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现代人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中秋假期和朋友逛街,她走着走着就掏出台小巧玲珑的相机,一阵狂拍。

我在旁边举着传闻中苹果系列拍照最好看的xs,忽然觉得,输了。

智能手机比不上十几二十年前的傻瓜相机,这可能?

看完成片之后的我:这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这能不能称作是风水轮流转,过去被大多数人们丢弃的所谓「过时物件」,正在被现代人一件一件「捡」回来。

以下物件,如果你家还有,别丢,收拾收拾就是最潮的玩具了。

CCD & 胶卷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回家我翻箱倒柜,找到一台,快要淹没在记忆里的胶卷相机。买的新电池还在路上,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现在会在社交媒体上po照片的人,大概人均有至少一台胶卷相机。跟风一点的,会入那种外观超好看的明星同款;务实一点的,五百内也可以买到一台不错的二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个侧面映证吧,3年前柯达富士最基本款的胶卷不过二三十一卷,今年涨到七八十都有,呵,说多了都是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朋友用的不是胶卷相机,而是这两年也极度风靡,但早已停产的叫做CCD的老相机。拍出来一样有复古感,而且小巧易携带,很适合揣在口袋出街,随手掏出来记录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说一,我觉得CCD的有趣之处不只有它的作用和成片,还因为它早已停产,想买,就只能淘二手。

于是相机到手打开,里面可能藏着别人的故事,带着点年代感,甚至跨越半个地球的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是你的小表妹啊

比如有网友打开相机,看到了横跨了十几年的来自埃及的画面,感叹像是无意中拆开了一个时空胶囊。(cr.是你的小表妹啊)

又有网友说,感谢她的二手相机带她这个南方人看到了一场2004年的雪。(cr.美好事物狂热爱好者)

就真的很像拆盲盒啊!让人好奇是会有无比浪漫温馨的定格,还是会出现莫名带点诡谲感的画面,总之会在打开相机的那瞬间,心跳加速、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身价三个橙子的阿橘/项项

不放心网络买二手的朋友,还是到线下试试再做决定,指路香港旺角信和大厦、深水埗黄金广场,广州公元前站A出口的将军东电器城,深圳华强北的现代之窗也有挺多。

做好功课再出发哈,最好约上你懂摄影的朋友,避免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霹雳吧啦棒棒/暖阳如初

玩转tips:

①有些时候,拍照还是看技术,不是说买了网红相机就人人能出好照片;

②CCD和胶卷相机都走氛围感路线,对清晰度有要求的朋友可以绕道;

③还是那句话,不要盲目跟风网红款,挑适合自己的

黑胶 & CD

近两年最后悔的事情之一:丢掉了家里的老古董黑胶机。

不知道在以前唱片越做越小的年代,有没有人想过有朝一日黑胶唱片会卷土重来,成为一种潮流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周杨HOPICO

虽说还不到大众化,但黑胶唱片已经流行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前不久才听朋友调侃:是个音乐人(乐队)就能出黑胶。

不止黑胶,连带着CD和卡带也回潮了,播放器就有点跟不上脚步,大多非常地old school,于是又有人开始自制播放器。(就是说,网友们实在是神通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aiyawole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也有一个CD架,满满当当地塞着乐坛大佬们的碟,后来也是搬家时统统丢掉了。

每次看到朋友秀出家里的正版&绝版CD时,就感叹我也曾经拥有,同时又会不禁好奇,当年丢掉的那些碟,会不会辗转流入二手市场,现在又到了谁的手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佳梓佳呀

而且现在的碟绝对不止是声音的载体,不像是以前只是包装+碟+歌词本的组合:

黑胶玩成了彩胶,一字排开比彩虹还要colorful,封套挂起来就是一幅画;CD包装设计的精美程度,堪比艺术品,各种材料各种工艺,卷到一个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GS/AnnSey赵宏韬

