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梳理了孙飘扬领导恒瑞医药31年过程中,对企业经营、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的40条商业思考,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药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姗姗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通信、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对中国企业开展越来越多的打压和封锁,中国人对这句话真是越来越有感触。

这句话是“中国药王”、64岁的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在30年前说的。当时,中国医药企业在自主研发创新药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恒瑞医药只是一家靠仿制药刚实现盈利的小企业,但孙飘扬已经坚定了要自力更生做创新药的决心。现在,恒瑞医药已经代表中国药企取得了一些亮眼成绩。

2022年6月,Pharm Exec(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该榜单主要依据各家药企的2021财年处方药销售收入进行排名。恒瑞医药以52.03亿美元的处方药收入位居第32名,排名较2021年前进了6名,这是恒瑞医药连续4年进入该榜单,也是中国药企自2019年首次出现在全球TOP50榜单上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成绩背后是孙飘扬领导恒瑞医药的31年,堪称一部中国医药企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史。

期间,有零的突破。

他把一家依靠几口大缸、大锅起家的小药厂,发展成为中国创新药企的领导者,恒瑞医药实现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家把注射剂卖到美国和欧盟的中国药企;第一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品的企业;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公司研发的阿帕替尼成为全球第一个针对晚期胃癌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

期间,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

2020年1月,孙飘扬宣布从董事长位置退休、专心研究创新药,此时恒瑞医药的市值已突破4000亿元,被称为“医药一哥”。谁知一年后,恒瑞医药遭遇“至暗时刻”:股价折半,市值蒸发1800多亿元。截至2022年9月13日,恒瑞医药市值为2265.82亿元,较2021年初最高点时的6201亿元,已缩水近4000亿元。孙飘扬不得不再次出山领导恒瑞医药,开启艰难转型之路。

自力更生的创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回顾孙飘扬领导恒瑞医药的31年,他多次于危机中拯救恒瑞医药,自己也从一位技术员成长为一位既懂医药技术又具备商业思维的企业家,成为中国医药产业中的领军人物。

1

第一次战略转型:做大厂不想做、小厂做不了的

1958年,孙飘扬出生于江苏淮安金湖,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2年,孙飘扬被分配到了连云港制药厂(恒瑞医药前身)当技术员。

连云港制药厂是一家创立于1970年的国企,隶属于当地的街道办事处,主要生产红药水、紫药水等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仿制药,利润微薄且市场竞争激烈,一度陷入倒闭的困境。为了解决当地医药企业发展的困局,连云港医药管理局批准管辖下的企业可以启用一批年轻人担任管理者。在这种背景下,技术强的孙飘扬被任命为副厂长。1990年,32岁的孙飘扬被任命为厂长,正式接手连云港制药厂。当时只有300多名员工,账面利润只有8万元。

技术出身的孙飘扬深知研发的重要性,上任之初就制定了以高技术仿制药来扩大市场的战略。他说,“1991年,我当厂长开始看财务报表,天天算账让公司维持下来。那时候厂里都是很普通的螺旋霉素、红霉素,一片卖一分钱,赚一厘钱,累死也无法改变现状。总归要寻找出路。我就开始做所谓的新药(现在叫仿制药),我想办法挤出钱。”

这个决定遭到一些干部职工反对,因为药厂从来没有做过“新、特”药,而且也没有多余的钱投入研发技术来做新药。孙飘扬仍坚持自己的判断。他一边想办法省钱,一边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新药并调研市场。

他发现,市场上有一种抗癌药物VP16针剂非常畅销。但连云港制药厂没有能力生产VP16针剂。不过,VP16原料药制成软胶囊成药的工艺已经出现,而且制成胶囊反而更方便患者使用,所以市场潜力也非常大。孙飘扬决定让药厂生产出VP16软胶囊产品。当时他四处借款筹集300万元从一位大学教授手中买下了该专利。这款产品让整个药厂营收达到120万元,为制药厂带来了第一桶金。

孙飘扬看到了抗癌药物的市场潜力,由此确立了“做大厂不想做的(当时都在做抗生素),小厂做不了的(仿制肿瘤药有技术门槛)”的发展策略。

1991年,他斥资120万元收购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权。这再次引发了药厂职工的反对,因为120万元是药厂一年的总收入,而且以药厂当时的技术不一定能把这款新药变成产品,这些都是风险。孙飘扬则认为,风险背后是机会,异环磷酰胺是国家级新药,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都非常高,谁能抢得先机谁就会成为赢家。

