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是民族发展的航标。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的“扎‘根’皖南,艺美江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8日至1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相关调研活动,实地考察文明城市建设,贯彻非遗传承精神。

实地考察,贯彻精神

8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于广德市新杭镇长安路开展关于“皖南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余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了解,同时绝大多数居民对于皖南根艺只是听说过。据此调查结果,团队成员决定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相关宣传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扎进每个居民心中。

当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新杭镇高新区的相关企业中做参观学习。从牛元企业“匠心健牛、绿色微材、润民弘德”的企业使命,到广德众合企业的千年陶瓷烧制技术,让中国陶瓷走向全世界,无一不体现着新杭镇企业高速发展的现状。新杭镇紧跟着党的领导,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步步走向繁盛。

(图为团队成员向当地居民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调研 常杰摄)

8月9日,团队成员们在广德市杨湾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参观考察活动,体验阳湾村砖雕博物馆、3A级景区桃姑迷宫景区等文旅项目,感受阳湾村猪头膏等传统美食。从砖雕博物馆里陈列的砖雕艺术品,到桃姑迷宫景区拥有二三十万年历史的关家湾遗址,深刻感受到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广;从砖雕技术对于研究江南地区传统民间建筑艺术的发展、沿袭等重要参考价值到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美食,体现了广德市传承精神之高。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广德古人的伟大,看到了广德文化的传承,呈现了在党领导下的美丽乡村。

第二日,团队成员来到“时空长广,皖美新杭”陈列馆,声临其境,感受长广地区近千年的历史。从曾今的落后地区到如今硕果累累的新杭,从平凡小镇的崛起到繁华一时的长广矿业中心,再到如今的全国第四镇,蕴含了新杭镇近几代人民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

(图为团队参观砖雕博物馆 常杰摄)

(图为团队与阳湾村村委负责人合影 村民摄 )

(图为牛元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发展史 常杰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陈列馆 常杰摄)

走进非遗,了解根艺

8月11日,团队成员在广德市新杭镇拜访了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根艺的传承人以及天艺根雕艺术馆的掌门人许忠奎师傅,了解皖南根艺的制作过程和发展现状,学习实用根艺、抽象根艺等系列根艺。许师傅表示:“根艺作品贵在自然,妙在传神,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其制作过程是枯燥且乏味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成员们深刻领会到每一件根艺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根艺不仅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在一刻一画中体会生活,在一观一摹中品味艺术。

(图为团队成员向许师傅了解根艺文化 常杰摄)

(图为许师傅的根艺作品 常杰摄)

文明城市,从小做起

8月12日,团队成员参与进一步推进新杭镇文明创建活动,在新杭镇一体化办公室领导的带领下完成多轮道路清理以及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为街道环境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深刻感受到想要振兴乡村需要从基础做起,坚定了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团队成员童超凡总结到:“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不负实践初心,为群众服务的同时充实自我”。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新杭镇文明建设 常杰摄)

在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当地居民及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主动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返程后,团队成员针对此次“扎‘根’皖南,艺美江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线上心得分享会,总结此行所学到的文化精神,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落实到今后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紧跟校院两级的步伐,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与广德市新杭镇政府干事合影 政府干事摄)

End

作者:童超凡、常杰、左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