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德烈·德朗

Andre Derain

(1880-1954)

法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朗,出生于法国沙东,逝于加尔什。野兽派的先驱之一。他和乌拉曼克共用一间画室,19岁时结识马蒂斯,1905年和马蒂斯在法国南部一带旅行作画,深受马蒂斯影响。不过,他的手法不那么粗野,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为和谐。

德朗首先发现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和想像的浓郁;他还发现原始艺术、庞贝绘画、中世纪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初期大师们艺术的奥秘。他研究了古人艺术创造的秘诀,重新踏上他们所走过的路,运用传统创造现代艺术。大自然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博物馆中历代大师之作是他创作的模特。

《威斯敏斯特大桥》《埃斯塔克景观》《海德公园一角》等是他创作的几幅野兽派最杰出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斯敏斯特大桥》是1906年安德烈·德朗创作的一幅油画,81×100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不为旧的画理所囿,大胆施彩,夸张造型,所以后来在人们的心中,“野兽”一词,即指色彩与涂抹的特征了。事实上,野兽派画家从颜料管里挤出的原色,不是直接排列到画布上的而是应自然本色来加以概括,使它更单纯化,免去复杂的中间调子,不仅能引起观者视网膜的振动感应,还表达了一种饱和的情绪,比点彩派的"科学"排列更富感染力。这幅《威斯敏斯特大桥》,正是他时断时续地追随野兽派时期的代表作。1906年3月,德朗在画家沃拉尔(Vollard)的怂恿下来到伦敦,并在透纳的海景画激励下,创作了一批风景画,《威斯敏斯特大桥》是其中之一。

画面色彩都近于平涂,但明亮单纯。他曾自我表白地说,我们的目的是呈示愉悦,这种愉悦当然是来自我自身。"只是德朗的画上的愉悦还不象马蒂斯的画那样充分,他总是有所控制。他的天性是节制、内向和恬静,还未脱尽学院派气息。德朗在接受立体主义影响的同时,还一度热中于非洲艺术。当毕加索与勃拉克在进行分析性立体主义时,他便毅然决然不再与毕加索联系。《威斯敏斯特大桥》一画上所流露出的矛盾心绪是比较明显的,只有他的另一幅《伦敦桥》,才算是野兽派画法中最有特色的作品。有些美术史家把这种彷徨归因于他个人的财富和他那美满的家庭。晚期,德朗的作品更倾向于传统,除了风景、静物、肖像和裸体画外,也从事装饰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艘驳船》

德朗想把凡·高、高更、塞尚的因素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因素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野兽主义带有明显的折衷成分。在这幅画中画家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地位,明亮的红、黄、蓝、绿等色彩构成了强烈而和谐的对比。画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光芒,令观者振奋。但是他的艺术表现、空间处理和造型并没有脱离古典法则,色调也类似新印象主义,看得出画家想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推广 · 收藏 · 国际展览 · 博览会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