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闽南语歌仔册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有青年学者问起闽南语仔册。这一问引起我一连串的记忆。

闽南语歌仔是流行于闽南语覆盖的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台湾地区及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的讲唱文学,闽南语歌仔册则其文字创作稿或文字记录稿也。闽南语歌仔册作为唱本,可以唱和听;作为读本,可以阅或读。闽南语歌仔册可以抒情、叙事,甚至名物(如《十二碗菜歌》通篇唯一事,介绍菜名也)。叙事类闽南语歌仔册可一人讲唱或男女对讲对唱,代言其事,同搬演其事的戏剧(包括歌仔戏)有所区别。同一母题(motif)的闽南语歌仔册往往有多种版本,就不同地区的流传而言,“曾二娘”故事的原本是福建本,其台湾本则是传本;“张秀英”故事的流传则是从台湾本到福建本。闽南语歌仔册在台湾曾用于学习日语(有闽南语对应日语的歌仔册)和学习国语(有《国语对台湾话新歌》)。

2004年,我曾写《闽南语歌仔册〈台省民主歌〉之研究》和《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收拙着《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那时,颇费了一番“动手动脚找材料”(学术大师傅斯年语)、到处访求闽南语歌仔册的功夫,过眼的闽南语歌仔册有百数十种。近读福建收藏家和研究者郭明木的《听见厦门历史的声音》(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读到关于闽南语歌仔册的精辟论述(见该书第133页),很是感佩!我已年老,再不能到处“动手动脚找材料”了,I'm 2 old 4 this,盼望青年学者有研究闽南语歌仔册的卓越成就。

(2018年5月10日记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播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并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栏目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收录了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50篇文章,用简短的篇幅、简洁的语言讲浅近的道理,描述和论述海峡两岸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话说两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对两岸关系大历史的强有力佐证与补充。

京彩台湾推出《话说两岸》有声版,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促进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