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选于《周易经传新解》(ISBN:978-7-5169-1689-6),再版稿。较一版有删改。
【原文】略
【注释】略
【释义】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在这个人世间,哪怕像我等这般渺小的一粒尘埃,也需要具有最起码的尊严和威仪。

乾卦讲述的王者之道,不仅仅包括怎样去做好一个领导。还论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所以说,每个人都要具备“王者之气”。特别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们,如果心性懦弱,那么他就一定搞不好自己的团队建设。

王者气象包含元、亨、利、贞四个方面。
首先要有“元”之德。《乾卦•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也就是说首先要做到“至公”。即至为公平:想公众所想、做公众所需。

其次要做到“亨”之能。易云:“亨者,嘉之会也”。就是能够延揽具有最好学识、技巧和能力的人才。如此才有可能成为所在领域的“话事者”。比如所谓的“石油大亨”、“钢铁大亨”、“互联网巨头”等。
再次,就是要做到利与义的合和平衡——“利者,义之和也”。做好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就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

最后,要做到对正确规则的坚守、对既定方向的坚持。展现出领导者果敢无畏的气概。方能义无反顾地率领追随者勇往直前。

以上四点体现了王者的勇健。乾卦初九到上九的发展历程,就是描述一个领导者从“初生之犊”到“君临天下”、乃至于“过犹不及”的德化、能力的积累过程。

伟大的领袖无不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温暖热烈。他们代表希望,代表活力,代表未来,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鼓舞。易经用太阳运行带来四季交替,万物生灵都遵从这个天道规律休养生息、荣枯轮回的状况,告诫那些立志有为的人,做事的时候应坚定信念,自立自强。并能果断行动、制定规则,带领大家干好事业。

易经为什么在一开篇就要鼓励人们自信自强、有所作为呢?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得以组织和发展的原生动力。此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论述,都是以此为基础而次第展开的。对个人而言,奋发努力是人生价值或潜力得以积累的途径。唯有在社会组织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或潜力,我们才能获得跟别人合作的基础,赢的别人的尊重。作为生物学个体而言,唯有如此,一个人才会有可能持续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才会有可能得到跟更优秀异性进行交配繁衍的机会。食色性也,唯有追随直抵本性的目标,才能够明确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真正的自由和光彩。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会抱怨别人看不起自己、慢待了自己。这没什么问题,明摆着的原因就是你之于对方没有价值,却还要出现在别人面前乞求尊重和认可而已。

初九:潜龙勿用。在自己比较弱小的时候,就要立志发奋,打好基础,不能像半瓶子醋那样四处招摇晃荡。“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夫晚垂钩”,身份卑微不坠青云志,心怀天下、苦炼内功才是出路。这时候应自信自乐,见可而动,知难而避。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识时务者为俊杰。枪打出头鸟,在自己还不能掌控局势的时候四处招摇是不会有什么好运气的。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没有基础的积累和岁月的砥砺,也就不可能会造就将来的“一飞冲天”。

有人会说,我小时候没好好学习,长大了也没学到一技之长。难道注定这辈子就要一直“潜龙勿用”下去吗?笔者认为,只要愿意进步,啥时候开始努力都不谓晚。好高骛远、悲观厌世才是真正的人生穷尽。‘厌人者人厌,厌世者速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厌世,那么这个世界(生存环境)就一定会通过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的综合运行让他快速地灭亡、终结。逻辑关系大致如此:消极厌世→心里纠结拧巴→各项内分泌紊乱失调→疾病→不能工作养活自己→贫困→过度节俭影响营养摄入→贫病交加、冻饿或病死。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优秀的人才徜徉于草莽之中,需要慧眼识珠的正人君子去发现和帮扶。唯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

千里马也需要伯乐。而想得到别人的看重和栽培,自己首先要成为有德之人。不管是“渡蚁作桥”还是“断蛇埋地”,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才能获得更多的被伯乐发现的机会。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道德品格优良的人,即使暂时还没能有所建树,认识他的人也会乐于跟他交往、和他成为邻居。传说舜帝年轻的时候在历山下种田,在他的影响下历山附近的人都能互相礼让田地的边界;他在雷泽的岸边捕鱼,这地方的渔民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他用黄河岸边的黏土烧制陶器,于是炉窑里的陶器也就再也不会破损变形了。他居住的地方只需一年的功夫就可以组成一个村落;两年过去就能形成一个市镇;到了第三年就变成一个大都市了。

可见九二虽居柔中之位,但怀王者刚中之德。不但能得到贵人的提拔、资助(和九五人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还能聚拢属于自己的资源、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为今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

