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金霞

深圳特区报记者刘莎莎的题为《230万字!石锡铭自筹经费编纂<甘肃金石录>》开明宗义的写到:“日前,深圳市智能化学会创始人石锡铭自筹经费编纂《甘肃金石录》引发关注。”

此文一经发表,就引起热议。话题主要是“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和“汇编资料编著者权益如何保护”、“石锡铭是金石、诗词、西夏文、智能化概念集大成者”三个内容。

《甘肃金石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金石录》

热议一:《甘肃金石录》由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

《甘肃金石录》是石锡铭先生从1998年开始搜集,八易其稿,至2022年再次印刷,历时24年。包含秦前、秦汉、晋魏南北朝、隋唐、宋(含西夏、五代十国)、元、明、清、中华民国、1950年后、待断代、补遗等各一编,分十二编、373卷,上、下两册。共计230.4万字,存目4535条。

石锡铭先生一人之力,半生心血,独资编纂《甘肃金石录》,一言以蔽之:为甘肃文史做出突出贡献。央视编导徐而缓在《甘肃金石录》的序中写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甘肃金石录序》)。

《甘肃金石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金石录》

热议二:汇编资料编著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如中国作家网、今日头条、网易、百家号等就“以《甘肃金石录》为例 如何保护汇编资料编著者权益”发文讨论。

所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内容领域,文字或许是盗版技术成本最低的一种。在爬虫、文字识别技术之下,盗版可以说没有门槛、成本极低。在这场与爬虫的斗争中,不少作者深受其害。

《甘肃金石录》作品登记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金石录》作品登记证书

《甘肃金石录》先后八易其稿,自费独资编纂而成,用香港书号印刷出版。《甘肃金石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的登记号:国作登字-2022-A-10010575。面对取证难和维权成本高,《甘肃金石录》此类汇编资料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主要的关注点是两个:

1、现代技术读取纸质文字,非常方便?国家队通过现代技术读取文字的侵权行为,有哪些相关法规?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罗敏:根据《版权法》来维权。

2、以《甘肃金石录》为例,作者数十年自费独资编纂而成,如果遇到国内出版社和文史委此类机构有组织地利用国家专项资金侵权,怎么维权?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罗敏:首先获取对方出版的书籍,与我们的书籍对比,判断重合度,确定对方作品是否侵权,如果侵权,可以向对方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侵权且提供版权许可费等经济补偿,或者发起侵权诉讼

3、《甘肃金石录》的分卷是以县市为单位分的,如“甘肃平凉金石卷”(市)、“甘肃临洮金石卷”(县),如果别人用“甘肃金石录平凉卷”、“甘肃金石录临洮卷”(县)此类,从《甘肃金石录》抽出相应县市资料发行单行本,如何界定侵权行为?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罗敏:侵权判定,作品名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判定对方内容与我方作品内容的重合程度。

石锡铭首录《西夏文成语词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锡铭首录《西夏文成语词典》

热议三:石锡铭是金石学诗词、西夏文、智能化集大成者

据了解,石锡铭还是一个西夏文专家。

石锡铭编辑的《西夏文成语词典》,录四言成语340个,三言词5个,五言词24个 六言、七言词各5个。

再加十年前石锡铭独资编纂的一部涵盖甘肃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集《全陇诗》,收录了913位诗人(甘肃本籍诗人844位,其中汉魏六朝9人、唐五代46人、宋、西夏、金、元24人、明代56人、清代337人、现当代334人、历代女诗人38人,客籍69人)的一万两千余首诗词曲及一百余首《诗经》、敦煌卷中佚名的有关咏陇诗作。 从目前来说,《全陇诗》是两千多年以来、甘肃最完整的一部诗选。

《深圳特区报》评论部主任、知名时事评论员陈冰在《甘肃金石录》序中写道:看《全唐诗》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给民族气质持续不断的濡养功能,他脑洞大开:能不能编篡一本《全陇诗》,将古今中外有关甘肃的诗歌一网打尽,给人们留下一个记录,也让家乡人感知甘肃在文化史、文学史上的赫赫功业。

以上三套涉及诗词、金石、西夏文成语的文化巨著的完成,说石锡铭先生为甘肃文化做出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突出贡献者,名至所归。

石锡铭先生还是“智能化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智能化时代的引领者。

石锡铭作为金石学、诗词、西夏文、智能化集大成者,如此横跨文理的杰出文化人,古今罕见。

关于《甘肃金石录》

《甘肃金石录》系甘肃陇西人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

《甘肃金石录》是石锡铭先生从1998年始搜集八易其稿,至2022年再次印刷,历时24年。包含秦前、秦汉、晋魏南北朝、隋唐、宋(含西夏、五代十国)、元、明、清、中华民国、1950年后、待断代、补遗等各一编,分十二编、373卷,上、下两册。共计230.4万字,存目4535条。

石锡铭先生一人之力,半生心血,独资编纂《甘肃金石录》,一言以蔽之:为甘肃文史做出突出贡献。央视编导徐而缓在《甘肃金石录》的序中写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甘肃金石录序》)。

《甘肃金石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的登记号:国作登字-2022-A-1001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