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马俊杰 文/图
除了鲜美的枇杷,莆田仙游县书峰乡还有一个特产在行业内闻名遐迩,它便是这里出产的青黛,亦称蓝靛。
书峰乡的海拔在400米左右,自然环境与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马兰草,马兰草一年可收割两次,分别是清明后和中秋后至冬至的一段时间。马兰草制作出的成品若为一味药材称之“青黛”,若作染料则为“蓝靛”。
书峰乡海拔400米左右,非常适合种植马兰草
当地生产制作青黛的技艺、手法,相传最早由宋朝传承至今,因此在当地马兰草又以其成品“青黛”为俗称。作为省内主要青黛产区,书峰青黛不仅品质上乘,近期书峰青黛印染非遗技艺获评莆田市市级“非遗”项目。
继古法 辛劳只为一池蓝
中秋过后,书峰乡四黄村的村民陆续开始了一年中第二季的青黛制作。清晨近6时,光线还未穿过山林,整个四黄村还笼罩在灰蓝的晓色中,年近七旬的黄玉平从田中割回马兰草,稍后将放入池中浸泡。不过,这时他还需将此前池中浸泡好的马兰草捞出,完成上一轮的工序。
黄玉平割回马兰草放入池中准备浸泡
只见黄玉平清除干净腐烂的马兰草后,将熟石灰加入池中,举起木棍在池中不停搅拌打制。
原本池中绿色的液体逐渐变蓝,随着蓝色的层次越来越丰富,更是从液体中翻出了稠密的泡沫,整个场面非常具有观赏性。
黄玉平将熟石灰加入马兰草浸出液中
黄玉平一边打制一边说,马兰草先泡上两至三天,具体时间要看天气和温度,感觉到叶子烂了,基本上就泡好了,捞出泡烂的枝叶,就可以加熟石灰。“像我家这个池子可以泡300斤,大概熟石灰要加20斤左右,具体多少,各家有各家的做法。现在我做的按我们这的说法叫‘打蓝’。”
黄玉平在瓜棚下”打蓝“
他指着池面上渐渐浮出的淡蓝色泡沫说:“我们管这个叫蓝花,是马兰草泡出的水与熟石灰最开始产生的东西,只要捞出晒晒,就能制作成青黛。这种泡沫产出的青黛产量低,但因为有收购商说含蓝色成分高,这部分价格也更好。”
池面上浮出的淡蓝色泡沫叫“蓝花”
捞完蓝花,黄玉平又搅拌打制20多分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沉淀和过滤,最后的物质捞出放在麻袋中压上大石继续排出水分。
黄玉平将浓稠的深蓝色液体装袋
排掉大部分液体后,黄玉平捞出沉淀在下部的浓稠液体,再次过滤至小池中
之后,黄玉平用手把排水后的膏状物捏成条状,暴晒干透之后就是青黛成品。黄玉平表示,300斤的马兰草大约能产出25至28斤的蓝靛。
排水后的膏状物被捏成条状暴晒
那这一块块蓝靛是如何印染到衣服上的呢?记者来到村中的四黄青黛印染体验馆,墙上悬挂了许多蓝色的印染布料和成衣,书峰青黛印染非遗技艺传承人黄碧红正在染制衣物。
书峰青黛印染非遗技艺传承人黄碧红
黄碧红介绍,现在书峰青黛印染非遗技艺已经列入莆田市市级非遗项目,她作为第五代技艺传承人也进入市级非遗传承人最后评定阶段。黄碧红告诉记者,现在使用的染料正是用青黛(作为染料时称为蓝靛)为主料,加上起到易于着色和固色的高度白酒和蜂蜜等制成。只见她手中刚浸染的布料呈现出绿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变成了蓝色。
刚染好的布料呈现出绿色
绿色慢慢变成了蓝色
几经转化,田中绿油油的马兰草变成了青黛(蓝靛),又在黄碧红的手中化成衣服上最自然的一抹蓝。
再传承 探索共续“青黛”缘
四黄村党支部副书记黄镜平告诉记者,去年四黄村一年青黛成品的产量约50吨,今年全村种植马兰草近3000亩,约有200多户村民从事与青黛相关的劳作。不过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还在干的大都上了年纪,平均年龄也已经65岁了。
书峰乡四黄村
黄镜平还说,今年清明过后的第一季,有收购商视干青黛的品质开出了每斤18元至30元的价格。由于工序多,劳动强度大,也有老人渐渐干不动了。目前在县乡的指导下,四黄村开始尝试文旅开拓,结合研学等形式,围绕青黛产业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余泓妍
实习生:廖莉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