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存是来自北京土壤学会的一名科技工作者,虽然已经退休,但他服务三农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以年均100天以上的服务频率,依然活跃在农村一线,将科技配送到田间地头,致力于突破困扰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刘宝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

刘宝存(左二)下乡开展科技服务

近年来,刘宝存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平谷大桃似乎没有过去那么“甜”了。为此,刘宝存针对平谷大桃现状进行了数次调研,他发现影响平谷大桃果品质量的因素在于“土壤”。有了方向,干劲十足的刘宝存立即着手行动起来。他多方联系,广汇资源,牵头联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资所、平谷区果办、平谷区农科所、北京农学会、北京果树学会、北京植病学会、北京昆虫学会等专业机构,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他善于组织协调,制定起草工作方案,明确每一名专家的分工;在他的带领下,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专家们共同开展土壤动态监测、土壤调理改良与肥水调控、病虫防治、桃树规范化栽培与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集成打包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在峪口镇西营村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地内进行集中示范,对示范区内不同品种的大桃进行基础检测、品种更新、土肥管理、病虫草综合防控等方面的优化调理,解决当地大桃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科技问题。

刘宝存(右一)下乡开展科技服务

他聚焦产业发展,发挥专长,服务科学决策。由他主持承担的平谷区科协“平谷区农用地质量保育与提升对策研究”和北京市科协 “平谷大桃土壤质量保育与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近年平谷区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数据及土壤及地下水定位监测情况为基础,结合平谷区农业统计年鉴中自然、社会、经济的变化数据以及近10年来土壤肥力、环境、地下水等长期数据,形成了《平谷区农用地质量保育与提升对策》报告,揭示了平谷区农用地目前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地下水质量、农业废弃物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农用地质量保育与提升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平谷区大桃生产现状,他带队开展气侯、土壤肥力、有机肥料质量、果品和水质等跟踪检测,实施土壤调理与肥水调控、病虫害生物与物理防治、优化树形与管理、园田生草还田、树枝与落果循环利用的研究,共获得17623个监测数据。初步明晰了“有机肥、水溶肥品种与用量,生物有机肥和桃枝肥比普通有机肥处理大桃可溶性糖分别增加6.3%和5.6%”等重要结论。明确提出“在果树行间自然和辅助生草,每年每亩约有1000公斤鲜草回田,可调理土壤结构,补充土壤有机物”等专业意见。

刘宝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

刘宝存提出上述试验结论以后,系统性归纳并提出了平谷大桃土壤质量保育与提质增效的“西营模式”。现今在“西营模式”基础上,他继续牵头组织专家团队,在平谷大桃主产区布设代表性强的3-4个应用示范点,针对不同区域品种和土壤、水等环境特点,进一步筛选、集合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初步完成了《平谷大桃土壤质量保育与提质增效生态循环技术规程(标准草案)》;同时帮助西营村与盒马建立深度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桃产业盒马村,并帮助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申请成为国家数字智慧桃园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北京市专家评审,为促进平谷大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首都地理地标性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提供可靠技术储备,为实现首都农业科技创新、平谷农业中关村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