他说:“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之后,连云港制药厂引进了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先是规模化试生产,接着临床测试,最终于1995年获批上市,并通过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当时,我国抗癌药物极为匮乏,所以这款新药一上市就成为明星产品。这一款药终于让制药厂的资金链进入良性循环。连云港制药厂借此成为抗癌药物领域的领导者。

从1991年到1996年,连云港制药厂开发了20多个新产品,其中有包括抗癌药在内的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产品”。这些新产品都是“大厂不想做、小厂做不了”的仿制药,即专利保护到期的创新药。

仿制药价格较低,市场销路很好,也有利于节约医疗成本。对恒瑞医药来说,生产仿制药是活下去的很好的选择,也是一种自主创新之前的必要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药厂营收破亿元。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进行改制,正式更名为“恒瑞医药”。恒瑞医药从一家国有性质企业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

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后,孙飘扬开始走下一步。

2

第二次战略转型:仿创结合“两只脚走路”

靠高技术仿制药战略取得了成功后,孙飘扬不满足于此。仿制药虽然可以让企业生存,但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药厂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产品和体系。于是,他决定进行战略转型:由高技术仿制药转向创新药,同时放弃已取得一定成就的高技术仿制药的研发。

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改制为“恒瑞医药”,孙飘扬拿出250万研发创新药。2000年,恒瑞医药以国企的身份在A股上市,融资4.8亿。孙飘扬拿出2亿元在上海建研发中心,并确立了以研制抗肿瘤药、心血管药、麻醉镇痛药和手术用药等为重点方向的科研战略。

但是,创新药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失败率高的特点,在国外一款创新药的研发需要至少投入20亿以上的资金,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当彻底放弃仿制药的研发,创新药的研发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回报,刚刚上市的恒瑞医药就出现了资金链问题。

孙飘扬决定再次战略转型。但问题是,当时他并不掌控恒瑞医药。

虽然恒瑞医药已经是上市企业,但大股东仍是国有股,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孙飘扬并没有持股。当时恰逢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国内出现“国退民进”浪潮,多家国有企业开启了管理层收购的改革(Management Buy-Outs),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地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在21世纪初,MBO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推进改革重组、实现国有股合理减持的一种可行办法。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真正掌控恒瑞医药、再次进行战略转型,孙飘扬决定启动股改。2003年,恒瑞医药也启动股改。2006年,孙飘扬通过MBO的方式,成了恒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2004年,孙飘扬制定了“仿制药+创新药”的“两只脚走路”战略,更确切地说,以仿制药业务的高增长,来养活创新药业务。

因为仿制药的研发投入周期较短,可以快速产生正向现金流,然后公司抽取其中部分资金投入创新药研发。一旦创新药上市,就能带来高额现金流、较高的利润,不但可以快速收回研发创新药的成本,还可以为未来即将研发的创新药和仿制药提供资金支持。如此,恒瑞医药的现金流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孙飘扬还对仿制药与创新药的业务发展制定了不同的策略。从2010年起,恒瑞医药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左右用于创新药研发,而70%的研发费用投入到仿制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仿制药,恒瑞医药坚持三大研发策略原则:

第一,人无我有,提前布局,争做首仿。恒瑞医药仿制药的研发工作是在被仿药品还有5年的专利期时就已开启。只要被仿药专利期一过,恒瑞医药立马将自己的新药产品打入市场,快速地占领国内外市场。

第二,恒瑞医药只仿有技术壁垒的药品,专攻仿制药中的尖端领域,避开激烈竞争的低端仿制药领域。

第三,恒瑞医药在仿制药领域的目标不仅是仿制出药效一致的药品,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实现超越,研发出更有效的新一代产品,以逐步取代被仿药品,掠夺被仿药品的市场,做到“Me Too,Me Better,Me Best”。

为了通过仿制药快速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孙飘扬还每年拿出大约1/3的营收做销售费用,重点打造了遍布全国市场的“销售铁军”。年报显示,2016年-2020年,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从35.25亿元飙升至98.03亿元,且金额都在同期净利润规模的1.6倍以上。恒瑞医药的销售员工数量也在逐年递增。2015年,恒瑞医药职工人数为1万余人,其中销售人员为5491人;2018年,恒瑞医药职工人数达到2.1万人,其中销售人员为1.2万人。

