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1999年,辛辣的伏特加已经无法缓解叶利钦心中的焦虑,实际上,从1998年开始,他就没轻松过,遭到国家杜马弹劾,面临瓦解苏联、炮打白宫、发动车臣战争、搞垮军工、种族灭绝五项罪名的指控,各种打倒他的声音此起彼伏,他压力巨大。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从未如此沮丧过。

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后不久,父母把他抱到当地一处东正教堂接受洗礼,结果,给他洗礼的牧师喝多了,将他浸在水里忘了捞起来,差点把他淹死。

为了纪念这段生死经历,父亲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鲍里斯(俄语“斗志”的意思)。

或许是这个名字给了他力量,又或许他天生就有不服输的基因。

总之,毫无家族背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权利巅峰。

很多人认为他是个投机者,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自己是俄罗斯的守护者。他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然而,学建筑出身的他显然并不善于管理国家。

他的人生巅峰停留在1991年的莫斯科红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刻,鲍里斯都忍不住要痛饮一杯伏特加。

那时的他果敢、酷狠,他认为自己完美传承了东斯拉夫人的血脉。

然而,这一切都已随一饮而尽的伏特加一起成为过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陷入迷茫。

鲍里斯曾经以为自己全面倒向西方的态度会赢得他们的认可,他马不停蹄地在欧洲各国奔波,甚至不顾国内民意反对和克林顿套近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努力只为得到西方接纳俄罗斯的许诺,以及关键时刻拉一把的表态。1991年的俄罗斯经济实在太差了,鲍里斯主张变革,正是希望自己百姓过上西方描述中的生活。面包、音乐、伏特加,以及阳光和沙滩。

他看起来成功了,因为西方给他的感觉是同意接纳俄罗斯了,他甚至设想着未来能加入北约。

于是他按美国人的建议大刀阔斧地实行“休克疗法”。

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家进来了,寡头起来了。然而,没有想象中的经济重振,相反,本就孱弱的国民经济很快陷入崩溃,老百姓一夜之间一贫如洗。

而且,西方承诺的援助也迟迟没有出现。

美国人甚至趁机提出一些涉及主权的要求。

鲍里斯意识到,他被狠狠地阴了一把。

国外得到不支持,国内被寡头围猎,鲍里斯很快倒入资本家怀里。

尤其是1996年的选举,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正是寡头们出力,才让鲍里斯成功连任,他彻底沦为寡头们的傀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大寡头”之一,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曾有句狂妄的话:“只要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来当总统。”

他听说了,但没有任何办法表示反对,唯有靠喝更多的伏特加麻痹自己。

这群牛虻趴在本就虚弱的俄罗斯经济上大吸特吸,吸够了血的他们甚至想把俄罗斯的灵魂都吸走。

他完了,他的国家完了,俄罗斯就这样一步步滑向深渊。

金融崩溃,卢布成了废纸,卢布兑美元突然贬值了几十倍,很多俄国老人,一生的积蓄,只值一、二十美元,他们不得不围着垃圾桶找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崩溃,恶性通货膨胀,每天的物价疯了似的上涨,失业率暴涨,还发不出工资,人民生活看到任何希望。苏联七十年积累的财富,几年时间,就被新生资产阶级经济寡头瓜分殆尽。

政治崩溃,无政府主义,上级政府不能指挥下级政府,中央不能指挥地方,越来越多的联邦成员国朝着分裂的方向发展。

思想崩溃,道德崩溃,法制崩溃,无耻盛行,贿赂成风,腐败随处可见,黑帮盛行,年轻人突然都信了宗教,各种邪教组织横行,人们在今世和来生中徘徊不定,年轻的姑娘们公然在大街上冲往来的外国人抛媚眼,甚至跑到外国人居住的酒店敲门。犯罪猖獗,犯罪公行,突然出现大量犯罪分子、犯罪团伙。

教育崩溃,学校乱了,老师没心思教,学生没心思学。

市政破败。莫斯科的一些街区,像打过仗的战场,一片破败。十年不到的时间,俄国男子平均寿命,下降了十几岁,期间俄国的人口损失,超过了俄国二次大战的人口损失。俄罗斯经济,作为曾经世界两霸之一——苏联的遗产继承者,在十年不到的时间内,掉到世界第十八。

