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模拟乐山大禹像)

乐山大佛,官方的介绍是唐朝时期,一位叫海通的法师募资修建,耗时90年,标准的名称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石像”。而按照网友的说法,乐山这尊巨石岩像,原本在史前就已经存在,而且还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留下来的纪念像,只是因为年久失修,以至于被埋没在了浓密的草木掩映中。最终,在佛教兴旺的唐时被发现并重新改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种说法对呢?翔子大叔也不能妄下结论,不过可以提几点疑问,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以前叫“灵山”,名字来源于古蜀传说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始祖丛帝“鳖灵”,翔子大叔之前就已经推论过,炎黄传说与古蜀传说是一个故事两套名字,而炎黄故事里的大禹,正是古蜀传说中因治水而得帝位的开明丛帝鳖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多的古籍中,鳖灵与乐山大佛所在地有着太多的关联。《周地图记》:“灵山峰多杂树,昔蜀王鳖灵帝登此,因名灵山”。《舆地纪胜》:“灵山,又名仙穴,有古丛帝开明氏鳖灵庙存焉”。《水经注.江水》:“南安县治青衣、江会,襟带二水,即开明王“故治”也,这些都说明鳖灵曾在乐山治水。现在凌云山下的街道“蓖子街”,就是“鳖子”,也就是“鳖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凌云山极可能因鳖灵登临或在此山建造了庙的缘故而被称为“灵山”,一直沿用到佛教盛行的唐代才改名。以上证据说明,如果当时将治水有功的丛帝憋灵也就是大禹的像凿在现在乐山大佛所在的“灵山”,是完全有关联和根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乐山大佛所在地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而大禹治水地也正是岷江,将大禹像立在岷江处以示纪念,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历来在民间都是道家人物在承担降妖除魔镇邪的角色,而尤其用来镇水的大多都是牛、狮这样的镇水兽,很少听说有佛像用来镇水的,尤其还是“未来佛”弥勒佛。如果是用大禹像来镇水,可能更符合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翔子大叔的推理,那么“乐山大佛”原本是不是“乐山大禹”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表各自观点。我是翔子大叔,感谢点赞关注,下次推理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