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东八区的先生们》,为网友提供了诸多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不管有没有追剧,只要看过视频Cut或是一些台词截图,就能理解它为何会刷新同类剧口碑新低,成为群嘲焦点。

满屏充斥的中年直男迷之自信,集了普信男之大成,这部剧堪称杰克苏领域的又一“标杆”。油腻的男性群像、过时的审美、以及处处显现的男性凝视,令人看后极度不适,豆瓣评分目前为2.1,在某种程度上是撑起剧集大半边天的女性受众的一次报复性打分。

吊诡的是,曾经贴上杰克苏标签的剧,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可到了霸总鼻祖张翰操刀,杰克苏怎么就失灵了?

按照常理,自带粉红滤镜的杰克苏、玛丽苏,往往是偶像剧的标配。而无论古偶现偶,都拥有天然庞大的受众基数。不过受诸多因素影响,这类剧的红利不再固若金汤,也面临着一些创作瓶颈。

延续套路VS反套路创新

身兼出品人、制作人、编剧、主演多职的张翰,凭一己之力打造出了年度烂剧《东八区的先生们》,虽然口碑跌到谷底,但因大众猎奇心掀起的热度却上来了,大有黑红迹象。其中被诟病的症结,是男性群像剧彰显的杰克苏油腻画风,也可以说是张翰被早年霸总烙印留存至今的杰克苏情结。

张翰为自己打造的这个霸总梦,或许可作为观察杰克苏剧的一个切口。高冷自恋的男性人格、将女性视为附庸品的陈腐思想,与古早杰克苏如出一辙。然而由此构建的杰克苏精髓,却与女性觉醒后向往独立的新时代严重脱轨。

对杰克苏的内涵不进行与时俱进的升级,依旧按照男强女弱的人设组合铺陈狗血故事,与现代女性喜欢双强甚至是女强男弱的新审美严重割裂,理所当然导致剧作口碑翻车。

近年崛起的中年偶像剧,更是陷入玛丽苏、杰克苏生搬硬套误区的代表。刘涛、林峰主演的《星辰大海》里的玛丽苏情节令人尴尬至极,后者披着霸总外壳的言行举止,宛若八九十年代台偶剧里的恋爱脑多金男。万茜、朱亚文主演的《简言的夏冬》同样是霸总爱上我的故事。钟汉良、李小冉二搭的《今生有你》,集齐了世仇、因误会决裂、时隔多年重逢等古早狗血套装。

当中生代演员嵌入职场悬浮、实则偶像剧的语境,感觉就像看中年版的《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

延续套路化的人设、剧情,折射出创作者将玛丽苏、杰克苏作为红利收割器的投机心态。至于反响,两极化。如果演员国民度尚可,或许还能占领下沉市场中老年女性手里的遥控器,但在年轻网友占有话语权的豆瓣,只能取得低分口碑。若演员观众缘一般,则可能热度收视口碑三扑。

《东八区的先生们》是最直观的反例,尽管张翰用了几年搞创作,观众仍不买单。就连出自“前辈”靳东之手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同样被扣上中男悬浮的帽子,油腻也成了中生演员的新标签。

反观一些贯彻玛丽苏、杰克苏精神,但做了反套路创新的剧作,通常成绩不会太差,更不乏黑马。最近收官的《苍兰诀》男主东方青苍典型的Bking,但有了性转的设定,让他跳出了王者自恋狂的油腻,女主小兰花同样做了人设升级,不再是傻白甜,而是有与新时代女性共通的独立意识,因此为玛丽苏、杰克苏老套的故事模板注入了新鲜感。

推动玛丽苏、杰克苏迭代的其中一股幕后力量,在视频平台。其布局圈层剧的内容战略,加之恋恋、宠爱等厂牌的剧场运营,为姐弟恋剧、甜宠剧等细分题材提供了成长土壤,合理的制作成本给了创作者一定的创新和试错空间。

尤其眼下平台方对分账剧的大力扶持,将倒逼创作者思考如何打磨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影视作品,包括融合了玛丽苏、杰克苏的剧种。

