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疫情稍见缓,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便第一时间发布了 《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以下称《实施方案》)的通知。

此次海南省新颁布的《实施方案》虽然看着和以前多个省份的文件有些类似,但仔细研读还是发现了不同。

文件提出了几项相当重磅且有决心的改革措施,例如: 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 ; 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一体化管理。

其中还有一项疫情发生前反复提及,疫情发生后再也不提,后疫情时代再次提及的 特级重磅提议

(1)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

(2)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行政人员不得任院长等领导职务;

(3)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去除编制,实行全员聘用管理。

这一条条改革意见如槌如棒,砸到谁,不懵一会准不能清醒。疫情之后,如果下定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对中国医疗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医院去除行政化, 论资排辈的时代将终结!

很多人不明白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是什么意思,那我在这里告诉你!

公立医院除了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医院 外,还带有行政色彩,比如上海的瑞金、华山、中山三大医院均为 副厅级医院 ,相应的,医院的一把手也为副厅级;除了副厅级医院,低一级的医院为 正处级 ,一般的大型省级医院为正处级的较多;高一级的为 正厅级 ,全国只有三个,分别为卫生部直接管辖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

去除医院行政化喊了十年,早在海南发出文件之前,山东、湖南、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份早就出台了相应政策,海南省的这份《实施方案》算是晚的了。

2011年4月初,中央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按照改革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公立医院是承担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 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明确规定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

既然海南省新发出的《实施方案》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但为什么这次的政策却引起了那么大的关注呢?

这是因为, 这份《实施方案》是疫情发生后唯一一个省份出台的相关政策 ,之前那些省份虽然早就出台了相同的条例,但那是2019年疫情之前出台的,疫情打乱了一切。

疫情之前的医疗政策经过这三年疫情,早就没有了时效性,医改方向也因为疫情变幻莫测,不再具有讨论性!

好家伙,就在医改不知怎么进行时,海南的这纸文件透露的信息让医改方向瞬间明朗。

先说一点: 大方向不变!核心就是去行政化、去编制化。 这里已经给医院定性:医疗机构不能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管理,要给医疗机构松绑。

源自汴梁都市网

去除医院行政化,医院将有更多的自主权, 医院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评定,不再受行政的限定。 以前没有去行政化,医院干部任用都要论资排辈,老人占用岗位,但是活力和动力不足,现在去行政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太快人心!

行政人员不得任职医院领导等职务! 院长要推行职业化和聘任制

与医院去行政化相照应的另一条政策便是: 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行政人员不得任院长等领导职务!

这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各位读者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公立医院的院长、党委书记有一些都是什么人?没错, 不 是某某卫健委的主任,就是某某疾控中心的领导,又或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再或是某某高校的领导,他们一辈子没进过临床,却能轻而易举平调或上调到公立医院任职党委书记或者院长, 这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海南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 这些和临床无关的行政人员不准再到医院任职院长等领导职务了。

另外,文件中还指出,要“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 健全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

一位药企医院准入人士表示,之前只需要找院长、药剂科主任,“之后难了”,以后院长外聘,医院重大问题需要党委、院长等集体研究决定,医院大小事务,不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说得算了。

这对于医院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为何要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一切都是为了三级诊疗!

“三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在10年前就有提及。”

为什么文件中要强调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呢?取消了普通门诊,那老百姓还怎么去看病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

那我告诉你,取消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老百姓参与三级诊疗, 做到“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16—2020)》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 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想要转院到大医院,也必须由基层医院开具转诊单。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消息,2022年1-2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53.5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 3.5% ,按可比价格上涨 2.6% , 三甲医院门诊费用涨价,也是为了逼着患者去基层医院看病。

可事与愿违,针对这个政策,徐毓才补充道:“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实际上推进得并不是很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基本没有具体措施,部分三级医院也舍不得关闭普通门诊 ; 二是患者的就医习惯问题,无论大病小病,只愿意到三甲医院,根本看不上基层医院, 用他们的话说,到基层医院看病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逐步取消还有一个过程。”

另外,从国家整体医疗格局发展来看, 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提升三级医院处理疑难杂症的占比,有利于分级诊疗; 对药企来说,大医院普通门诊取消后,市场可能会下沉,对于慢病治疗用药、中成药市场布局也会有一定影响。

但按照目前现状来看,想要把这个政策坚决实施下去,难度还是很大的,不知各位读者有什么见解?评论区告诉我吧。

全员聘用制下,没有了编制, 医生还是铁饭碗吗?医院该不该市场化?

我想,真正有技术的医生不应该担心自己的铁饭碗是否保不保。因为这根本没必要担心!

医生这个工种技术壁垒高、成才周期长,大多数时候都不能轻易被替代。再说,即使没有编制,医生的职称体系也暂时不会被打破。

图源摄图网

未来,医务人员不再实行编制管理,而是人员总量管理,医院也不存在所谓的编外人员了。 所有在职人员,他们的在岗待遇、五险一金和退休后的待遇都没有区别。

但你要问具体会怎么发展,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只能结合过往的经验来谈。一般来说,推行比较彻底的改革时, 往往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模式。 因此,对于早些年已经获取编制的老医生来说,应该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但对于尚未入职的小医生,或许会受到改革的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你怕什么?只要有一身本领,再怎么改革,你都没必要害怕!

除了“铁饭碗”的问题,针对这份文件提出的 “经营自主市场化 ”问题,笔者想重点谈一谈。

我们的公立医院应不应该市场化?医院市场化后是好还是坏? 人们对医院市场化的评价褒贬不一。

海南省的这份《实施方案》有意无意把医院市场化这个敏感问题重新提了出来, 这也是疫情后第一次提出来 。要知道,2019年以前,几乎每个专家都在探讨“公立医院市场化的可行性”,并显露出跃跃欲试的态度。

不少人认为,医院市场化后, 可以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院的市场化可以促进医院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以激发医院的竞争意识, 并举例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医院市场化均达到了80%以上。

但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看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组织性,也见到了私立医院的自私性和趋利性,开始从内心深处抵制公立医院市场化。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某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接受梅斯医学采访时明确表示,坚决不接受公立医院市场化。

他如此说到,“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医院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一旦把公立医院交给市场,交给资本,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虽然会让医院的盈利得到好转,会激活一定的活跃度,但资本是逐利的,是六亲不认的,欧美的医院完全市场化了,但是欧美人民看病容易了吗?并不容易,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即使贫穷的家庭也能在当地看得起病,做个心脏搭桥手术,报销后也就两三万,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 ”

一时间,公立医院到底该不该市场化,是先让一部分公立医院市场化后看看效果,还是全部市场化,又或是拒绝市场化,各界人士又争得头破血流。

不知各位读者又是什么看法,请先投一票,然后评论区积极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