在研发和销售的重拳执行下,这次转型成为恒瑞医药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恒瑞医药进入高增长阶段,成为国内最大的仿制药企业,市值从2015年的不到千亿元,一路上涨,到2017年成为第一只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医药股,到2021年初市值突破6200亿元,达到高峰。

在仿制药方面,恒瑞医药建立了多元化产品结构。2011年,恒瑞医药拿下了20%的抗癌药市场,在抗癌药领域成为国内第一。到2017年,恒瑞医药已经形成三大产品的结构:肿瘤药、麻醉药和造影剂,分别占营收比重41.39%、26.04%、13.70%。

在创新药方面,恒瑞医药真正踏上了医药创新研发之路。

2011年6月,恒瑞医药历时14年研发的1.1类新药艾瑞昔布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销售,这标志着中国制药工业走上了从仿制走向创新的产业升级之路。同年,恒瑞医药开始了海外销售。2011年,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在美国获批上市。

2014年,恒瑞医药研发的阿帕替尼成功上市,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在胃癌标准二线化疗失败后被证实有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药物,恒瑞开启了抗肿瘤靶向药新时代。

从2018年起,恒瑞医药形成“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发展循环,基本上是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实验,每1到2年都会有创新药上市。2020年,恒瑞医药已上市创新药有6款,是国内创新药最多的药企。

2020年1月,孙飘扬卸任恒瑞医药董事长一职,但仍担任公司董事、恒瑞集团董事会主席。孙飘扬仍然是恒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但变化总比计划快。从2021年1月市值突破6200多亿元之后,恒瑞医药的股价一路下滑,市值蒸发近4000亿元,与“新任的医药一哥”迈瑞医疗市值差距拉开千亿。

3

第三次战略转型:创新+国际化

2021年,恒瑞医药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及45.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59%和28.41%,这是恒瑞医药自200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净利双降。其中,仿制药业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据总营收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加快研发投入;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毛利率下降;原辅材料及其他各项成本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初运营和人员成本高等因素。

其中,从行业的外部变化看,“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毛利率下降”是主要原因。

恒瑞医药在财报中列举了受此原因影响的数据: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19亿元,报告期内下滑5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报告期内下滑37%。

另外,创新药受到国家医保谈判而大幅降价。恒瑞医药的主要创新药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价格降幅达85%,艾司氯胺酮价格降幅达68%。2021年财报显示,恒瑞医药抗肿瘤药营收131亿元,同比下降14.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内部看,这是恒瑞医药的仿制药业务高速增长的逻辑行不通了。

在2021年末的一次采访中,孙飘扬说:“前几年的集采对恒瑞也有影响,但没有伤筋动骨,没有像今年这样集中。”

一个现实原因是,截至2019年,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恒瑞医药经评估后认为其市场上的价值不高。从2019年10月,孙飘扬就宣布停掉一般仿制药项目,即便进行到后期的仿制药项目也不例外,只做创新药和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

如今两个业务都面临困境,国家集采“不断蚕食”仿制药的利润,而创新药尚未成为其营收支柱,恒瑞医药陷入“至暗时刻”。

2021年8月,孙飘扬重新执掌恒瑞医药,采取了一系列变革动作,包括裁掉6000多名销售,引进新的产品管线,开拓海外销售市场等。

他启动了第三次战略转型:创新和国际化,并围绕此战略不断建立新的技术平台。

其实,此前恒瑞医药一直在这两个方面默默布局。

在创新药方面,恒瑞医药是国内最早投入自主研发创新药的企业之一。1997年,恒瑞医药就开始研发其第一款创新药艾瑞昔布,直到2011年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恒瑞医药在研发投入费用上一直保持国内领先。2021年业绩下滑,全年研发投入依然高达62亿元,占整体营收的23.95%,与世界TOP10药企中的默沙东、罗氏和阿斯利康等公司的水平趋近。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了一支5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先后在连云港、上海、成都、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以满足多个疾病领域管线对新分子实体的发现和开发需求。

在产品管线方面,恒瑞医药全面布局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且在探索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基因治疗、mRNA等新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恒瑞医药官网)

如今,恒瑞医药已从国内仿制药龙头企业转型为创新药龙头企业,是为数不多能在技术上挑战跨国制药巨头的中国药企之一。截至2022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已上市创新药增至11款,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在研创新药达60多个,在国内外开展260多项临床研究。

对于国际化,恒瑞医药走“海外自研和开放合作”的“两条腿走路”模式,积极开展与国外同行的合作,把国外优秀的药引进来,通过组合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跟现有产品做互补;也面向海外市场销售创新药产品。

4

“廉颇老矣”?还是“老骥伏枥”?