俄国人民坠入深渊,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比绝望。

最致命的是,俄罗斯人引以为傲的军队也开始溃烂,国防被蛀空,军人领不到工资,装备老旧,士气低落,曾经攻克柏林的红军,在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被叛军围歼,死伤近万人。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因战场不利,俄罗斯不得不承认车臣实际上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等,一切都预示着,这个曾让西方畏惧的帝国即将走向分裂,走向末路。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涅夫佐罗夫用一部电影记录了这一切,片名叫《炼狱》,没错,就是“炼狱”般的生活。

对于这一时期的俄罗斯,中国不少公知认为,情况没那么坏,认为2000年的俄罗斯仍不失为一强国。这些人无视西方所谓的民主革命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睁眼说瞎话地宣传。

这种宣传还出现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之后。

他们的灵魂应该被打入炼狱。

鲍里斯不是没努力过,8年时间里,他换掉了7任总理,7任安全局局长,10任财政部长,7个总统办公厅主任。

但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成效。

因为他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寡头们对这个国家经济的控制,以及西方通过“市场化”对这个国家的洗劫。他自己也深陷其中,说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他自己身上。他没有推翻这一切的勇气和能力,他甚至都不敢提国家重新控制经济这样的想法,以及曾经被他自己攻击过无数次,被定为“市场经济”天敌的“公有制”。

但政府放任一切不管,想通过市场战胜寡头,战胜西方,简直异想天开。

1999年,鲍里斯彻底失去了拯救这个国家的信心,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让他闻到了前所未有的血腥味,他知道,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俄罗斯的分离已经不可避免(科索沃战争让西方一片欢呼,他们找到了肢解对手的最佳办法,那就是煽动仇恨,制造战争。南联盟倒下了,下一个将是俄罗斯)。

鲍里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避免自己被清算,联想到1998年开始的“五项罪名”攻击,他为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担心。来年3月份的选举,可预见性地将敲响他和他家族命运的丧钟。

俄罗斯人民已经坠入炼狱,他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他必须要为那一天提前做准备。

他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挑选自己的接班人,只要能守护他和家族的命运,他愿意做出牺牲。

也许是天不灭俄国,让他们得到了一个普京。

多年前,这个年轻人因为忠诚进入鲍里斯视线,而后,又在斗争中展现出出色的谋略才能和果敢精神,让他颇为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常年征战在特殊战线的克格勃(俄罗斯情报组织)起初并不是为鲍里斯工作,他一度是鲍里斯曾经的支持者,后面的政治对手,索布恰布的得力干将——那是年轻人大学时代的老师。

但后来索布恰布因与鲍里斯政见不和遭到排挤,甚至一度面临牢狱之灾。正是在这位年轻人的帮助下,索布恰布成功逃到海外。那样的冒险足以断送年轻人的政治前途,甚至性命。但年轻的克格勃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信仰。

帮助自己老师逃离之后,年轻人选择了退隐,跑起了出租车。

但人才终究不会被埋没,何况他还如此忠诚。

鲍里斯也不失为一代枭雄,他并没有因为索布恰布出逃的事迁怒年轻人,甚至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当然,有人向他推荐),决定重新启用他。

于是,已经位高权重的鲍里斯才得知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熟悉他的人都叫他瓦洛佳。

瓦洛佳没有令鲍里斯失望,1996年从总统事务局的副局长做起,很快进入鲍里斯的核心部门,第二年便荣升总统办公厅任副局长,那年他45岁。1998年5月,瓦洛佳再进一步,也更加融入鲍里斯的圈子,成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份,成为这个国家最神秘的部门——联邦安全局总局的扛把子。至此,瓦洛佳用忠诚和能力赢得了鲍里斯的完全信任。

从那时候开始,鲍里斯所有的麻烦都由瓦洛佳负责解决,包括应对反对派的“五项指控”。

为了摆平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的纠缠,鲍里斯绞尽脑汁。后来,正是瓦洛佳出面,安排了两个女特工,演了一出“仙人跳”,拍下了视频将斯库拉托夫的名声搞臭。

