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题作牌匾的字是不应该出现错别字的,毕竟,书与出来后,它还要经过装潢、制作、镏金等这么多道工序,才悬挂出来,如果有人指出有错,书写者也承认有错,早就改正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古代,很多字都有异体字的。

孔乙己说“回”字有多少多少种写法的典故,就缘于异体字过多。

以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例,其异体字比较常见的是少了心字上面那一横。

此外,古人在书写的时候,还要讲究避讳。有时候为了避讳,不得不故意把字写和缺胳膊少腿。

比如,为避宋太祖赵殷弘的“弘”字,写这个“弘”字的时候,就不得不少了最后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这个“民”字就少写最后一笔斜钩。

细究起来,写异体字和写避讳字都不应该当作错别字看待。

毕竟,这是被公众所接受的。

但有一种,完全是书写者有意为之,但旁人却未解其深意的,当列为错字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清代纪晓岚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书写有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纪晓岚故意在这里制造了两个错字:文章的“章”字,与安富的“富”字。

纪晓岚说了,富字少一点,意味这富贵无尽头;章字的一“竖”贯穿日头,意味文才冲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府上下因此交口称赞。

天下也都对纪晓岚的才思赞颂有加。

但并不能否定这是两个错字。

又比如康熙在杭州西湖西湖畔的石碑题“花港观鱼”,繁体字“魚””少了一点,是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康熙有很好的解释。

他说,“魚”字底点四点就是一个火字,有火在,鱼其不是被烤熟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朕特意少了一点,化四点火为三点水,使鱼入水中,享遨游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总督刘坤一游扬州,鉴于宋朝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流传下许多风流逸事,心有所思,在大明寺平山堂的正堂匾额上题了四个字:“风流宛在”

他故意写了两个错字,即把原属于“流”字的一点移到了“在”字身上。

旁人问他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他是希望以后在扬州上任的官员能够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干。

好了,说回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

第一, 这个字并非“德”的异体字;第二,当今社会也不需要避讳。

那么,书写者把心字头上的一横移到十字之下当是有意为之,属于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其深得刘坤一移“风流宛在”那一点之奇趣。

但是,内中深意,就只有题字者和受赠字者知道了。

据说,这题字者就是德云社主人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先生。

候耀文先生已经故去,郭德纲如果不说,旁人就只能瞎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