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乃宣生平
劳乃宣祖籍山东省阳信县城内西门里(今西北村),其曾祖父劳树棠考取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长期在江南为官,其祖父、父亲亦在江南为官,遂迁居浙江桐乡,他出生于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劳乃宣少时有才名,20岁时,娶曲阜孔门之女为妻。同治七年(1868年)考取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考取进士,光绪五年(1879年),任临榆县知县。担任知县时,劳乃宣每天一大早就坐在大堂处理公务,他命令下属打开县衙各道大门,凡是老百姓有需要咨询的,立即亲自接待,保证下情直接上达,革除了门房盘剥百姓,胥吏蒙蔽上司等种种衙门弊端,获得百姓和各级官吏的一直称赞,对此,《清史稿》高度评价说“使阍者不能隔吏役,吏役不能隔人民。其后居官二十余年皆如之。”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劳乃宣担任地方官20多年,曾任南皮、完县、蠡县、清苑、吴桥等县知县,每日都是如此勤勉政事,历次官员考核均获得优等。
在南皮等县担任知县时,京城周边的州县遇到上级差遣和接待事宜,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额向地方摊派,而在收取的时候,各级官吏层层加码,所得盈余则被他们私自截留。劳乃宣查清弊端后,每次都是小心应付,额外不取。担任蠡县知县时,适逢祭奠皇陵大典,节余了部分款项,他全部留在府库以备公用。担任完县知县时,他采购图书一万多册,专门开辟藏书之所,供人阅览。担任吴桥知县时,他首创乡间农民私塾,在农活闲散的季节,集合农民进行学习,一直到农活紧张时结束,年年如此。劳乃宣以维护封建正统统治为己任,竭力进行传统思想教育,所到之处均兢兢业业,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同时,他对于有所谓的反叛思想和行为的人也毫不留情。早年,宁津县有一个叫陈二的人,纠集成伙,曾经到劳乃宣担任知县的南皮县劫掠财物,当地人称他们为“黑团”,势焰非常嚣张。劳乃宣带领县内衙役会同驻防的营兵一起参与围剿,终于将陈二等头目抓获,彻底消灭了“黑团”。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兴起义和团运动,很快蔓延到北京周边各地。劳乃宣当时正担任吴桥知县,他反对义和团,并严禁义和团在吴桥活动。为此,他专门写了《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奉禁义和拳汇录》等,从理论上否定义和团,他张贴告示,称义和团“实系邪教”,晓谕民众不得参与其中。他又上书朝廷,申请上级行文禁止各种义和团活动。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劳乃宣抓获了当地的义和团首领节小廷等人,并将他们斩首示众。
1900年,清政府宣布支持义和团,因此,各地团民纷纷入京。劳乃宣虽然反对,深感自己无力回天,适逢吏部调他进京担任稽勋司主事,他害怕天下大乱祸及自身,遂以归故里修祖墓为名,辞去吴桥知县职务,先到曲阜,再到江浙一带隐居。1901年,在上海主持南洋公学3个月,同年底至1903年,在杭州主持浙江求是大学堂。1904年至1908年,任两江总督李兴锐、周馥、端方的幕僚。
1908年,清朝政府筹备立宪,经两江总督端方推荐,劳乃宣进京,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以四品京堂候补,他向慈禧建议推广汉语拼音字母,当时称简字。随后,劳乃宣担任宪政编查馆参议、政务处提调。1909年,清朝政府筹备新政时,法律馆进呈新的刑律稿本,劳乃宣对其中的有关违背旧传统的父子之伦、长幼之序、男女之别的条文,提出了许多反对意见,竭力维护封建传统统治。
1910年,劳乃宣被钦选为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1911年,担任江宁提学使,奉命离京去南京就任,不久又被召回京城担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学部副大臣,曾任代理大臣。辛亥革命后,劳乃宣发表文章称起义是被“少数无知妄人所煽动,不轨军人所劫持”,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最能体现劳乃宣政治主张的是他的《共和正解》。在这篇文章中,劳乃宣称中国民智低下,如果推行民主,必然丧失传统的权威,其后果是举国失控,不仅“乱民土寇”要趁机“作乱”,而且列强也会“坐收渔人之利”。他引经据典,将帝制与共和混为一谈,他极力维护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念,以“护圣”和“布道者”自居。
