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称,9月18日下午,台湾东部的台东县、花莲县均发生了6级以上的地震,随后又出现了多次余震。此次岛内地震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有岛内网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花莲富里乡仑天大桥断裂的图片,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桥面接缝处断裂,断裂处后方则是弯弯曲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9月19日上午,花莲县又再次发生了5.7级的地震。一连两天,台湾地区频发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邻近省份也感受到了此次台东地震的震感。根据媒体的报道称,在9月18日的下午,海峡对岸的福建省多地也出现了短时间的晃动。根据岛内媒体的报道称,台湾灾害应变中心表示,在未来一周内,不排除岛内还会发生5级以上余震。

中国台湾省可是地震的频发区。资料显示,对台湾地区地震最早的一次记录是在1736年1月30日,当时的地震为6.5级,共造成372人死亡。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0年,台湾发生91次大地震,其中48次造成生命损失。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是“9·21地震”,发生在1999年9月21日,当时共造成2415人死亡。而在2022年就发生了3次大地震。在岛内地震史上,6级以上的地震记录也有着数十起,其中最大的一次则是发生在1910年的8.3级大地震,随后则是1920年发生在花莲县的8.2级大地震。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台湾岛内会地震频发呢?根据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的“板块漂移理论”,台湾地处世界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俯冲和隆起运动显著的碰撞带上。两大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接触碰撞,引起地壳复杂而剧烈的运动,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线地震带”的东部地震带,在这个“环线地震带”上,几乎每天都有地震的发生,只是地震大小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万年来,板块结构的不稳定和板块边缘的不停运动使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台湾岛附近海域底下的挤压和冲撞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是中国台湾省地震频发的重要根源所在。

台湾地震分区可分为西部、东部、东北部。其中西部地震较少,震源较浅,而东部及东北部则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带,板块边界多为聚合性,震源较深,次数较多。板块运动时会产生巨大力量,由此可能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

而此次发生地震的台东、花莲属于东部地震带,东部地震带北起宜兰县东北部的海底,经过花莲到台东,一直向南延伸到吕宋岛;此带北端自宜兰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连,南端与菲律宾地震带相接。此带呈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湾本岛相并行,宽一130公里,特征为地震次数多。通常,震源较西部者为深。

依据台湾省过去的地震分布及震灾损害情形,台湾地震危害度由轻至强分为四区,台东县则属于第三区,花莲县则属于第四区,所以也难怪此次台东、花莲发生地震会造成大的影响,甚至就连大桥都出现了断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岛内的建筑设计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两点,其一是要防震,其二是要防台风。鉴于台湾处于频繁的地壳活动地带,例如,岛内的高速铁路系统设计是集成了自动安全装置,它可以在检测到重大地震时安全地使所有列车停止。鉴于台湾岛处于异常敏感的地壳活跃带,未来台湾地区的地震还将继续发生,这需要做到更好、更全面的地震监控与预案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岛内民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