,不同意,他们一家就永远地在那住下去。

由于张家房子的位置特殊,正好是在要修的马路中央,如果张家不同意拆迁,那新建马路的工程就会一直无法进行,为了不拖延工程,开发商只能不停地派人上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他们去多少次,张新国的态度都依旧强硬,他明确表示,自己的房子是花了大价钱大心血建成的,没有一个亿和六套安置房,休想他们搬走。

别说是在03年了,就是在现在,一个亿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还有六套房,而张新国之所以这样要求,其实也是有他的难言之隐。

1996年的张新国凭借自己的努力打拼,手里终于有了一些存款,在那个上海房价还没有那么逆天的年代,几十万还是可以在繁华地段买一套三居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张家人口众多,就算是购买三居室的,也不够他们一大家子人居住,于是,张新国跟家人商量之后,便决定将原本的二层小楼进行扩建。

张新国找了专业的设计师,整间屋子由内而外全面改造,很快,一套仿欧式的三层小洋楼就这样诞生了,房子扩建之后,一家人住得也宽敞了,这三层小洋楼的可安排性也比以前要大得多了。

他们把一楼租给了一个外地杂货商,收取一定的房租;二楼和三楼是他们一大家的生活区,客厅卧室和厨房,该有的设施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三楼收拾出一个娱乐房间,闲着没事就会一家人在一起看个电影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这三层楼建成之后,老张就觉得自己的生活格外幸福,但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随着自己孙子外孙的出生,烦恼也随之而来。

家里的人口添了,生活的成本就多了起来,孩子们住的地方又开始变得拥挤,再加上这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时不时地发生一些矛盾争吵,时间一长,张新国的脑袋就止不住地疼。

这个时候的他虽然想过再买一套房,但看了看银行卡的余额,终究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在他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都要这样度过的时候,突然传出了拆迁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国原本想着,拆迁获得的赔偿款和安置房,可以让这一大家子人有一个很好的分配,但谁知,开发商给出的条件实在是难以接受,那么,他们一家在跟开发商僵持的时间里,生活得怎么样呢?

不断斡旋,生活艰难

拆迁办和开发商虽然不同意张家的条件,但也不会就这样一直跟他们耗着,该进行的工程还是如期进行,只是在修到张家门口的时候,稍微地拐个弯而已。

在道路施工的那段时间,张家就仿佛置身于工地一般,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那闹心的轰鸣声几乎就没有停过,他们想要打开窗户透透气,扑面而来的却是漫天的灰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直到2011年,这条道路全部竣工,张家人的煎熬才算是告一段落,但道路建成之后,他们发现,新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在这条沪亭北路的两侧,每天都有着不少车辆经过,原本的四车道,因为张家小楼的存在,硬生生变成了两车道,车流量多的时候,堵车堵个十几二十分钟,那都是常态。

除了堵车,在这一带还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谁能想到,在马路中间竟然会有一栋小楼存在,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稍不注意,就会撞上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路过司机的谩骂,张新国的心里也很委屈,自己只不过是想要属于一份合理的赔偿,并没有想过要影响交通,住在马路中间的安全隐患,实在是有点高。

在与开发商斡旋的这些年里,张新国跑了不少趟的拆迁办,希望能够跟他们商量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但他们提出的条件,拆迁办那边是怎么都不肯答应。

后来,拆迁办更是直接把张家的事情给搁置了,遭受了“冷暴力”的张新国脾气瞬间就上来了,既然你们不肯解决问题,那咱们就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张新国的事迹就被传遍了上海,有些人觉得张新国实在是太过贪心,能拿到些赔偿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小心到时候等到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面对着群众的议论,张新国的内心也曾发生过动摇,他的岳父觉得他这样坚持下去没有半点意义,开发商是不可能妥协的,但就在他准备答应开发商的条件时,他的儿女们又不乐意了。

按照规定,开发商会给到张家四套房子,老张的这一对儿女为了所有权,在家里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想吃亏,担心分配不均的老张,只好继续顶着压力住在这马路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时间到了2017年,一向固执的张新国突然松了口,他跟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不影响他的基本利益,他可以配合拆迁工作,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张新国改变了想法,同意了拆迁呢?

搬离马路,尘埃落定

原来,在2016年的时候,上海市拆迁办来了一位名叫陆辉的主任,这陆主任跟其他的工作人员不同,他虽然也经常去张家拜访,但却几乎从来不聊拆迁的事情。

这位陆主任每次到张家来,都只跟张新国拉些家常,关心家里老人的身体,孩子的学习,除此之外,他还很贴心地跟张新国表示,现在不想搬没关系,这件事可以以后慢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物欲横流的上海,遇到一个愿意跟你慢慢来的人有多么难得,陆辉的出现,平息了张新国十几年积攒的怨气,他的内心也开始慢慢动摇。

2017年8月21日,陆辉再一次带着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来到张家,只不过这次他不是来拉家常,而是正经商谈拆迁的事情。

由于之前将近一年的亲近接触,使得张新国对陆辉十分信任,陆辉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认真地记在了脑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让张家搬走,陆辉细心地跟张新国讲述不搬的最坏后果,因为这件事已经拖了这么多年,所以法院是有资格颁布强制拆除令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原本说好的四套房子也会变成两套,张新国自然是不想事情发展到那种地步,于是便答应了陆辉,积极地配合拆迁。

按照政策,张家能够得到的还是跟十四年前的一样,230万的赔偿款和四套房子,面对着如此结果,张新国有些后悔,也有些遗憾,后悔的是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如此坚持,而遗憾的是,坚持了这么多年,忍受了那么多煎熬,最终的结果还是跟以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家搬走之后,那栋伫立在马路中央,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小楼,终于寿终正寝,在它倒塌的那一瞬间,张新国心中的那份执念也就此放下。

有时候,人会为了自己心中的执念,而做出一些常人而无法理解的事情,在张新国的内心深处,说不定早就有了搬走的想法,只不过一直碍于脸面而没有妥协。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期精彩剧情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