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国之根本!

近几年,国家一直致力于针对教育领域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最大限度改变当下的教育模式,降低以往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相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政策。

比如新模式高考、“双减”政策、中考分流等等,其中有一些新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有很多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个改革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实际上国家早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就开始逐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大部分政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并不是所有的改革政策都能有个好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撤点并校”实行20年,平均每天消失45所学校!

所谓的撤点并校”政策,是指在2001年正式实行的教育改革政策,主要是针对乡村中小学校的重新布局,为了能提高乡村中小学的办学资质,将乡村中原有的部分中小学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学生集中到城镇中上学,希望这些乡村学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毕竟零散的乡村学校只能满足基本的义务教育,对想考大学的学生而言,总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之所以提出针对乡村中小学校“撤点并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乡村学校的班额小、教资质量低、学点分散广等,最主要就是教师团队的资质过低,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会想到对乡村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希望将各地乡村学校中,资质较高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让乡村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而不是让城市教育凌驾于乡村教育之上。

自2001年开始实行“撤点并校”开始,平均每天都有近45所学校消失,实行“撤点并校”的初衷,还是为了能提升当下各地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让乡村学生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撤点并校”的执行力度不断地提升,相继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和预计达到的效果背道而驰,让国家教育部深刻地意识到该政策存在的弊端。

并且在该政策实行的第11年,也就是2012年宣布暂停!教育部明确指出了“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不足,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坚决制止盲目撤并乡村中小学校,对待撤并工作要慎之又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乡村人口总数在逐年下降,再加上近几年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严重,各地乡村的人口流失严重,以至于很多地区的乡村不得不再次实行“撤点并校”。

在保证当地乡村教育质量的同时,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毕竟有学生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学校,当一所学校的生源数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时,撤点并校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撤点并校”存在弊端,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随着“撤点并校”逐步深入,一些潜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其目的是为了能提高乡村的教育质量,但却没有达到预计的目标,由此,显得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实际上,乡村的教育质量本就不及城市,再加上乡村的工作环境恶劣,以至于教师普遍资质较低,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很多支教的利好政策,更是让乡村学校成了部分教师的“跳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刚毕业的师范生,会想到先去所在地区的乡村支教,在支教服务期满之后再回到城市中考编制,不仅能得到很多优待,对于未来的晋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是近几年特岗教师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对于直接报考教师编制而言,先到一些乡村支教,对教师职业发展的优势更大一些,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履历得到的加持,支教是国家大力号召,并且有很多利好政策作为支持,鼓励大学生们踊跃参加的教育改革政策,希望以此带动乡村的教育质量。

却不曾想会成为教师获得编制的工具,也严重影响了乡村学生的学习,教师可是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服务期满就要换老师,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得到飞速地发展和进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的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提高国民综合文化水平,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帮助。

但是,国家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差距,不能因为城市发展较快,而忽视乡村的教育质量,虽然很难达到持平的状态,乡村学生也不应该被放弃!

你认为实行“撤点并校”合理吗?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