1912年初,清朝皇帝逊位,劳乃宣辞官携眷到河北涞水县闲居,以清朝遗老自命。他以恢复封建秩序为己任,是十分活跃的保皇分子。1913年,应孔教会首领陈焕章的邀请,劳乃宣派他的外孙孔祥坷回曲阜参与筹备第一次全国孔教大会,并亲自为衍圣公孔令贻起草演说词。当时,许多清朝遗老寓居青岛,聚集在恭亲王溥伟的旗下。1913年秋天,应原山东巡抚周馥之请,劳乃宣去青岛,被德国人魏礼贤聘请主持尊孔文社。1914年,劳乃宣辞谢了袁世凯电请其出任参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避战乱,劳乃宣寓居济南,再迁曲阜。1917年,张勋复辟,拥戴溥仪为皇帝,劳乃宣以知名的清朝遗老身份,被复辟的朝廷任命为法部尚书,他正居住在曲阜,因为局势不稳,便以自己年高体弱为借口,借故推辞,未到京就职。张勋复辟失败后,劳乃宣被北洋政府下令逮捕,他从曲阜逃往青岛,再次到德国人魏礼贤主办的礼贤书院主持工作。在此期间,他协助魏礼贤将《论语》译成德文。1921年7月,劳乃宣病逝于青岛,享年79岁。
二、劳乃宣学术成果
劳乃宣政治上反对革命,也反对民主,主张君主立宪,文化上主张教育普及,赞成中西文化交流,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代特征,是忧国忧民的典型儒家代表。
同治十二年(1873年),应李鸿章的聘请,劳乃宣参与编纂《畿辅通志》,深受总纂黄彭年影响,笃信程朱理学,成为一代大儒。担任各地知县期间,他极力推行封建礼教,注重教化,反对维新变法,著有《变法论》《谈瀛漫录》等文,鼓吹“古胜于今”的儒家复古思想,抵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光绪十九年(1893年),劳乃宣回祖籍阳信县参与续修《劳氏族谱》,并为之撰写序言,出资修建“劳氏祠堂”。1919年,他回阳信县,在同族劳之常资助下纂修《阳信县志》,该志是阳信县名志。
劳乃宣在青岛居住10年,对青岛的新学教育、图书馆的创建、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担任青岛礼贤书院监督,在校内组建并主持“尊孔文社”,成为避居青岛的前清遗老和文化人士讲经论道、高谈阔论的场所。尊孔文社提倡中西文化交流,延聘德国学者开办“中德文会”,举行“每周一讲”,中国人、德国人轮番登台,课题涉及古今中外,成为岛城的文化风景。他指导德籍学者将《易经》《论语》《老子》《庄子》等一批中国经典著作译成德文,在西方社会引起轰动。他与德国学者尉礼贤主持建立藏书楼,为青岛第一座图书馆,收藏图书3万余册。劳乃宣有感于青岛风情,撰写了大量诗词,结为诗集,反映了这一时期青岛的风土人情。在青岛期间,他出版了其著作《共和正解》《续共和正解》《君主民主评论》,又分别致信徐世昌、赵尔巽等人,请他们将其著作转交袁世凯,建议袁世凯制定宪法,还政于宣统皇帝,劳乃宣此举,遭到社会舆论广泛谴责。
劳乃宣重视教育,主张普及拼音字母,推行汉语简字拼音,推动普及教育。早年曾奏请清廷设立简字学堂于南京,得到执行。他与一班京师名流成立研究文字改革的最早的群众性团体“简字研究会”。他提倡中国语言的统一,主张以北京话为基础,向全国推广通行,主张汉字简化及拼音化,以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国家的富强。
劳乃宣精通等韵字母之学,撰写《等韵一得》《简字丛录》。他增订《官话字母》为《宁音谱》《吴音谱》等。劳乃宣还长期从事古代数学研究,著有《古筹算考释》《古筹算考释续编》《古筹算浅释》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还收录其学术著作《遗安录》《约章纂要》《合声简字谱》《简字全谱》《京音简字述略》《等韵一得补篇》等十余种。《清史稿》将劳乃宣作为一代儒学大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诵服儒先,践履不苟,而于古今政治,四裔情势,靡弗洞达,世目为通儒。”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值班小编:丁春晓
出品:滨州日报社全媒体
微信号:YBZ_2014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