瓦洛佳有句名言:“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他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当鲍里斯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忠诚的手下。

1999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这个世纪之交的年份注定不平凡,不少国家人民的心都处在寒冬之中,像塞尔维亚人,中国人,以及俄罗斯人。

3月份开始,北约绕过联合国,以“人权”之名,悍然对南联盟发起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5月份,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亿万中国人在愤怒中度过5月;8月,车臣叛军意识到有机可乘,突然入侵俄罗斯达吉斯坦南部地区,并宣布独立,俄军出面镇压,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世界动荡不安,加深了鲍里斯内心的恐惧,他加快了布局步伐。

1999年3月,瓦洛佳被任命为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8月20日,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理。

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仅过了4个月,也就是1999年的最后一天,还有三个月满任期的鲍里斯宣布,提前辞去俄罗斯总统一职,根据宪法规定,瓦洛佳成为代总统!这速度前无古人,后面也很难有来者。

就这样,一个世纪结束了,当我们都在讨论会不会有千禧虫迎接新世纪的时候,这个国家完成了一个时代的更替。

鲍里斯真的累了,也已经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当着全世界的面,把一支派克金笔、一个控制国家核武器的密码箱,以及濒临崩溃的170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1.4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俄罗斯人民交到了瓦洛佳手里。

最后一次为这个国家留下热泪说:“照顾好我们的俄罗斯。”

作为“顶缸”上来的普京,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希望。

鲍里斯没有看错人,这是个绝对忠诚的手下,但他并不了解瓦洛佳的内心。

瓦洛佳把忠诚视作生命,视作信仰,但他忠诚的是这个国家,是全体俄罗斯人民。

一个只忠于某个人的克格勃是活不了多久的,一个内心没有信仰的克格勃是过不了重重考验的。

而瓦洛佳恰恰是个优秀的克格勃。

世纪钟声敲响,寒风烈烈,空气中杀机弥漫。

2000年,普京时代来临,他将带领俄罗斯人民从炼狱回归人间。

上任第一天,也就是2000年1月1日,瓦洛佳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这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车臣战争,必须拿下,为此,一国的总统不惜亲自上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行动对前线的鼓舞是不容忽视的,原本进展缓慢的局势迅速推进,俄军趁机展开第三阶段进攻。

这支曾令整个欧洲颤抖的钢铁洪流,又找回了当年攻入柏林的勇气,车臣叛军节节败退,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叛军首领纷纷被击毙,俄罗斯的大旗插上了车臣首府。2月6日,瓦洛佳宣布,车臣主要军事行动结束,2月底,99%的土地已经收复。

3月份,瓦洛佳通过选举,正式成为俄罗斯总统(这期间鲍里斯作为一个老政客,圆满完成“护航”任务)。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瓦洛佳忠于自己的人民,但同时他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从他不惜牺牲政治前途也要保自己的老师可以看出。

对于全程护送自己的鲍里斯,瓦洛佳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上任后,他很快就以总统法令的形式宣布,今后任何人不得追究鲍里斯本人及家族的任何刑事责任。

但对于其他那些吸食俄罗斯人民骨髓的寡头,瓦洛佳并不准备轻易放过。

最先被收拾的,就是那个曾宣称“可以让一只猴子来当总统”的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

瓦洛佳不反感寡头挣钱,但他反感这些人玩弄政治,过去的经历让他很清楚这些人是什么货色。

刚上任,他便把7大寡头招到克里姆林宫,用低沉的声音警告他们:赚钱可以,但别碰政治。

但显然,颐指气使惯了的寡头们并未把这话当真,甚至觉得瓦洛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其中就包括别列佐夫斯基。

这位数学博士出身的金融寡头一生精于算计,从鲍里斯那里获得暗示之后,他立刻组建政党,唯一的纲领就是支持瓦洛佳。在1999年12月的杜马选举中,他发动旗下媒体,专门攻击瓦洛佳的对手,力保瓦洛佳的统一党遥遥领先。因此,他一直认为自己有恩于瓦洛佳,以“托孤大臣”自居。

他本以为,瓦洛佳上台之后,第一件事情应该是跟他们讨论怎么瓜分利益,他甚至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没想到却收到一句警告。