恒瑞医药还处于艰难转型中。从8月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看,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02.28亿元,同比下滑23.08%;归母净利润为21.19亿元,同比下滑20.55%。这让很多人对孙飘扬重新执掌恒瑞医药的领导力提出了质疑,是“廉颇老矣”?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孙飘扬的回应是,“要根据企业的节奏有序发展,不会根据二级市场的节奏,不可能天天看股票的波动来经营”。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业绩承压之下,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依旧是增长的。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9.09亿元,同比增加12.7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8.44%,创历史新高。恒瑞医药海外研发投入增加到5.19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7.85%。

目前,恒瑞医药在自研创新药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得到公认的成绩。

○在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的《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22》依据临床研发规模所评选出的全球医药企业TOP25榜单中,恒瑞医药排名第16位。

○在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TOP100榜单中,恒瑞医药位列第13名,也是唯一进入TOP20的中国药企。

创新不是争朝夕之功,需要技术、时间和耐心的积累。今年64岁、一直坚持“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孙飘扬不缺这三点。是“廉颇老矣”,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时间会告诉答案。

本文梳理了孙飘扬领导恒瑞医药31年过程中,对企业经营、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的40条商业思考,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药王”。

关于企业经营

1.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发展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就没有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拿不出创新药,对跨国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中国老百姓就只能花高价买进口药。

2.通过美国FDA认证是走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虽然这项工作很难,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坐以待毙,攻坚战要一个一个地打。(2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要根据企业的节奏有序发展,不会根据二级市场的节奏,不可能天天看股票的波动来经营。

4.恒瑞医药从一开始就将研发重点聚焦在国内首仿产品上面,通过首次仿制国外大药企的重磅炸弹产品,利用优质优价的战略和灵活的营销手段迅速抢占外企的市场份额。

5.仿制只是创新战略的第一步,恒瑞医药的最终目标是谋求自主创新,建设专利创新药产品线。

6.如今(2014年),恒瑞医药已经实现了从仿制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国内创新型的跨国制药集团。在面对研发实力强大的欧盟制药巨擘时,我们坚持医药创新的意义在于向世人昭示“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及努力实现民族制药企业创新发展的理想和希望。

7.1990年代末,恒瑞医药就确定创新转型的发展战略。最初,我们尝试通过产学研、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但发现这些路都很难走通。与其花巨资购买海外技术,不如花钱引入人才,构建自己的创新体系。这是我们这20年专心致志做好的头等大事。(2021年3月,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孙飘扬接受媒体采访)

8.恒瑞有两个战略永远不变: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国际化,围绕此战略不断建立新的技术平台。(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9.我们的业务模式是找到好的药,然后把它做好,送到患者手里去,让患者获益。对于有些新技术也会去收购,但跟药明和高瓴股权投资的模式不一样,不会去投资那么多家小公司。(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10.作为一家民族制药企业,恒瑞的首要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聚焦解决中国患者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的创新研发、经营管理等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原则来推进。除了研发上聚焦中国患者需求,我们也积极推动已上市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让国内患者可以用得上、用得起更多创新药。(2022年3月,两会期间,孙飘扬作为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11.恒瑞未来的发展,还是回归初心:围绕患者临床上的急需去做工作,为中国的健康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基于此,我们在产品研发上主要从临床的需求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东西热门,大家做的多,我们就跟着去折腾这件事情。我们思考的是,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们怎么能把它做得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别人没做的事,如果是患者需要的,我们又要怎么克服困难去做。

12.我是学制药的,与药有关的事情我都需要去熟悉。但做药这件事我也还在不停地探索中,再去做其他事情,可能会分散更多精力,也未必做得好。所以未来还是会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13.2021年对恒瑞来说确实是巨大的考验。前几年的集采对恒瑞也有影响,但没有伤筋动骨,没有像今年这样集中。对集采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今天不来,明天也要来,是我们一定要经历的一个阵痛期。

14.仿制药是快速地从高峰下来,而创新药则是在逐步地成长,这两条线不可能交会在一个很高的位点。恒瑞现在的市值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期,公司处于一个转型期,尽管我们的创新药准备了很多年,但目前与预想的结果也还是有些偏差,很多东西很难预料。

