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的一个深夜,荆州市濠林村的秦家山突然传来一声声巨响,惊醒了沉睡的村民,有胆大的村民连忙跑去一看,隐约看到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狂奔而去,村民意识到这几人是盗墓贼,于是连忙向上汇报。

01.古墓被盗

湖北荆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文化古城”,楚国都城“郢都”就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南,因此,此地分布有大量楚墓。距离纪南镇南仅3.5公里的秦家山,同样有三座楚国古墓

这三座古墓规格宏大,分为一大两小,据当地老人说,这里埋葬着一位楚国将军和他两位夫人。由于古墓外表完好,没有被盗的迹象,因此没有主动发掘。

不曾想,这三座古墓还是被盗墓贼盯上了,并且丧心病狂地用电子雷管爆破,结果惊动了当地村民,最终狼狈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上报后,当地文管部门连忙将古墓保护起来,经过批准,于1997年8月27日,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秦家山稍小的二号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让专家欣慰的是,盗墓贼预埋的三节电子雷管最深处一节没有爆炸,这意味着古墓深处的文物应该没有遭到破坏。

然而,随着发掘的进行,本来兴致勃勃的考古专家们却越挖越失望。原来,专家在电子雷管爆破处发现一个盗洞,这个盗洞看起来年代颇为久远,这意味着,这座古墓应该很早之前就被盗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盗洞被泥土掩盖,所以一直没有发现。

失望归失望,发掘还要继续。随着发掘的深入,秦家山二号墓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果不其然,墓室中空空如也,甚至,连墓主人的棺椁都惨遭破坏,四周零星散乱的碎陶片和朽坏的漆器残痕,似乎在诉说着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前的一幕让专家们心痛不已,无奈之下,专家们只能对已经被淤泥覆盖的棺椁进行清理,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完整的文物。

02.盗墓贼有眼无珠

好像有东西。”一名专家在清理棺内的淤泥时,突然摸到块硬邦邦的东西,不由惊呼道。

可还没等他高兴太久,他便发现这块东西好像有缺口,难道又是一件残片?

专家的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只能默不作声地继续清理,很快,“残片”清理出来的,那一刻,专家们无不眼前一亮,这居然是一整块精雕细琢的玉器,并非什么残片!

当专家将玉器清洗干净后,在场之人无不呼吸急促起来,这盗墓贼真的是有眼无珠,竟然漏掉了一件希世之珍——玉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覆面是用玉制作的丧葬面具。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于是亲人离世入葬时,有条件的家庭会将玉片覆盖在其面部。这种高级葬制起源于西周,盛于先秦,在西周时,这种玉器称之为“瞑目”,汉时称之为“覆面”,今称之为“面具”或“面罩”

只不过,先秦时期所用的“覆面”多为缝缀在一起的小玉片,因而得名缀玉覆面,我国目前出土的缀玉覆面有40多副,像荆州楚墓出土的一整块玉覆面,全国只有一副,因而弥足珍贵

03.希世之珍

这块玉覆面由一整块青玉雕琢而成,为椭圆形的平面,呈黄褐色,长径20厘米,短径13 .9厘米,厚0 .23厘米,与普通人面部的大小一致。工匠采用透雕的方式,在这块青玉上雕刻出橄榄形的眼睛和嘴巴以及圆形的鼻孔,两侧雕刻出两环形耳,眼睛上方,还用细密的斜线纹雕刻出柳叶眉,五官一应俱全!不仅如此,玉器的头部和嘴巴上方,皆用斜线纹刻画出头发和眉毛的造型,看起来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用如此珍贵的玉覆面随葬,墓主人的身份定然非同凡响,那墓主人到底是谁呢?

遗憾的是,由于古墓被盗,专家并没有在墓葬中发现任何有铭文的器物。后来,经过对墓主人尸骨进行鉴定,专家惊讶地发现,墓主人竟然是一位年龄28~30岁的年轻女子

这就奇怪了,玉覆面明明有胡须,墓主人为何是女性呢?

04.墓主人成谜

对此,专家认为,这副玉覆面,应该是仿照墓主人的丈夫的面貌而制作的。究其原因,或许是丈夫觉得夫人英年早逝,因而倍感伤心,所以用自己的面貌制作了一副玉覆面,覆盖在妻子的脸上,以寄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还在玉覆面下方发现了两件玉璜、两件玉佩和一件玉笄,它们与玉覆面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组合。奇怪的是,这两件玉佩具有明显的中原地区的风格,对此,专家推测,墓主人或许不是楚国人,而是北方或中原地区的人,她或嫁或迁到楚国,都有可能。正因如此,在她死后,墓葬中的元素,不仅遵循了楚国的墓葬风格,还保留了一些中原地区的风格。

05.结语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楚人虽说当时雄踞南方,但与其他各国一样,同样非常爱玉,在各种礼仪场合,都会佩戴玉器,显然,玉文化已经渗入到楚人的生活各个方面。

这件玉覆面,映证了楚国玉器品种丰富,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发现,为研究楚国的玉文化、丧葬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标本,意义非凡,因而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如今,这件珍宝藏于荆州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