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升级为独立学科,同时指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 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本文将详解跨学科教学的定义及意义,以及以「英荔创造学堂」为代表的 AI 实践项目如何助阵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什么是跨学科教学

什么是跨学科教学

顾名思义,引导学生将来自多个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提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它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为什么需要跨学科教学

为什么需要跨学科教学

新课标将「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作为基本原则,强调「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

其主因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是复杂的,尤其是步入信息时代,来自单一学科框架的见解,不足以帮助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当社会和政策制定者解决是否提高最低工资的问题时,他们需要从经济学、社会正义理论和社会心理学中汲取经验。

因此,当课程反映现实生活时,教育经历更加真实,对学生更有价值。跨学科教学让学生毕业进入真实社会时,能够评估复杂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解决复杂的问题。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AI 助力跨学科教学

AI 助力跨学科教学

人工智能(AI)的进步正在快速改变世界。AI 的跨学科属性,让其成为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工具

一方面,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测 AI 在未来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但可以教育这一代学生了解 AI 的工作原理及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潜在影响,引导学生与这一先进技术展开批判性对话,以更好地通过社会影响的视角自信地使用 AI。

另一方面,AI 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用于智能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课程体系和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土壤,推动教育走向真正的个性化、规模化和效率化,带来教育全流程的变革。

图源lids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lidsen

「英荔创造学堂」增援跨学科教学

「英荔创造学堂」增援跨学科教学

英荔教育作为一家提供 AI 创造力教育方案的科技公司,潜心研发全球独有的 Longan.Link 开放互联技术,打破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实现全元素互联互通的沉浸式教学空间。

2022 年,英荔教育聘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克东教授为首席科学家,进一步巩固了英荔在 AI 与 STEM 教学研发上的优势。

在李教授的专业牵引下,英荔教育立足新课标关于跨学科主题的硬性要求,启动技术与课程双引擎,发力助推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辐射数、理、化、生等多学科的实践项目「英荔创造学堂」进入学校,做「信息科技」等跨学科实践的强有力补充,以项目式学习让跨学科实践有的放矢、高质高效、结合生活实际、充满趣味。

李教授为英荔教研团队开展新课标专题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教授为英荔教研团队开展新课标专题讲座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英荔教育凭借独创的开放互联技术平台与灵活易用的课程平台,被选定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粤港澳大湾区 STEM 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2022 年粤港澳跨学科教育优秀成果征集与展示活动」唯一技术支持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荔创造学堂」将跨学科意识渗透进 AI 创作力课程中,实现学习、实践、创造三体合一,引导学生主动突破边界去批判性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让跨学科教学的价值真正彰显。

在跨学科、项目制、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改革方向下,英荔坚持开放兼容、合作共赢的原则,期待与更多伙伴展开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