摆在家里就够好看了,在社交网络上随手一po分分钟是高赞帖,更别说碟片一摆一转,播放起来的那种仪式感,屏幕里的三角按钮替代不了。

此处顺带推荐几间广州的黑胶店,有些店同时也能淘到CD:

老虎上树(偶尔有胶片展,复式空间很明亮舒适恩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辣辣

臻音堂(老店了,有咖啡+甜点,光线暗氛围浓,黑胶选择多六运小区)

DISC JOKER(新店,有DJ间可以围观播客现场或现场听黑胶东山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脆司瓦特

听闻香港也有不少黑胶宝藏店,可惜以前每次去都没机会逛到,求大家推荐!

曾经有读者给我们留言,说现在元宇宙大趋势如此先进火爆,实体消费不再是必需品了。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真正热爱、收藏过某些实体物件的朋友能给出解答吧。

总之,当音乐在流媒体上畅行无阻,实现随时随地想听就听的时候,依旧有人守着实体,守着实物那份笨重却精致的踏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脆司瓦特

也许有一天,在云端的东西会凭空消失,但实物会陪着你。你是虚拟派还是实物派,评论区聊聊?

玩转tips:

①少数老店能淘到绝版货,但质量参差不齐,会有假,入门新手不建议去;

②有些网红黑胶价格过于离谱(比如某天王的黑胶炒到了2w+),记得不要盲目跟风,而是挑自己喜欢的入手;

③一些新发行的黑胶唱片可能是品牌的营销手段,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再理性入手,避免被割韭菜

自行车

有一部分年轻人,买车了。

不不,不是四个轮子那种,也不是两个轮子满街跑的「电鸡」,而是自行车

可能你们和我反应一样:满大街的共享单车,随手一扫就能骑走,有必要么?正在咸鱼寻觅自行车的朋友很果断:有,当然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穗子

没遇过共享单车各种令人崩溃的bug,当然不能感同身受,再加上现在都市骑行火起来了,拥有一架性能优秀且足以展现自己个性的自行车,是必须。

都市骑行爱好者的装备不一定要顶级,但舒适感和颜值必须在线。有人愿意斥资6位数购入性能优越的名车,有人四五百块的老牌自行车也骑得开开心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Ciko姐/Mikako_0607

专业级别的今天先不聊,倒是有超过百年历史、曾经引领几代人记忆的凤凰牌自行车成功翻红,成了当下人们的新宠。

原因嘛,绕不开物美价廉四个字。几百块钱也就能入手,质量过关,自带现代人喜欢的复古外观。

觉得太过基本款,就找专业改装优化一下自己需要的功能,再来个外观喷涂,就是世间绝无仅有的定制款。(试过才知道,DIY比高定更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摄影师谭叔叔/Saiyan

骑着单车在城市穿梭的都市丽人们表示: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我比以前更爱出门了。

以前错过的街景,被堵死在路上的不耐烦,想着环保却最终变了质的初衷,一台自行车还真的可以帮你解决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Hey_晨晨晨

话说,我原本以为香港的街道拥挤繁忙,不适合骑行,结果也是大错特错。

据闻香港的都市骑行者也正在行动起来,有专业的单车导览团,还有很多质量、景观都不错的单车道。

比如长洲岛没有机动车,适合任何段位的选手去骑行;市区的话尽量还是工作日出行;然后港岛东区走廊有在设计一条单车道,可以让人们从东向西沿着维港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谢君壕.

坐标香港的朋友,如果你有骑行游香港的经验,评论区舞台交给你~

本周日呢,象女士也会给大家盘一盘,在香港骑车能有多好玩、多艰难。想要多一种打开香港的方式,请准时锁定啦!

玩转tips:

①女生可以选择比较轻盈的车架,方便搬运;

②改装的原则还是「保持极简」,不要一股脑往上加配件;

③骑行路线要事先规划,小心避开早晚高峰和与外卖重叠的路线;

④如果是专业的骑行运动,还是得要入手专业的装备哦;

⑤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图 / 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