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季,北美暑期档势头强劲;然而,另外一边,全球第二大院线商、帝王院线(Regal Cinemas)母公司Cineworld不久前正式提交了破产申请。人们不禁要问,今年好莱坞从春天到暑期档,诞生了一系列票房大片,如《侏罗纪世界3:统治》《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和《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等,Cineworld为何会在此时申请破产?实际上,正是个别单部影片的火爆,掩盖了北美院线行业酝酿已久的危机。

8月底,暑期档开始进入尾声,北美院线公司就在担心,未来数月可能会出现新片匮乏的局面。不仅如此,分析人士还预测,也许电影行业更应该为明年感到担忧。

2023年似乎有不少备受关注的大片待映,无论是漫威的第3部《银河护卫队》,还是期待已久的《夺宝奇兵5》,抑或是汤姆·克鲁斯再次搏命出演的《碟中谍7》,都可能吸引大批观众。但总体而言,定于在北美院线上映的影片数量仍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年份,这对院线行业的恢复和发展是个隐忧。

目前已知约有40部电影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在北美地区大规模上映。康姆斯科分析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7%。2019年是未受疫情影响的最后一年,当年上半年,有63部影片在北美影院大规模公映。(编者注:“大规模公映”一般指在北美范围至少1000家影院上映。)

虽然未来数月内可能还会有一些影片加入明年的排片计划,但就目前而言,定于2023年上半年公映的影片中,大制作的影片并不算很多。这就意味着,明年的情形和今年相差无几——今年上半年,仅有41部影片大规模公映。

这对院线显然是个坏消息,院线收入的多寡直接依赖于每月上映的大片数量。目前的秋季档就是一段大片空白期,华纳兄弟的《黑亚当》(Black Adam)、漫威的《黑豹2:瓦坎达万岁》(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等下一批大制作影片,要等10月底和11月初才会上映。

夹在大片空白期上映的电影中,不排除个别影片可能会凭借优秀口碑获得超过预期的票房突破。但仔细观察今年的美国票房排行榜,就会发现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人士将之称为“电影收入的不平等”。

今年暑期档,票房最高的前10部电影,占美国国内总票房的64%。其实,早在疫情暴发前,大制作影片在票房上的压倒性优势就在不断增加。进入后疫情时代,票房最高的影片和其他影片之间的距离也在越拉越大。

随着上映影片减少及观影人数逐次下降,每部影片的权重变大,而有些影片根本无力分担这些权重。美国金融服务公司高宏(Cowen)在7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像《凶火》(Firestarter)、《男人》(Men)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试图填补空白期,但其票房表现却无法激起明显水花。安排更多的影片‘插空’上映,是否会大幅增加整体票房,目前尚不可知。”

不过,有几部中等制作影片幸运地在暑期档上映后成为热门。比如,《猫王》(Elivis)、《迷失之城》(The Lost City)、《不》(Nope)3部影片,它们的预算在6500万美元—8500万美元之间,但北美票房均超过1亿美元。甚至布鲁姆豪斯制片公司的低成本惊悚片《黑色电话》(The Black Phone)也取得了将近90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

这4部影片有优异的票房表现并非没有原因,它们在烂番茄网站上的评分都在80%左右,相比之下,《凶火》的评分只有10%。如果一部影片上映后取得不错的口碑,或者有具备票房吸引力的大牌明星加盟,如《迷失之城》里的桑德拉·布洛克和《猫王》里的汤姆·汉克斯,那么这部影片就算只是为调剂档期而上映,观众也会买账。

只要影片选得恰当,制作水平也合格,那么将更多的电影放在院线上映,还是有可能增加票房收入。

分析人士指出,就连Netflix也可以通过院线公映影片开拓收入来源。比如,今年7月上线的《灰影人》、将于年底上线的《利刃出鞘2:玻璃洋葱》等几部有一线明星主演的电影,包括已在6月上线且取得不俗反响的《必胜球探》(Hustle),如果Netflix能认认真真将这些电影推上大银幕,它们也会是票房“潜力股”。

随着家庭录像和电视重播等旧式收入来源的枯竭,以及华尔街对全面登陆流媒体这一发行方式越来越怀疑,电影公司确实有必要重新考虑电影发行策略。在当前阶段,院线被迫为了生存下去而挣扎,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