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仓官鼠》。贪官就如同粮仓里的大老鼠,养得又肥又壮,老鼠壮了,那些百姓和为民服务的健儿们,他们要忍冻挨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贪官污吏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百姓的蛀米虫,他们侵吞百姓的财产,弄得民怨沸起,对社会的影响极坏。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会把惩贪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如明朝时期的朱元璋,惩贪力度之大,对贪官处罚力度之重,能让百姓拍手称快,让贪官们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十分重视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他曾担心,革命胜利后有些同志会经不住考验,觉得自己辛辛苦苦革命几十年,是时候享受一下了。

没过多久,毛主席的担心果然灵验了,在“三反”运动中,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轰动全国,两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在工作中贪污受贿钱财数额巨大,任意挥霍,极其奢靡腐败,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这关键时刻,主席展现出了他的魄力,得知此案后,为了整肃纪律,他当即批复:“死刑!”当得知有人求情后,主席更是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说:

“正是他们这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地位谋取利益,才会有腐败的作风。一定要狠狠地处决他们。”

后来,许多老百姓在说到刘青山,张子善案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共识:

这两个人头,换来了中国官场上至少20年的安定。

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虽然对官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那种贪墨之风并没有杜绝,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名女贪官叫汤兰英,她职务虽然低,但贪污数量却惊人,最终事情败露后伏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兰英在当时是一家信用社的女会计,在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时间里,她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利,先后贪污45000余元。在当时,汤兰英的贪污案件轰动一时,作为一名女会计,她是怎么样走上贪污之路呢?

从小名声败坏的汤兰英

1945年汤兰英出生于江苏如东马塘,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手工业者。可汤兰英本人长得漂亮,从小喜欢与男孩子们一起玩耍,由于出众的外貌,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她。

16岁那年,汤兰英与一名已婚男子有越界之事,产生了婚外情,这件事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

此后多年,汤兰英先后与许多男子传出一些不好的事情,街坊四邻们在背后议论汤兰英,她有时会当面驳斥,不承认自己是外人口中的“破鞋”,而是在寻找一份真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名败坏的汤兰英不仅在私生活上一塌糊涂,从小还有贪污盗窃的前科。在汤兰英15岁的那一年,因为读过书,那时候是她算是一个文化人了,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建筑站做会计。

在建筑站,汤兰英很快就手头不干净了,15岁的她在做账的时候贪污了一百三十多元,后来事情败露,被揭发后作了退赔处理。没过多久,汤兰英在蔬菜大队用同样的办法,贪污了三百多元,但镇里考虑到汤兰英年幼,姑息了她两次贪污。

镇里两次对汤兰英的纵容,为她日后成为巨贪埋下了伏笔。1965年,成年后的汤兰英被分配到信用社做会计,让这样一个有前科,但又没有受到教训的人来主管经济工作,出事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路人皆知的“汤二侯”

“二侯”是汤兰英的绰号,因为在家中排名老二,当地人都这么叫她。这位“汤二侯”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名,而是恶名。

当地人对“汤二侯”的奢靡生活,那印象可是相当地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普通百姓都处在挨饿,受冻的边缘,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可汤兰英一家直奔小康,过着相当奢靡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兰英有背景?家里是做生意的?并不是,她的父母顶多也就是个技术师傅,养活一家人倒是没什么难度,可在那个年代,想过上小康生活,想都不要想了。

平日里,汤兰英出手还相当大方,为了拉拢人,她经常请客吃饭,送礼,拉拢地方的基层干部。漂亮的脸蛋,能说会道的小嘴,当时许多人就这样“沦陷”了。

通过汤兰英的卷宗来看,汤兰英在十年间请客180余次,请客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县级干部,还有当时的公社干部以及各小单位的干部。

这些人都成了汤兰英的座上宾,享受着汤兰英带来的好处,更有甚者,其中不少干部与汤兰英保持不正当关系。

有了上面的人罩着,汤兰英办事也大胆了许多,她的身份仅仅是信用社的一个会计,虽然是公家单位,但是会计这个官职顶多算个芝麻小官,可即便如此,掌握信用社经济大权的汤兰英还是能干出不少荒唐事的。

