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从曹德旺的成功说开去
——读《心若菩提》有感
曹德旺,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曹厝村人,福耀集团的创始人,世界第一大汽车供应商掌门人,世界瞩目的慈善家,捐款超过100亿,首位获得企业界奥斯卡奖“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华人。他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用四十年的时间,创建了一家誉满全球的制造业跨国集团。
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璀璨夺目的商界大佬。在他的身上究竟孕育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现在让我从他的自传《心若菩提》里,选取几个精彩片段,共同感受一下那不同凡响的人生智慧和令人折服的高尚品德,以及宽阔博大的仁爱情怀。
曹德旺出生时,家庭是富裕的,但“天有不测风云”,生逢乱世,一夜致贫,15岁,就骑着比自己还高的自行车,随父亲做烟丝和水果生意,一个来回3天,行程达100多公里,饱受了社会底层穷苦百姓的艰辛和磨难。吃苦的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有毅力,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何况,苦和利益相连,苦便也转化成了甜。可是“苦尽”不一定能赚得“甘来”,“甘来”不一定就是“福报”,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的日子,可能会招灾引祸——因为政府不支持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你就是努力到无能为力的地步,奋斗到催人泪下的程度,只要被“违法”两个字冠名,顷刻间全盘皆输。所谓方向错了,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失败。曹德旺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不走父亲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认准“自产自销”的白木耳市场。他种得认真,收成可观,收入却十分有限。为什么?十里八乡大家都干,不稀罕啊。于是前往江西异地销售,先卖自己的,再卖别人的。一来二去,挣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挣到什么程度呢?“3000多元。当时的2000元可以盖一栋房子。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上百万啊。”尽管对世事有清醒的认知和理智的判断,但还是没挡得住利益的诱惑。当他把自己用作运输工具,大包小包地出现在火车站时,一下子就被值班民兵盯上了,货被扣下。不仅失去了3000多元的家当,同时欠下了赊购村民的木耳款。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聪明人。因为聪明,他们总是先人一步,享受着天赋的优越。可是,人生无常,大祸来临时的巨大落差,会抽取他们聪明的筋骨,弱化他们的斗志。要么一蹶不振,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被虚荣和怯懦驱使,将余生麻醉在那昙花一现的荣耀里。没有被幼时荣华富贵惯坏的曹德旺,同样也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击倒,他无言又坦然地吞咽了苦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一个清醒的梳理,迅速调整方向:既然生意做不成,那就下苦力好了。他要用自己的苦力钱去清偿村民的债务,让短暂的商贩历史,做到有始有终。赢得起,放得下。有责任,敢担当。24岁的曹德旺呈现出他能屈能伸的硬汉本色。
当时有一种摊派到各家各户的修建水库的义务劳动。说是义务,其实还有一点微薄收入。因为工地日子艰苦,但凡有办法的家户,不惜拿钱抵工。曹德旺一贫如洗,所有的资本就是这身自小跟父亲风里来雨里去练就的铁身板。他每天的任务是“拉装半吨土的板车,到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卸掉。回来,再装。一天要拉三车,走五十多公里的路。”山路崎岖不平,黄尘漫天飞舞。心里有多期待,身上就有多大的干劲。想不到的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又给了他兜头一棒。营房被毁,民工哭爹叫娘,工地满眼的凄惨和悲凉。他绝望地想“自己贩白木耳被扣,来工地被烧,这是天在亡我。既然我要亡了,就帮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吧。”帮什么?修板车。这是当时工地上唯一的运输工具。而他在此之前的经验,也仅限于对自行车的小敲小打。在接下来的28天时间里,他没有离开修车棚一步,吃喝全凭民工顺手捎带;他不洗脸,不刷牙,不刮胡,完全一副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乞丐模样;他从一个门外汉修成了一个行家里手,却没收取过一文钱!直到营部领导盘点物资及赔偿金时,才发现少了一人。大家被深深地感动了,不仅将剩余赔偿金包括粮票什么的,以及零碎的救济物一并让他捡走,还帮他开来公社证明,取走了火车站被强行收购的木耳款。结果,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手里还有了一笔积蓄。