他和其他寡头一样,并未把瓦洛佳两次驾驶战斗机飞过车臣当成什么不一样的表态。他们准备用对付鲍里斯那招来对付瓦洛佳,他们甚至筹划着要换只“猴子”。

很快,别列佐夫斯基通过自己的媒体,借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事件对瓦洛佳发起猛烈攻击。

这显然触碰了瓦洛佳划的底线。

仅仅过了两个月,别列佐夫斯基便因“洗钱、藏匿外汇收入和怂恿金融诈骗”三项指控遭通缉。当时,正在法国的别氏逃往英国寻求政治避难,从此再不曾回过俄罗斯。

流亡海外期间,别氏从未放弃扳倒瓦洛佳,却没有哪怕一丁点实现的可能,曾经的亿万富翁逐步沦落到一贫如洗。

2013年3月23日,他被发现在伦敦寓所的浴室里离奇死亡。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谋杀。死前一天,一向深居简出的他突然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也大大高估了西方国家。”

他真正低估的应该是那个个子并不高(就俄罗斯人而言)的克格勃。

当然,这都是后话,2000年的瓦洛佳正四处出击,除了稳定车臣局势(对于这个自古让俄罗斯头痛的地方,他软硬兼施,如今车臣总统自称是瓦洛佳的小弟,永远听命于他),他还废除了一些地方选举,把各级政府权利,重新拿回到中央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瓦洛佳毫不手软地打击贪婪的犹太财团代言人,重新培植听令的寡头,把更多资源掌握在国家手里。

卢克石油公司董事长阿列克佩洛夫堪称业内模范。他从不佩戴贵重名表,衬衫也没有黄金袖扣,出行没有私属专机,也没有乌泱泱的保镖。他的办公室布置简单,墙上挂着一个双头鹰饰物,书桌上唯一的照片是瓦洛佳的一张黑白肖像。

他说:“政治离我很近,但我没有个人野心。我接近政治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国家和公司。我与瓦洛佳关系并不密切,但我非常尊敬他。”

这就是如今俄罗斯寡头的姿态。

瓦洛佳重建各级政府和公检法的效率和权威,组建了新闻巨头今日俄罗斯,在国际新闻战、国际网络战、争夺国际话语权中所向披靡。

更重要的是,他立志重建强大的俄国军队,努力重建俄国的大国地位。

后面的一切证明,这些想法都是可以实现的,在瓦洛佳的努力下,俄罗斯不仅避免了分裂,俄罗斯人民得以重回人间。

老人不用再到垃圾桶里找吃的,年轻人不用被黑帮和毒品绑架,年轻女孩也不用再靠出卖自己的尊严获得生存条件。

瓦洛佳在上任时曾讲过一句被世人传颂的话:“给我20年时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俄罗斯人民多数无条件支持瓦洛佳执政二十年。现在看来,肯定不止二十年。当然,美欧对瓦洛佳的评价,与多数俄罗斯人民完全相反。

美欧认为,瓦洛佳把一个民主的俄国,变成了一个不民主的俄国,变成了一个瓦洛佳个人独裁的俄国。

但这重要吗?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民自己的感受,不是吗?

写完这个故事,已是深夜,我的思绪根本无法停歇。

我忍不住思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20年意味着什么?足够跌入炼狱,也足够重返人间,还足够一些人忘记这个过程的痛苦。

不是每个国家在崩溃的边缘都能出现力挽狂澜的英雄,俄罗斯有瓦洛佳,南斯拉夫有吗?

70年代的南斯拉夫人从未想过20年之后他们会国破家亡,80年代的俄罗斯人绝不会相信20后他们的百姓会身陷炼狱,今天的中国人呢?

有些人已经忘记了危机,沉浸于歌舞升平,以为敌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们不知道,在这个西方主导的世界,要保持所谓的强大,甚至独占鳌头有多难。

他们永远无法理解那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背后的悲壮。

也不明白:“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意味着什么?

过去几十年,中国所经历的危机,哪次不是死里逃生?

忘记,意味走向死亡。

我想,今天的俄罗斯人永远不会忘记20年前的卑躬屈膝。

我们又怎能忘记?

全文完,谢谢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