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棣的历史地位,在明朝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波折。而之所以经历这么多波折,往往涉及到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朱允炆的昏招

说起朱允炆(明朝建文帝),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他说一个软弱但却善良的人。因为软弱,所以丢失了自己的皇位。但其实,这样的形象,和历史上真正的朱允炆,差异可谓天差地别。事实上,朱允炆确实软弱,但并不善良。可以用软弱的暴君来形容朱允炆。

朱允炆在位前后共计四年。而朱棣在其登基的元年就宣布造反。在朱棣造反之前,朱允炆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和名义,迫害死多个明朝亲王 ——他们可都是朱棣的叔叔。其中有的明朝王爷,平日里就喜欢烧丹炼药,可以用与世无争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朱允炆如此残暴,主要的原因在于自身的不自信。毕竟朱元璋去世后,朱元璋给藩王们留下了不少的封地。而藩王在封地上掌握了诸侯国的军队和政权。这让朱允炆很不踏实:尽管明朝朝廷不论是财力还是军事力量,都是这些藩王的数倍。

其实起初朱棣只是一个寻常的藩王:不论是军事力量还是财政力量,都不能和建文朝他相提并论。但随着朱棣目睹建文帝迫害一个又一个的藩王,朱棣也知道:自己现在除了造反,基本上也没别的路可以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在这个细节上描述的十分逼真:那就是造反的成功率很低,所以能够享清福的王爷,基本上没谁会造反。所以朱棣的造反,其实是一场豪赌。但是,朱棣赌赢了:建文帝在位第四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的政权陷入灰飞烟灭的状态。

2、 朱棣的法理建构

朱棣依靠军事实力推翻建文帝。接下来的朱棣能做的,就是取代建文帝,自己当皇帝。不过考虑到建文帝下落不明,以及不排除有人会利用为建文帝报仇的名义,来实现个人野心。所以,朱棣在登基后,需要重新建构明朝的皇位法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想要具备称帝合法性,首先就需要论证建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而来。即皇位来源非法。于是朱棣命人篡改《明太祖实录》,并且在《明太祖实录》中做出了这样的暗示:那就是朱元璋临终前想册立自己为皇位继承人,只不过由于朱允炆拦阻,自己才失去皇位。而朱允炆拦阻的目的,就是为了篡位。并且,朱棣还把朱允炆上台后就针对藩王进行的杀戮,理解成朱允炆的做贼心虚。

随着朱允炆被论述为伪皇帝,自然而然,建文帝的尊号和年号也被废除。朱棣以朱元璋的继承者自居,朱棣去世后,其继承人明仁宗尊朱棣为太宗皇帝。这便是历史上的明太宗朱棣。

3、 嘉靖帝的个人野心

明朝立国一百多年后,明朝正德皇帝去世。正德帝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兄弟或者子侄来继承皇位。于是在大臣的决议之下,正德帝的堂弟得以继承皇位,这便是明朝的嘉靖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帝继位以后,表示要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并且打算把生父的牌位移送到太庙进行供奉。不过按照明朝的规矩,太庙里面的牌位名额有限。想要添加新的牌位,就需要把距离皇帝血统较远且庙号是宗的皇帝牌位移除。按照当时的规矩,明太宗朱棣距离嘉靖帝血统最远,所以应该移除朱棣的牌位。但是嘉靖帝考虑到朱棣的威望和能力,又不打算移除朱棣的牌位。

最后嘉靖帝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这样,朱棣的牌位就不用移除了。朱棣也从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