15.恒瑞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中国仿制药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仿制药断崖式下降,创新药逐步增长;面对今天的局面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突然,我们还是心很安,任何事都是螺旋式发展,不是直线发展的。(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16.作为企业,(研发)想绝对不重复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仍应该立足国情,寻求差异化,并且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良性竞争,理性竞争,公平竞争。(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17.过去我们以为,有10个左右的新药就可以支撑我们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我们可能需要更多产品,或者说更多“不重复”的产品来支撑我们的发展。恒瑞经营多年,还是有一定基础,未来也会有一批新产品不断上市,我们正在积极地调整产品结构,希望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快速的发展态势,让公司再度走上稳健发展的轨道。

18.任何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领域别人已经做的很多了,其价值和需求必然会降低,就没有必要去凑这个热闹了,还是应当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可以给患者解决问题且能有回报的项目上,而不仅仅是集中在重复性高的热门领域,比如肿瘤或者免疫领域。除了这两个领域,中国还有很多疾病值得投入,比如病毒感染,比如肝肾疾病,我们仍然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和不能被治疗的疾病,如果把资源和研究力量用一部分在这方面,可能会解决很多患者的临床急需,大家分散开来,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利的。

19.关于人才激励,首先,没有钱肯定找不到人;其次,我付不起那么多钱,我是个卖药的,还面临国家谈判和集采。我的想法是,在我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有多少收入办多少事情,不能到外面借钱去做,把激励政策做好,吸引人才加入。同时我也认为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是靠大量的团队研究产生,不是谁一来就能把产品做好。(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20.我们的期望就是“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变革”,先把结构调整好,让我们的产品管线和内部管理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求发展。我认为,如何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不仅是恒瑞面临的课题,也是我们医药行业所有的参与方,未来需要共同面临的课题。

关于医药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自主研发和创新是恒瑞的生命线。

22.医药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基本为欧美企业掌控。创新不仅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应用技术,可以引进消化再创新,但核心技术,花钱也买不来,人家不会给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23.只有深度接轨世界,踢好创新的“世界杯”,中国自主创新才能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可。恒瑞追求的创新,是面向世界的创新。

24.恒瑞医药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梦想:高端制剂出口海外;突破性创新药在国内上市;真正意义的原研创新药在全球上市。这些梦想,有的已成为现实,有的还在路上。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恒瑞医药已从国内仿制药龙头企业转型为创新药龙头企业,是为数不多能在技术上挑战跨国制药巨头的中国药企之一。(2021年3月,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孙飘扬接受媒体采访)

25.1991年我当厂长的时候,中国医药刚刚从卖方经济转为买方经济,药品价格降得很厉害,药企处于亏损状态。当年我们开始做仿制药,被当作是创新。2000年我们开始做创新药,到现在还在不断创新。我们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创新、创新,不断创新。

26.我是技术出身的,1991年我当厂长开始看财务报表,天天算账让公司维持下来。那时候厂里都是很普通的螺旋霉素、红霉素,一片卖一分钱,赚一厘钱,累死也无法改变现状。总归要寻找出路,就开始做所谓的新药(现在叫仿制药),我想办法挤出钱。

2001年我们上市融资4.8亿元,我拿出2亿元在上海建研究所,2002年开始招做药物化学的人。现在我们管线里有几十个创新药在研发,进入三期临床后,研发投入相当大,其他方面可以减少开支,创新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就没有发展的动力。

27.走创新药这条路,对企业的实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研发人员筛选出1万个化合物,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最后可能仅有一两个获批上市,这一过程要十几年、投入十几亿元。多年来,恒瑞医药研发投入位居全国医药行业榜首,最近这5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更是超128亿元。(2021年3月,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孙飘扬接受媒体采访)

28.没有创新,恒瑞走不到今天。对公司来说,随着创新药的规模逐渐增大,仿制药的占比肯定是越来越小,可以说集采一次,就要下降一次,目前也并没有太多新的仿制药补充进来。管线里现有的少量仿制药,我们也是寻求一种差异化的仿制,虽然它在临床上确实还是有需求的,但占比很小。

29.(2022年3月)目前,恒瑞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构筑起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体量。公司有50多个创新药在临床开发,240多个临床项目在国内外开展,有25个创新药项目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临床研究。

30.创新药企业面临临床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2022年3月,两会期间,孙飘扬作为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31.创新药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行业。在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民族创新药产业走向海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优化国际分工,本身也是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实践。

32.我们有14亿人口,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大家对健康、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品的需求都很大,并且在不断地变化,这个产业的确是一个刚性赛道。但是现在本土的仿制药企业面临转型,Biotech面临成长,大家都在做新药,可每年的新靶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内卷问题。

