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且占本学科总课时的 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育人功能,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跨学科教育如何有效展开?如何吸引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一场专业的跨学科教育征集与展示活动,将吹响跨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大湾区师生请注意,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主办的「2022 年粤港澳跨学科教育优秀成果征集与展示活动」已全面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由《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广东省教育测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创客与跨学科教育研究组承办,广州英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唯一技术支持单位。

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精神;推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粤港澳大湾区 STEM 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引导粤港澳地区师生积极参与跨学科(STEM)教育的研究、设计与实践;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实践创新;总结和推广中小学跨学科教育优秀案例与经验。

活动亮点

活动亮点

  • 覆盖面广,形式多样

征集和展示活动面向粤港澳地区全体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教师,全体中小学生及普通高校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
评选包括教师类和普通高校学生类、中小学生类。教师类和普通高校学生类下设三个子类,包括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和项目实践;中小学生类下设两个子类,包括实践作品和主题小论文。

  • 权威性高,专业度强

本活动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粤港澳大湾区 STEM 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指导下开展,由以钟柏昌教授、李克东教授为代表的粤港澳地区 STEM 教育专家团严格遵照多维度的评选标准进行综合评审遴选。

钟柏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教授、博导,教育技术学系主任,STEM教育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教育测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7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重大课题1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成果转化超过900万元,在Nature及子刊、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 20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含信息技术课程国标教材)20 余册。曾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导师(201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6)等荣誉。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专业(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创办人之一,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STEM 教育联盟主席。曾荣获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先后三次荣获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荣获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颁发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终生成就奖》;荣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历史贡献奖。先后在国际和国内重要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共十七本。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附「关于举办 2022 年粤港澳跨学科教育优秀成果征集与展示活动的通知」全文如下。

进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官网,可下载报名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