古训:吃亏是福。众生皆祈福,独不愿视此福为福。这“福”只限于像口香糖一样,在嘴里反复咀嚼,绝少有主动参与实践的机会。哪天落地了,也多是情非所愿。因为它可能是福,也可能不是,但“亏”却是定论。谁愿意主动吃亏呢!曹德旺显然是奔“亏”而去的。他自认命之将至,却愿在残喘之际,发挥点余热。他心灰意冷,悲观绝望,却愿将一双手的力量干能干之事。他没想到,也不敢想这下意识的“做”,竟然撞上了如此大运。要知道,那些整天什么也不干,一门心思索要政府赔款的人,到手的也就是几十元,他不争不吵不闹,反得到了一千余元。
聪明诚可贵,诚信价更高。亏尽福自报,奉献做先导。从为小家的利益而疲于奔命,到为穷苦的民工排忧解难,这其中有审时度势的睿智,有仁爱善良的本性,有历经世事沧桑的憬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跌宕起伏的曹德旺,以他开阔的胸襟,走向社会,面对人生。
1986年3月,全国开展农村整党整风运动。曹德旺不是党员,根本想不到这件事会和自己联系上。殊不知,他在短短一年内丰硕的经营成果,极大地刺激和惹恼了那些自己不干事,也容不得别人干事的地方行政官员。他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将他掀翻在地。现在,机会来了,非要他头破血流不可。曹德旺先是不以为意,想自己一身清白,经得起他们的折腾,但好心人提醒“他们先把你抓起来,把工厂搞倒后,再把你放出来,那时你又能怎样?”想想也是。因为他们可以轻描淡写地撂一句“搞错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他却需要从头做起,何况“厂里现在贷款70多万,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高山人负责不起啊。”于是,决定迎面而上,绝地反击。他们炮制了他四大罪状,其中一条:曹德旺用银行贷款投资企业,所得利润分红应视为贪污。因为国家规定不能用银行贷款投资。那么,事实的真相如何呢?当时隶属乡镇企业的高山异型玻璃厂,连年亏损,面临倒闭,无奈之下,镇领导向曹德旺提出了承包经营的主张。因对方拿不出足够的投资款,便进一步建议双方合资,并在银行部门的暗示下,主动出面担保,解决了对方的资金问题。其余三条,更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首次过招,就败在了县会议室的桌子上。但,整人者手眼通天,岂是一轮就能收场的。于是,状纸又递到市里、省里,最后惊动了中央纪委。一场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所谓“贪污案”,越告越大,地方与中央的联合调查,也越来越严峻。然而,得出的结论仍旧如初:曹德旺无罪。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自己殚精竭虑,扭亏为盈,造福一方百姓的结果,却是差一点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我是一个农民,我不知道国家有规定不能用银行贷款投资。这是你们一手策划亲自协助才完成的。现在工厂做好了,有了很好的利润,又拿这个来说事。有这么做事的吗?如果我现在因为这个成为罪犯,那你们这些人就应该是教唆犯!”这是一个被诬陷和被迫害的企业家愤怒的质问,是对那些心胸狭隘和寡廉鲜耻之流的无情控诉。在这场莫须有的官司中,曹德旺没有被吓到,也没有被吓退,而是凭着超人的智慧和胆识,以无懈可击的企业经营之道,以自己做事的光明磊落和凛然正气,成功地挫败了那些蝇营狗苟的邪恶势力。然而,随着这场官司的轰然漫延,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合作者,先后纷纷离他而去,即便已经胜券在握,也挽留不住他们畏权保命之心。
“我终于得以昭雪,但,却高兴不起来。从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来看,他们在县里、市里、省里乃至中央都有靠山,以后我该怎么办?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往前走,但永不改变行走的策略——听党的话,严格按政府政策规定办事;照章纳税;尊重所有官员,但保持等距离;一起吃饭可以,但仅限于吃饭,绝不涉及财务往来;如有盈余,除用于家庭和自身生活费用之外,皆用于社会捐赠。”
险遭暗算,仍初心不改,只因为“千磨万击还坚韧”;民营企业,却励志造福人类;终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曹德旺以一颗正直、善良、勇敢和顽强的心灵,冷静而理智地把握着自己的人生航船。
