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北京图书市集在朗园Station拉开帷幕。诗歌无处不在,成为今年北京书市上最亮丽的风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诗歌”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4倍,在内容社区“花式写诗”已经成为新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歌扭蛋、诗歌盲盒、自由诗舞台……此次“在北京书市寻找诗歌”活动中,一系列新潮诗歌玩法以快闪方式被带到线下。同时,超过100家书摊主理人与诗歌爱好者,发现诗、写诗、聊诗,并实时在线上与更多诗歌爱好者互动。通过现场的诗歌交换机,读者可以把自己的诗送给陌生人,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诗歌项目负责人司凤表示,希望人们在不仅能在线上内畅聊诗歌,也通过线下沉浸式体验诗歌的乐趣,发现生活的诗意。

据了解,作为年轻人潮流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多次举办“小文笔挑战”、“花朝节飞花令千年之约”、“斗诗大会”等线上活动,吸引上万条诗歌投稿,“文笔挑战”单话题浏览量超过3500万,用户诗歌投稿还被分享到全网并成为热搜爆款。诗歌在内容社区写诗、分享诗热度快速上升。

今年7月,该平台曾联合“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于坚、诗人欧阳江河、诗人陈年喜、《诗刊》主编李少君、《汉诗》主编张执浩、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沉河等共同发起“种诗季”诗歌联盟活动,超过150位诗人作家入驻平台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多位知名诗人作家参与线上互动,共计投稿作品1万余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诗歌能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火”起来?

“因为想把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借文字宣泄出来。”“感觉字句落在纸上的时候,我就可以触碰到自己真实的另一面。”“我觉得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运用自如地表达啊,所以我就写诗啊。”这些诗歌博主的心得或许给出了答案。诗歌朦胧、简洁、委婉、凝练等特点,使之成为碎片化时代年轻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最佳流行载体之一。

诗人衣米一说:“尽管小红书的读者99%是诗歌的圈外人,但应景发的诗歌,读者并不买账,用心之作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这说明诗的边界或许是诗人自己垒起来的,诗本可以抵达更广阔的领地。”

社交平台培育文化土壤,以及去中心化的内容机制,使诗歌文学与普通人生活产生了连接,给诗歌带来了破圈的想象空间。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沉河评价说,让阳春白雪的诗歌顺应了时代。

“就像青年诗人的一个联盟,他们在线上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诗人,而他们的读者也在这里。”《诗刊》主编李少君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斯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