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反攻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尽管赫尔松反攻失败,但自9月7日起乌军在哈尔科夫州发起反攻,重夺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等城市,取得自2月底以来首次重大胜利。

据环球网援引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消息,12日晚泽连斯基宣布,乌军已经重新控制了东部和南部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反攻仍在继续,主要目标还是恢复2014年以前的乌克兰领土。

同一天俄罗斯“阿赫马特”特种作战团指挥官向媒体表示,正在重新调集数个旅至顿巴斯地区,在索利达尔方向每天俄军和顿巴斯民兵都在与乌军激烈交战。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军所有行动和计划已经通报给普京,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进行,将按既定目标完成。

毫无疑问,近期乌克兰仍有余力发起反攻并重夺数座城市的消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而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俄军居然在哈尔科夫州唱了数个月的“空城计”:正规军回国轮换后,该州就没有接替的部队驻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军发动反攻时,当地只有一些顿巴斯民兵和维持秩序的警察部队。据俄媒报道称,一支俄罗斯国民警卫队在巴拉克列亚坚守数日,最终因寡不敌众,在俄空降军接应下撤退。俄国防部表示,有5000余乌克兰亲俄民众随俄军撤离,目前俄军仍控制哈尔科夫州奥斯基尔河东岸领土,乌军渡河的尝试被俄军挫败。自9月7日起,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军至少损失4000余人,另有8000多人受伤。

但无论如何,依然无法掩饰俄军战术上的失败。在本次哈尔科夫州撤退中,俄军丢失了数座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比如库皮扬斯克,这座城市连接了俄罗斯瓦卢伊基、卢甘斯克州和哈尔科夫州的铁路。库皮扬斯克的丢失,意味着俄军通向哈尔科夫州其最短的补给线被乌军切断。

俄罗斯幻想“俄乌一家亲”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会犯下如此匪夷所思的战术失误呢?

如果回顾迄今为止的俄乌冲突,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俄罗斯打得相当“克制”。要知道,尽管俄罗斯的国力无法支撑起一场大规模信息化战争,但发动一场冷战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依然绰绰有余。

然而迄今为止,俄军对乌克兰全境的打击力度微乎其微,乌克兰的发电厂、火车站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仍能使用,基辅依然处在一片歌舞升平中,KTV和网吧等娱乐设施至今照常营业,西方政客可以隔三差五地到访,而泽连斯基也能天天发表全国演讲。

可以说,俄罗斯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力度在世界战争史上闻所未闻,仿佛不是战争,而是一场游行。

杜金娜遇刺身亡后,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会发起有力的报复行动,但事实证明,所谓的“报复行动”也是聊胜于无,俄军仅仅对乌克兰政府和军用设施发动导弹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或许与莫斯科仍将乌克兰人视为斯拉夫民族同胞有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意识形态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但很快被普京确定为斯拉夫民族主义,乌克兰人是斯拉夫民族的一份子,因此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斯拉夫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作祟,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失败了。按照莫斯科的构想,经过8年的情报渗透和腐蚀,乌克兰的抵抗烈度应该远不如2014年乌东冲突,届时俄军装甲部队所到之处,乌克兰民众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空降兵将兵不血刃占领基辅。

但随后的战局打了俄罗斯一个结结实实的耳光,不过那时外界观察家们还认为,莫斯科应该会反应过来,调整战略和兵力部署,结果哈尔科夫大撤退证明,俄罗斯依然沉浸在这种幻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迷信“冬将军”

此前已经说过,对于乌克兰而言,俄罗斯的这场战争打得相当“克制”。但同样,这种“克制”也适用于俄罗斯。

迄今为止,俄罗斯投入到乌克兰的兵力仅仅16万人,这些兵力根本无法填满乌克兰战场的战线,而乌克兰已经发起全国动员,预计总兵力至少达到70万人。尽管这些兵员军事素养堪忧,但在西方火炮的支援下,乌军付出血腥的伤亡后,总能夺回一两座村镇。此外,俄军的低密度兵力也导致乌军游击队在俄控制区内到处乱窜,曾多次在赫尔松发起恐怖袭击。

俄空天军在2月底的大规模空袭后就不见踪迹,这里面固然有勤务状况和精确打击弹药受限等因素的限制,但效仿二战或冷战时代的空军投掷“铁炸弹”,对俄空天军而言,应该是毫无难度,结果俄空天军的大规模出勤次数依然屈指可数。

而且在整个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居然遵守普京的要求,保持了“极高的道德水准”,意在向乌克兰人展示俄军是一支“仁义之师”。比如俄装甲部队在乌克兰境内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俄军医院不加甄别地收留乌克兰难民;俄空天军对乌克兰电力、通信等民用设施发起大规模轰炸的次数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种拉拢人心的招数如果放在2014年还有些效果,经过乌克兰政府8年的宣传后,除了乌东地区以外,乌克兰人基本上都将俄罗斯视为侵略者,在哈尔科夫大反攻中可以观察到,仍有许多乌克兰民众欢迎乌军重返哈尔科夫。

其次,俄罗斯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也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甚至在自欺欺人。9月初俄罗斯宣布“东方-2022”军演照常举行,并抽调5万人的兵力参加。这虽然展示了俄军尚有余力,但这5万人的兵力如果投入到乌克兰前线不是更好吗?乌军发起哈尔科夫反攻时,俄罗斯仍在庆祝莫斯科建城纪念日,丝毫没有前线崩溃的紧张感;按照计划,巴拉克列亚一带的俄第35集团军撤离后,将由第1集团军接手,但该集团军并未抵达前线。

此外,俄罗斯过于迷信历史经验,对冬天也抱有幻想。很明显,俄罗斯一直妄图使用天然气和经济压力迫使欧洲低头,切断对乌克兰的支持,为此俄罗斯甚至自我创造了一个所谓的“空窗期”,其实质上还是对北约的干涉心存畏惧。结果冬天还没来,一场惨败先至。

孙子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开始后,夺取胜利才是统帅们应该思考首要问题,而不是沉浸在所谓的“斯拉夫民族大家庭”幻想以及怕打破瓶瓶罐罐的担忧中。

但莫斯科和俄军的表现已经证明,他们没有将这场战争当一回事,不消灭敌人主力,不瘫痪敌人组织体系,不总结经验教训,反而纵容敌人不断纠集兵力反扑、获得西方补给。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如果俄军在战场上无法取得胜利,那么普京又何谈实现乌克兰去军事化甚至俄罗斯与欧美谈判的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