2001年,福清市财政局因偿还不了兴业银行的融资贷款,求助曹德旺帮忙。推辞不下,便将属于自己100%的企业资金,用于购买原本属于市交通局的三座收费站的为期5年的收费权。不到3年,当初的购买资金7500万元,悉数收回,同时还盈余3000余万,而且每天还在进钱。曹德旺却不想收了。不仅不再收,而且还要把多出的利润全部捐给地方的公益事业,同时以放弃2年收费权的代价,让政府拆掉这三座收费站,以达到“城市扩展,方便市民通行”的目的。如此慷慨的牺牲和让步,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最终,功德圆满。没想到,市税务局却找上门,追讨这个项目盈利的所得税。理由是:一、曹德旺用个人独资企业的资金购买收费权,应视为企业投资行为;二、项目结束后,清算盈利5000余万元,应视为原签约企业的盈利所得;三、尽管这些盈利所得全部捐给了地方,但捐赠的对象不是国家批准的慈善机构,因此不予认定为捐赠,不能免交所得税。
被迫帮忙还贷,主动放弃收费,无私捐助公益,竟被追缴补税?虽然说的头头是道,到底心意难平,憋屈和窝火不言而喻。不过,只要愿意,补救还来得及。比如:恳请政府出面——你帮了他,而且是因他而起,岂能袖手旁观?——以知错认错,下不为例的承诺,讨得网开一面的谅解;或者将捐出的款项来一个“过户处理”,反正是捐而不是收,换个方式未尝不可。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项目的利润,可以分文不取,但不能贴上老本。曹德旺如何回答呢?他说,“说的有道理,起码他们提出的是有依据的。”如数补交了全额所得税。
他是纯粹帮忙——帮完即刻收场,面对滚滚财源,没有丝毫的贪婪和片刻的犹豫。他是真心捐赠——捐出即刻结束,只考虑受赠者的需求,不计较捐赠的手段和名利。帮得侠肝义胆,不以“帮”讨“帮”,捐得不留余地,不以“捐”追“捐”。从心所欲不逾矩,堂堂正正地行事,襟怀坦荡地做人,使曹德旺的名字成为当下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
还有:
为了争取水表玻璃的统一生产公差,挑战国家权威部门;
为了国徽的尊严,破费近亿元,打价值3000余万元的官司;
为了引进人才,壮大企业,成立全国第一个人才交流市场;
为了上万名职工的生存,兼并国企,却拒绝零支付转让;
为了企业应承担的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和美国打赢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反倾销官司。
等等,等等......
傅雷说: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曹德旺涉世之初即定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坚决不干政府反对的事情。可是“白木耳”事件,暴露出了他人性的弱点,一场大火,立马让他幡然醒悟。从此即便是创业初期的艰苦卓绝,取得成绩时的诬陷迫害,以及声誉鹊起后的飞短流长,都没能动摇这坚定的信念。他认为,“要做事一定得罪人,因此做人必须行得正坐得端,做事必须非常认真清楚。”他用勤勤恳恳去战胜懈怠,用仁义道德去战胜私欲,用大智大勇创造的财富,去精忠报国,造福人民,成就了他卓尔不群的英雄式格局。
反躬自省:曹德旺成功的原因很多,聪明占居首位。但,聪明是一种天赋,既求不来,也复制不了。至于“天才出自勤奋”的这句话,也有待商榷。那么,勤奋呢?勤奋可能出不了天才,但勤奋一定能弥补笨拙。即便你具备天赋式的聪明,如果不经过勤奋雕琢,充其量也只是小聪明,上升不到大智慧的高度;而没有大智慧的引领,怎么可能产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做事风格和经营成果?所以曹德旺的智慧和悟性靠的不是那点天赋,而是后天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自强的勤奋。
放眼望去: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哪个不是勤奋者?那么,思考呢?来不及,顾不上,也懒得想。于是,失去了思考的勤奋,迅速陷入机械呆板、僵硬教条的泥淖;下意识的那点琢磨,也仅限于眼前的困惑,一时的兴起,撑不起长远打算。反过来,没有了思考的勤奋,只是一种惯性的劳碌,缺乏生机和活力;纯粹在生计驱使下的勤奋,只是人性的本能,多了被动的不得已,少了主动的趣味性;由此,平庸和优秀走了岔道,生存和成就有了区别,烦恼和快乐各得其所,理想和现实,被赋予了不一样的使命。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入世不是为了活几岁,是为了验收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曹德旺无疑是时代的楷模,精神的偶像,学习的榜样。如此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物,尚且成功于勤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懒惰呢?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勤奋者,让自己的人生靓丽一点吧!
作者简介
牛晓芬,河南济源人,文学爱好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