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的军火不一定是“商品”,武器来源也未必是大国。

以叙利亚反对派为例,早在2016年英国《卫报》就披露,沙特、阿联酋、约旦、土耳其向东欧军火代理商支付约15亿美元,让后者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白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捷克等国采购武器弹药,包括自动步枪、轻重机枪、RPG、反坦克导弹、迫击炮、坦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军火除了一部分为原苏联制造外,其余多数武器都是上述国家在冷战期间自行生产的。随着本国军队加速换装(特别是改用欧美武器),海量的库存军火正好趁机倾销给支持叙利亚叛军的中东国家。

于是,这些原本储备用于对抗北约的冷战遗存,又以走私方式被偷运进叙利亚,送给当地反对派武装对抗巴沙尔政权。
再举个也门胡塞武装的例子——为牵制和消耗地缘战略对手沙特,伊朗先后开辟多条陆地-海上联运通道,从本土向胡塞武装偷运军火。
其中一条运输路线,利用的是“先海运至阿曼(也门东部邻国),再从阿曼走陆路前往也门”的阿拉伯半岛传统走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走私线路已经有数百年历史,连阿曼官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器走私最厉害的时候,伊朗甚至能用经过改装的特殊油罐车,向也门境内偷运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部件,以及需要低温储存、运输的导弹燃料。
另外一条运输路线,则利用的是“先开大船穿越阿拉伯海抵达东非之角的索马里,再用小艇向对岸也门分散运货”的走私通道。这条走私路线历史也很悠久,美国、沙特派出海空力量在阿拉伯海、红海严密封锁、巡查,至今仍然无法完全切断这条海上走私通道。
而从美军之前拦截的阿拉伯货船(表面看这艘船和伊朗没啥直接关系)舱内,曾发现伊朗仿制的反坦克导弹、RPG、步枪、手雷、地雷等大量军火,近些年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零部件也逐渐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沙特联军宣称已切断胡塞武装军火外援通道,但实际上前者在吹牛。

2019年3至4月,随着大批伊朗走私军火补充到位,胡塞武装在多条战线上使用反坦克导弹的次数激增,创下不到2个月就击毁超过50辆敌方军车(包括主战坦克、武装皮卡、防地雷反伏击车),攻克100多处敌方据点,歼敌上千人的巨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