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工作不好干,大学生多了,自然越来越廉价,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三五千。既然都是三五千,那些工作轻松的职业就异常抢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大热。

考公务员的难度比考研还大,普通岗位百十来个人竞争,吃香的岗位上千人竞争。有多少人一考就是好几年,连个面试都没进?

事业单位更是有缘者才能去,如何准确地得到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就是一个大难题。没点熟人在,人家单位要招聘要考试你都不知道,完全就靠缘分和运气。

于是大部分的求职者只能被动进入私企,接受生活的毒打,工作忙得要命,休息日少得可怜,生活除了上班还是上班。但是一看工资,还是只有三五千,吃顿火锅都要考虑考虑有没有结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啥人人都想创业?都是被逼的,打工仔的生活,坚持2、3年,是个人都会生出厌烦的情绪。但是创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处处都是陷阱,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创业血本无归。

那么创业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呢?当然是最贴近各自生活的方向了,了解和兴趣就是最好的方向。在这一点上,四川人就很有发言权,四川美食这几年爆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本文要说的创业,并非是依靠美食,而是依靠“收垃圾”,两个四川的创业者,都通过“收垃圾”实现了了资产过亿。他们一个叫胡永根,一个叫刘甍。

胡永根的创业故事

胡永根出生于1936年,生活在四川成都南郊新津县(现在已经撤县设区,是新津区了)。和大部分家庭一样,胡永根家里生活很艰难,勉强能吃饱穿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的父母还是努力支持胡永根读书。胡永根年少时中国正处于战乱,国内的教育环境并不好,他就读于成都空军技校。

空军技校听起来很不错,实际国内飞机研制才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学的都是一些初级理论内容。比较好的是当时工作包分配,毕业后胡永根就被分配到机械厂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50年代工人社会地位很高的,工资也比较可观,条件肯定比在老家种地强得多。工作之后,胡永根在家人的介绍之下,和当地一位女子结婚生子。

机械厂工作的前几年挺枯燥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按时上下班,回家照顾家里人。但过着过着,父母年迈了,女儿长大了,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变多了,生活越来越拮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一部分人下海经商,一部分人在本地做些小生意,大家逐渐富裕起来。然而在工厂上班胡永根依旧挣的是死工资,女儿上学正需要钱,一家人节衣缩食,过得很艰难。

作为一家之主的胡永根心中很愧疚,总觉得没让妻子和女儿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开始琢磨,怎么能多赚点钱,让一家人过得好一些。

胡永根在工厂工作干了小半辈子,除了干活没什么一技之长,思来想去,唯一能干的也就是收垃圾了。刚开始,胡永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收垃圾,就在附近收垃圾,结果发现还真有商机。

1990年,胡永根已经54岁了,离从工厂退休也没几年了,但他就是从以这一年开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所以希望每一个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人都别灰心,也许某一个契机,你也会开始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永根发现收垃圾有利可图,就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买了辆自行车,既能扩大自己活动范围,也能提高收垃圾的效率。自行车没有三轮车方便,但比三轮车便宜,胡永根自己动手,编织了2个大箩筐,挂在自行车两边。

收垃圾是个辛苦活,每天风吹日晒走街串巷,有时候赚钱全靠运气。但实打实的,胡永根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钱进账,赚到钱心中开心,再辛苦也能坚持。

收了一段时间垃圾,胡永根家里日子宽裕了一些,他就萌生了新的点子,开一家收废品站。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胡永根发现,收金属废品的利润最高,他就决定多收金属,少收其它废品。

90年代收垃圾的不少,但搞废品站的寥寥无几,专门收金属废品的更是凤毛麟角。没有什么竞争,胡永根的废品站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厄运来得很突然,私人进行废旧金属交易,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废旧金属的交易有一些条条框框,因为不了解政策,胡永根遭到了有关部门的罚款,有一次罚款高达万元,差点让废品站倒闭。

不过胡永根并没有灰心,很快,胡永根的废品站被一家国有重金属公司注意到,他做生意的第一个重大机遇出现了。公司找到胡永根,说愿意让他的废品站挂靠在公司名下,并提供一定的技术和渠道。

这是双赢的路子,胡永根感觉机会来了,一定要把握住,于是同意了。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信誉度好,知名度高,胡永根借着东风生意越做越大,废品站扩建了好多次。而且正赶上旧金属行情好,短短几年,胡永根就赚了几十万。

这几十万就成为胡永根第二笔启动资金,他不再满足于收购旧金属,他不仅收,还要买。于是华声商行应运而生,商行营业额增长很快,竟然突破了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在当地炸开了锅,新津县几乎人人都知胡永根。从收到卖,胡永根自己的商业链条形成,赚钱是必然。从一个生活拮据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富豪,胡永根却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胡永根毕竟是一位草根企业家,他没有那么多的人脉和关系,深知自己做生意只能依靠诚信和品质。有一次,胡永根和一个合作商谈好了合作,当天有一笔几百万的款项需要交接。

那一天谈完合作时间就不早了,那一百万的款项第二天再给也完全可以。但胡永根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和重视,当天取了钱,又亲自开车来到合作商的公司,当天就把几百万的款项付清。

这件事,在合作商之间广为流传,大家都愿意和胡永根合作。随后的几年里,胡永根的生意越做越成功,不仅仅是金属行业,他开始涉足一些金属衍生行业,资产也从几万发展到几百万,最终坐拥十几个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成功之后,胡永根不仅让自己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积极地参与公益事业,帮助了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前前后后捐款捐了600多万,助力希望工程。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他的原配妻子,在他事业顶峰的时候去世。过了几年,胡永根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并娶了她,生活也算美满。

不过胡永根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年代的社会背景都不同。现在中国无论做什么,竞争都非常激烈,想突然暴富不现实,但想赚点小钱,过得富裕一点,还是可以努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