可见,看似一线配置的剧,反而容易因为成本压力囿于僵化思维而翻车。反倒是小成本剧,更具有创作弹性。

瓶颈与出路

由于影视产业链秩序和大环境的变化,从上世纪风靡至今的偶像剧,题材不断裂变出更多的垂类赛道,目标受众画像也以各项指标数据愈发细分。因此,偶像剧由全民化转向圈层化,是大势所趋。

杰克苏、玛丽苏作为偶像剧的基本元素,也理应随之迭代,否则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但一些创作者或许出于对这类低门槛剧种的不够重视,或固步自封、或滋生了跟风乱象,从而加剧了创作瓶颈。

对受众审美的失误预判,是导致杰克苏、玛丽苏失灵的直接原因。影视剧作为消费产品,操盘手没有对买方市场做精准调研,就凭主观臆想制造工业糖精,还试图按头嗑,只会遭来反噬。

更有甚者,以居高临下的男性凝视创作者视角,去传递与新时代女性相悖的价值观与感情观,把杰克苏当成虏获女性芳心的工具,不仅使男性角色沦为扁平符号和油腻的代言人,也极易触碰两性红线而口碑崩盘。

《东八区的先生们》里男性角色输出的观点和台词,散发出对女性的不友好,甚至是偏见。要么给女霸总取名刘胜男,把两性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搬上台面;要么张翰饰演的男主对女主成为自己上司进行恶意揣测;包括四个中年直男带有浓厚父权社会色彩的物化女性的思想,以及张翰那句“女人出门在外应该注意分寸”的封建糟粕式台词,会让女性观众严重怀疑自己所处的时代。

张翰打造霸总梦,或许出发点是想沿用《杉杉来了》封腾的精髓来继续攻占女性,但时隔八年,女性的审美早就有了质的变化。张翰败北,也从侧面宣告了男性以自我为中心、俯视女性的杰克苏,与新时代人际与情感关系的南辕北辙。

除了近年男性群像剧里含油量翻倍的杰克苏们,早年被称为“油田四子”的中生,同样是踩在女性审美雷点蹦迪、把杰克苏玩翻车的选手。

露出胸肌、硬拗酒窝的杨烁,时常露出邪魅狷狂笑容的黄晓明,加上陈思诚、周一围,人手至少一部杰克苏代表作。年过30的中男,用诞生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老套撩妹技能释放自以为是的魅力,最终换来辣眼睛的差评。

此外,今年平台提出降本增效,计划砍掉一些腰部自制剧,无形中压缩了部分玛丽苏、杰克苏剧的生存空间。这是外部环境带来的硬性创作瓶颈。但换个角度来看,是倒逼创作者创新的动力,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好事。

那么,玛丽苏剧、杰克苏剧的出路何在?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带来启发。

首先,对人设、剧情和价值观要基于“苏”的精髓,做与时俱进的升级。《传闻中的陈芊芊》融入女尊概念,立意新颖,用穿越打造了一个女强男弱的乌托邦。通过大女主式人物营造的爽感,升华了玛丽苏的意境。

性转,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反套路创作窍门。比如反响不俗的《太子妃升职记》《变成你的那一天》《苍兰诀》,都有男女主灵魂互换的设定,然后渲染出人物反差感来给观众带来试听新鲜感。性转后的爱情故事,会让玛丽苏、杰克苏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摆脱强行降智的低幼化故事设计、避免不合时宜的廉价人工糖精,主创跳出闭门造车的怪圈,用尊重观众的创作心态去打磨作品,哪怕拍中偶剧,焦点也要对准中年人真正的情感生活与职场事业困境——是创作端可以规避的雷区。

演员端同样需要改造。中生代男演员重点在去油,当不再自认为帅的黄晓明通过减肥和收敛表演方式去油成功,竟意外散发出有别于实际年龄的清新少年感,这种杰克苏才是真高级。

中生代女演员重点在于切忌强行扮嫩,白瘦幼的少女审美不适用于阅历丰富的她们,尽管美颜滤镜能抹平皱纹,但胶原蛋白流失的脸蛋只会更增添违和感,有时候演技也难以弥合自身跟角色的年龄距离。

玛丽苏、杰克苏剧,本质上是为怀揣少女心的女性群体造梦,让她们完成对更完美的自己和理想情人的情感投射。产生代入感,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当代餐泛滥,突围的法门正凝结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