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坤

节点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考点”。每到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会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其中,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礼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问题较为突出。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过一个故事:唐朝有个进士薛伟,有一次因病发高烧,梦见自己化成一条鲤鱼,看到一渔翁在船上垂钓,薛伟明知鱼饵里藏有吊钩,但终究难以忍受香饵的诱惑,咬了上去,最终被渔翁钓了上来。冯梦龙对此点评说:“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鱼因馋而上钩,权因欲而失守。权力所在之处,就必定有“围猎”者;只要有诱惑,就会有人冒险去咬“钩”。对于“围猎”者的投其所好,不少党员干部心知肚明,却甘于被“围猎”、被腐蚀。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始于吃喝玩乐。很多腐化堕落的大错,都肇始于一瓶酒、一顿饭、一张卡等看似小事小节的放纵和失守。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他们初心迷失、信念动摇,以至于贪占财物的“小动作”、收受他人的“小意思”、蒙骗组织的“小把戏”不断,却常常以“掩耳盗铃”放纵自己,用“无伤大雅”安慰自己,讲“下不为例”开脱自己,由破例到破纪再到破法,一步步滑向贪腐的深渊。

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节不守、大节难保。任何作风上的“跑冒滴漏”,哪怕再小,都是对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政治本色的玷污,不引起警惕、不加以抵御,便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围猎者”热情宴请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别有用心的“觥筹交错”背后往往夹杂着利益勾兑。一旦思想稍有松懈,就会掉入他们精心设计的围猎之局。推杯换盏之间,亲清政商关系被模糊,利益寻租链条被搭建。很多身陷囹圄的党员干部在忏悔时都会说,思想防线的缺口就是被最初的那一顿饭“凿开”的。

要知道,此时的“席”,早已成为圈套,既是“围猎者”的圈套,“感情交流”的遮羞布终究掩盖不住请君入“席”的真正目的是请君入“瓮”;也是人生的圈套,有些党员干部乐做“席中人”,甘于“被围猎”。就这样,“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拿公权换私利,自以为“互惠双赢”,殊不知,丢掉的是作为党员干部的原则和底线,蚕食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终将付出惨重代价,受到应有惩罚。

与其在丢弃大节后沉痛忏悔,不如在管住小节上无愧无悔。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围猎”,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品行修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时刻警觉由风及腐的现实风险和严重危害,自觉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警惕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须臾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在一点一滴中增强拒腐定力,在小事小节中筑牢思想堤坝,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