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可能认为,

孩子摔着很常见,

没什么要紧的,

但是孩子摔倒可不是小事!

沧州一婴儿从沙发上坠落

导致颅骨骨折,

因就诊不及时,

不幸患上了化脓性脑膜炎,

一度生命垂危。

婴儿从沙发上滚落

埋下隐患

不少家长可能认为,孩子摔着很常见,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把孩子抱起来看看,没受伤的话,一般哄哄就会好了。

可河北沧州市盐山县的帆帆(化名)却没有这么幸运。7月30日,刚3个月大的他不慎从家里的沙发上滚落到地上,大哭不止。家人见他没有明显的外伤,便没太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摄图网

随后,帆帆开始发烧了。家人给他服用了退烧药,见帆帆的体温有所下降,便没有带他去就医。帆帆断断续续发烧3天后,身体开始抽搐。孩子第一次抽搐时因为症状较轻,也没有引起家人足够的重视。

后来,帆帆抽搐不止,囟门鼓起一个大包,头也大了一圈,精神萎靡,家人这才意识到孩子不是普通的发烧,才急急忙忙将他送到盐山县当地医院救治。

命悬一线

孩子病情危重

盐山当地医生检查发现,帆帆囟门膨隆明显,心率过快,再加上已出现发热情况,判断其患上脑炎的可能性较大。

经过头部CT等检查,医生发现帆帆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经询问家属,医生得知孩子有坠落的经历,便立即为他进行镇静、吸氧等处理。但帆帆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转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摄图网

8月5日,接到这个消息后,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急诊医学部主任宋丹阳紧急赶赴盐山去接患者帆帆。在救护车内,宋主任等人给予孩子吸氧、镇静、补液等对症处理,并联系化验室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为其开通“绿色通道”。

“情况太严重了!”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医护人员为帆帆进行腰部穿刺抽取脑脊液时,发现本该透明清亮的脑脊液已经变成了黄色浑浊的浓汤状液体。这说明患儿脑部已经严重感染。

经化验,帆帆每毫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竟比正常人高出了310多倍。

揪出“肇事者”

——流感嗜血杆菌

帆帆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的化脓性脑膜炎,当时营养状况差,而且贫血。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急诊医学部医护人员紧急为帆帆进行抗感染和输血等治疗,并立即联合营养科为他制订合适的营养方案。

病重的帆帆很快又出现了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为了缓解他的症状,医生每天为他进行腰椎穿刺,排放约50毫升脑脊液。

与此同时,医院化验室工作人员在帆帆的脑脊液中培养出了流感嗜血杆菌,揪出了导致帆帆患病的“肇事者”,使接下来的治疗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帆帆的感染情况过于严重,需要一种普通患者平时根本用不到的特效抗生素。医院紧急审批,最终买到了这种救命药。

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闯关”7天后,帆帆退烧了,可以自主喝奶粉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但硬膜下积液情况依旧严重。

头上钻孔引流

释放多余脑脊液

“脑脊液是一种循环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整个大脑和脊髓外表面,每天都在产生,正常情况下可以被吸收。患儿脑部感染,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越来越多的脑脊液无法被吸收,聚集在脑组织与硬膜之间。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影响患儿的智力、视力、记忆力和运动能力等,甚至危及生命。”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急诊医学部主任宋丹阳说,待患儿病情基本稳定,医护人员马上为其安排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摄图网

9月2日,经与北京医疗专家远程会诊,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院区神经外三科医生刘运超为帆帆进行了颅骨钻孔引流术。

简单来说,就是在帆帆的颅骨上用电钻开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小孔,插根管子,将其硬膜下积液即多余的脑脊液排放出来。

患儿身体功能已恢复正常

排出脑脊液,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术后,医护人员将患儿脑脊液的流出速度严格控制在每天50毫升至100毫升,并继续为其进行抗感染治疗。

帆帆手术位置在头上,病情又重,他术后每动一下、每喝一口奶,都得严密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后的帆帆

9月9日,经过复查,帆帆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刘运超医生拔除了他头上的“小管子”。因此次颅骨打孔较小,不用修补即可自行修复,刘医生对帆帆进行了头皮的缝合。

目前,帆帆能吃能睡,爱笑爱闹,身体功能恢复正常。

医生提醒:婴幼儿不慎坠落

家人必须要高度重视

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急诊医学部主任宋丹阳介绍,如果帆帆没有发生颅骨骨折,流感嗜血杆菌就无法入侵他的脑部。可以说,帆帆的化脓性脑膜炎是“摔出来”的。

帆帆受伤、发病后,家人疏忽大意,就诊不及时,险些造成严重的后果。家人为此十分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摄图网

宋主任提醒,婴幼儿发生坠落后,家人必须高度重视,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家人应第一时间送孩子就医。

转发提醒

身边更多家长朋友们注意!

(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