九三:终日乾乾,奋发有为。这个阶段需要刻苦学习,努力训练。内积忠信可以增进自己的品德;择言笃志可以安定自己的事业。唯有如此方能内心静定,做到居上位不致骄横无知,处卑下而无忧虑失意。
知至至之,明确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然后求学致知,才能学到细微、感悟精妙,进而灵活运用出神入化;知终终之,知道事物发展的终极可能,才能在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基于前述的积累和等待。现在我们做到了明事理,知敬畏。也就可以放开手脚有所作为了。即使偶陷困境也能够妥善处置、从容脱解(君子终日乾乾)。虽然会偶有失误、损失,但积极进取的人们一定会因此及时复盘总结,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进无咎)。

所有的努力都会辛苦,然方向、价值不同, 努力的结果亦会有天壤之别。春秋时有个叫宁越的种田人,发现自己务农辛辛苦苦一年不过仅仅能养家糊口而已,于是开始努力做学问,终成帝王师。

战国时的李斯,年少的时候在州郡里做衙役,多次见到宿舍旱厕里有瘦骨嶙峋的老鼠因饥饿难耐而啮食不洁之物。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官仓办差,看见粮仓里的老鼠竟然如此的肥硕安逸。于是顿悟了一个哲理:同样是老鼠,为自己选择的处所不一样,它们的命运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何况于人哉!于是决定高看自己一眼,毅然辞掉衙役之差,求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终于协助秦始皇帝完成了辉煌的统一大业。

九四:或跃在渊。当自己到了足够强大的时候,会跃跃欲试,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存在和价值。如此才有可能一呼百应,干出一番事业。杨雄说:时未可而潜,时可而升,潜升在己,用之以时,不宜亨乎?

结合自身的条件,观察合适的时机,适当表现一下身手,没有坏处。说不定还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收获。

九五:飞龙在天。通过之前的积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大人君子的思想言行都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和诉求,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必然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相反的例子,就如荀子所述:志卑者轻物,轻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举。意思是一个人怀着“万事不求人”心态自绝于这个共享、共赢的社会,必然是闭门造车,诸事难成。

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角色的“九五至尊”。即王阳明所谓的“良知自足,不假外求”。这个角色没有人可以越俎代庖。人生大事除了他自己,其他人不可能帮助他做出完全符合其自身状况、内心需求、切合即时条件的选择。日常生活中能够偶尔获得别人的提点、帮助,权当上天因自己的品行修为而给予的奖励即可。但万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仅仅寄托于求人帮助这个逼窄的渠道。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致力于让自己的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唯有对于别人存在价值,我们在与他们结交、共事的时候才能获得认可和最起码的尊重。为了生存而四处仰人鼻息的寻求施舍和帮助属于最为卑微的生存之道。

并且在配合别人的工作时,又要做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意思是有功劳除了能保持低调、不去夸耀外,还要能够做到主动辞功,归功于主导者:既需懂得“帝王术”,又要修好“臣子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命运安排你带领大家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就应该像大自然的日月运转、四季更替一样强势运作。不被外物所影响。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是缘于人的威势或狭隘的打击报复。只是因为他顺应了自然规律,追随他一道顺应自然规律的,必然会携手发展、共同繁荣;而那些违反自然规律的,自然就会自绝于天道、自绝于众生了。

上九:万事万物都有它兴盛、衰落的自然规律。与自然规律作对,只能自寻烦恼。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风头一旦过去了,不宜苟延残喘。活着的时候要珍惜光阴,珍惜生活。垂老的时候要坦然面对死亡。以优雅姿态迈入下一个维度的时空。

天地之德曰生,圣人之宝曰位。真正的领袖位置不是争来、抢来的。是自然、社会结合当事人自身的性格品德、能力特长等条件筛选出来的结果。否则,依靠一时权势而窃据岗位的人(不当位)注定不会长久(亢龙有悔)。

地球离了谁都能正常运转。当造化让自己成为领袖时,需要的不是小人得志般的沾沾自喜,而是应首先掂量一下这份职责的分量。如果发现自己的几斤几两不足以担当这份责任,还是竭力地推辞掉为妙。得之勿喜,失之勿悲。免得因德行能力不足而搞得自己焦头烂额、灰头土脸,最终沦为笑谈。

九五为乾刚中正,刚阳之极。上九过中为高亢之象。程颐认为,没有特别高超的才能的人如果以刚决为天下先,是非常凶险的行为。唯有圣人秉阳刚而知存亡进退,才能避免过亢之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