33.我一直在思考医药行业内卷的问题。恒瑞最初做创新药时,国内并没有人做。因为仿制药卖得很好,大家对做新药兴趣不大。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做,但也还是要承认,做新药确实很慢很难。2015年开始,随着药监改革和集采的推动,仿制药企也有积极性去做创新药了。而新药审评审批政策的调整,海归科学家回国再加上资本的推动,Biotech应运而生。

如今在张江,走不了多远就能看见一个Biotech,全球所有的新技术都可以在张江找到,但也快速地形成了“重复”。我常说,行业里很少有不重复的东西,差别可能只在于你早走几步,它迟走几步而已,最终都会形成内卷。(2021年底孙飘扬接受媒体采访)

关于国际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恒瑞医药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启动了制剂海外出口计划,并且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了美国FDA。为了满足FDA对注射液生产的要求,恒瑞医药自2007年起又相继投入1亿多元对厂房设施、设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还特别增加了验证和在线监测设备,用于无菌操作的实时监测,满足无菌生产需要。同时,恒瑞医药加强了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强化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

35.我们还是定位于一个中国人的专利药企业,也就是先要立足中国的市场,把自己的市场做好。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向好,随着老龄化问题凸显,所需的医疗资源也就越多,市场很大,又是刚性需求。(2021年底接受媒体采访)

36.在国际化问题上,我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但对国外市场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欧美日市场,本就是医药发达的市场,我们要去竞争,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是技术水平有差距,二是对他们的整个医疗保健体系还不够熟悉。

基于这两点,我们还是做一些我们擅长的,在国际市场也值得探索的东西,来看看有没有开拓的价值,而不是全面进攻。做任何事情,我们需要先把目标搞清楚,把功夫做扎实。如果一个投入不能看到价值,那不管它看起来多美,都未必有意义。(2021年底接受媒体采访)

37.恒瑞人认为,药品的根本在于品质,结果在造福于民。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参与国际高标准的竞争,付出学费,再引进、消化,最终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才能铸就国药品牌并进军全球市场。(2014年接受媒体专访)

38.恒瑞国际化的方式,我不反对licence-out(授权合作)这种形式,但恒瑞的国际化就是要有自己的产品和自己的销售。我们不想把整个公司拖到国际化的大投入中,不让国际化的投入影响到A股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讲话)

39.对于国际化,恒瑞通过海外自建团队加开放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方面持续强化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深化战略合作,激发创新潜能。我们积极开展与国外同行的合作,既把国外优秀的药引进来,跟公司现有产品做互补,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也面向海外市场许可一些产品,努力实现创新药价值最大化。

40.现在,我们会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求综合的合作,有基础创新,也有组合创新,合作创新。我们每年有很多产品在研发,但有好的产品、好的机会,我们也想积极引进,然后与我们的产品进行组合或者利用我们的市场优势进行推广。(2021年底接受媒体采访)

参考资料:

1-《孙飘扬:扩大药品专利期限补偿效力,促进医药创新》

2-《孙飘扬:医药产业行稳致远,要创新也要全球化》,2022年

3-《一部恒瑞史,半部苏北逆袭记》,智谷趋势,2022年

4-《没了4000亿,孙飘扬无法退休》,市界,2022年5月

5-《恒瑞没了4000亿,64岁孙飘扬有场硬仗》,21世纪商业评论,2022年4月

6-《孙飘扬开辟「第二战场」,A轮融资近1亿美金》,医药魔方,2022年5月

7-《吕明方深度对话孙飘扬:2021年,恒瑞怕了吗?》,E药经理人,2021年

8-《恒瑞砍掉大批仿制药项目!孙飘扬罕见回忆研发创业历程!》E药经理人,2019年

9-《孙飘扬:我是个卖药的,付不起那么多钱》,中国企业家杂志,2021年8月

10-《市值蒸发2000亿,63岁创始人孙飘扬复出,恒瑞能否力挽狂澜》,中国企业家杂志,2021年

11-《孙飘扬归来,恒瑞医药无以容错》,2021年8月

12-《恒瑞医药4000亿市值泡沫几何 药界华为VS孙飘扬焦虑》,铑财,2019年

13-《本刊专访: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

14-《中国“药王家族”诞生:从小城起家的3700亿市值制药帝国》,中国企业家杂志,2019年

15-《恒瑞医药:跨越创新的陷阱与断层》,《清华管理评论》,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