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壮丽的开封大相国寺,历史悠久,举世闻名。人们对发生在大相国寺里的种种神奇故事知道不少;但对大相国寺的修建情况,就知道得不多了。下面要对大家讲的,就是关于修建大相国寺的故事。
惠云和尚是唐代湖南长沙人。十岁舍入佛门。年至弱冠,在南岳衡山奇岳寺,受具足戒,从此便开始托钵游方,浪迹天涯。在武周长安元年(纪元701年)初秋,惠云来到河南开封,夜宿繁台。虽然已入秋,但天气仍然闷热,惠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而起,凭栏眺望古城开封的夜景。
突然,汴河北岸,一道紫气拔地而起,直冲斗牛。紫气化而为云,在天光云影之中,现出一片宫殿,巍峨宏丽,十分壮观。不一会儿,紫气散尽,宫殿也随之消失。惠云看得呆了,待他定神之后,心中猛然想起《智严经》上说,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此不可思议之境也。眼前出现如此奇景,莫非正是佛祖显灵,要我于紫气出现之地,建庙敬佛?越想越对,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紫气出没之地,修建一座寺庙,这也是自己多年想实现而未实现的心愿啊!
天亮后,惠云匆匆進城,经过仔细寻找,确认出现紫气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府邸。一打听,才知此处原是春秋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故居,现在是歙州(今安徽歙县)司马郑景的宅院。
惠云心中有底,就在附近的安业寺挂单,住了下来。
第二天,他拄锡持钵,便去郑府化缘说法,争取郑司马舍院建庙。他来到郑府门前,只见人头攒动,你言我语,正在看门旁贴的一张告示。惠云走上前去,看到告示上写的是:郑老夫人近来身患怪病,屡治不效,现张榜求良医,凡能医好老夫人病者,重谢千金。
惠云看后,心中暗喜,上前揭下了榜文。
郑景是个孝子,听家人报告,说有个和尚揭了榜文,便急忙出来,将惠云恭恭敬敬地请進府里。惠云一边喝茶,一边询问郑母病情。郑司马沮丧地说:“家母在今年年初,自感腹部不适,同时伴有双手颤动,日渐沉重;近来饮食不進,夜不能寐,病情危急。本官只得告假回来探视,延医多人,仍不见好。高僧揭榜,定有回天之术,请大发慈悲,搭救老母!”惠云听了,心中已明白八、九分,便关切地说:“施主勿急,待贫僧亲自探视老夫人之后再议。”
郑景陪惠云進了后堂。见堂中高悬观音圣像,供案上摆着供果,香烟缭绕,知是虔心敬佛之家。惠云见老夫人呻吟在床,脸色蜡黄,不由沉吟起来。郑景一见,心中紧张,低声问道:“高僧,家母还有救吗?”
“老夫人虔心礼佛,菩萨定能护佑,会令她平安康复的!”说完,退回中堂,开了药方,嘱咐道:“按方抓药,连服半月,到时贫僧再来探望。”原来,惠云出家后,便跟师父一边习禅,一边学习治病。这些年游方各地,见过不少杂难疑症,看得多了,医得多了,积累下不少单方秘剂,对医好老夫人的病,他已完全有把握。
半月后,惠云前来探视。郑景一扫愁云,满面春风,喜告惠云:“高僧神医,真有回天之术,药到病除,老母已康健如初。”
惠云高诵佛号:阿弥陀佛,非贫僧神医,乃老夫人敬佛心诚,菩萨护佑,才得以康复。
郑司马指着桌子上的一堆金银元宝,感激地说道:“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请高僧笑纳!”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拔苦众生,急人之难,乃佛家本分。黄白之物,与我何用,快请施主收起。”
“高僧大德,令人起敬,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强送,为感佛恩,从今天起,本官也要吃斋诵经,以报菩萨的恩德。”
“老衲还有一言,不知施主愿听不愿听?”
郑景一愣,急忙说道:“高僧请讲,本官恭听。”
“此宅不宜久居,如长此居住,恐有不测风云,请施主三思。”
郑司马大惊,说道:“此乃祖业,家居多年,也未遇凶险,‘不测’之意,从何说起?”
“此宅乃佛光宝地,凡夫焉能久占!长年住此,难当厄疾。”惠云把夜间所观紫气,详加述说。郑景心中仍存迟疑,说:“祖业难舍,本官可否出钱,另觅宝地建庙?”惠云听罢,拂袖而去。
“高僧留步!我有话说!”这时老夫人急忙从屏风后面走出。惠云见老夫人出来,便停步向老夫人合十问安。
老夫人说:“你们的话,我全已听见,我决心已定,将宅院献给佛祖,我郑家地下祖宗得知,也会高兴的,我愿随儿到歙州任上居住,这岂不两全其美?”
孝子郑景,转忧为喜,连忙跪下:“谨尊母命!”
惠云化到郑府宝地后,便日夜筹划建庙,经过几年的化缘,终于筹齐资金,建起了这座名垂千古的大相国寺。而郑景一家,母康子慧,福大贵显,受人尊敬!
正是:
病八献宅修庙,
郑氏福大德高。
相国寺千古豪,
赢得佛光普照!
(事据《高僧传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