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1975年,在这十年期间,汤兰英利用职务之便,贪污金钱高达45000余元。放在现在,这个45000元不多,还不够买两平米的房子呢,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一百多年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社会发展缓慢,在发展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以至于国内经济效益一直不好,人民老百姓都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在当时一名工人每月工资也就十几块二十来块的时候,45000余元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了钱后,汤兰英也不低调,一家人生活过得极其奢靡,家中购买了常备菜,皮蛋一次性能买300个,海蜇皮等一次性就要买上百斤,屯在家里。

像一些平日里普通百姓很难吃到的猪肉,冬笋、鱼肚、蛏干、鸡肉等,汤兰英家中几乎天天都要吃几样。

来到集市,鱼,虾,甲鱼等食物购买不看价格,一买就是十多斤,水果这种饭后补充的食物,汤兰英都是买很多品种,一筐一筐地买。这样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马塘也就汤兰英一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吃的方面,汤兰英一家在用的方面更为夸张,一家老小对穿着十分讲究,市面上的好料子家里少说囤了几十斤,还要请一些手艺好的师傅专门为她一家老小定做衣服。

在当时,普通人身上的衣服哪一个不是这一块补丁,那一个洞的,一年也就弄个一两套衣服。

汤兰英一家每人不仅衣服百件,而且还要上等布料,专门用电熨斗烫得笔挺,犹如高等商场的衣物展示厅一般。

当然除了吃穿外,汤兰英一家的娱乐生活也很有趣,家中有收音机,自行车,大量手表,缝纫机等,这些玩意儿放在如今是一些价值不高的物件,可放在六七十年代,一般人家还真买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人都怀疑汤兰英家中怎么有如此富足的生活,在背后议论纷纷,要说汤兰英的丈夫也就是一个从部队里转业的男子,月收入和正常人差不多。

按照当时的物价,汤兰英一家的生活水准远超他们的收入了。

汤兰英一家奢靡的生活作风在当地是路人皆知的,之所以能够这么多年不出事,还是因为有人罩着她。

“坚挺”的保护伞

现如今,看看那些贪官们,在落马之前都是小心翼翼,十分谨慎,这种不义之财张扬不得。汤兰英的行为很奇怪,她十分高调,花钱如流水,也不怕群众举报。

汤兰英之所以不怕群众举报,主要还是她身后有强大的“保护伞”,这些保护伞多次帮助她“转危为安”,让她有恃无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汤兰英的身份就如同一个“交际花”一般,她嫌弃自己的丈夫矮小,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极差,两人又长期分居,导致双方互不相管。

平日里,汤兰英到处拉关系,与那些有权势的男人厮混在一起,有许多男子被她拉下马,更有甚者与她发生过不正当的关系。

那些男人在得到便宜后,自然会对汤兰英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当时,汤兰英所在的信用社业务范围不大,整个信用社就汤兰英一个人,她自己既是会计又兼任出纳,整个十年里,汤兰英将马塘信用社的钱当成自己的私产,想用就用。

有句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就连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各自都想着抽身呢。汤兰英的贪污事迹一旦无法兜底了,她那些昔日结交的男子可不会为了他放弃自己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汤兰英与自己的情夫发生了一些矛盾,情夫意外发现汤兰英在经济上有重大问题,可能会连累到自己。这位情夫没有给汤兰英面子,他直接向当地的县支行举报。

事情败露了,汤兰英的那些保护伞们刚开始还为她遮遮掩掩,与县支行的调查人员“打太极”,后来实在兜不住了,县支行的执法人员将汤兰英带走调查了。

事情的最后是汤兰英瞒不住了,她交代了自己的贪污行为。

案发前,汤兰英为了不被发现,她到处拉关系,想填补自己信用社的那个大窟窿,为此,汤兰英拆东墙补西墙,可马塘信用社的窟窿太大了,一时间无法填满。

汤兰英被抓后,为了搞清案件的来龙去脉,调查时间达到半年之久,才理清了汤兰英等人的经济问题。

汤兰英案件影响非常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相当恶劣,以至于轰动了全国。

当时,上级发布了红头文件,拿汤兰英案件作典型,多次召开了批判大会,既要向公众公布汤兰英的事情真相,又要严惩相关违法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汤兰英被当地法院判死刑,她本人不服判决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断了汤兰英求生的希望。

1977年7月24日,汤兰英被押赴刑场,在万人面前被执行枪决。死前,汤兰英双手反绑,胸前还挂着“贪污盗窃犯汤兰英”的牌子,这是她应得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