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知乎上有个提问:有出息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点赞很高的一条回答:

“考试拿第一,大学读重点,年薪上百万,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帅,对父母孝敬感恩,对亲友慷慨大方。”

但我划着划着,在屏幕最底下,有个回答令人陷入沉默:

“为什么所有父母都希望有个出息的孩子,却从来没有问问自己,你是不是一个出息的父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这样的人, 她很努力,很上进,在我们眼里,她就是别人家的小孩,可是只有她自己不这么认为。

她总是自我苛责,自我贬低,因为在她身边总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她“你还不够好”。

从小就苦于不被母亲认可,就读于常春藤名校的女儿,即使跻身世界名校也免不了母亲的冷嘲热讽。

-“妈,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难道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么?”

终于在这次对话之后,她转身从阳台纵身一跃,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优秀,你听话,你懂事,这是你应该的。

如果你做的不好,做的不对,就会对你严加斥责。

金靖也曾在一档节目中,分享了一段和父亲的对话,说“为什么我们成为不了谷爱凌”。

事情这样的,在过年期间金靖在跳绳减肥,女孩子嘛,减肥好像是一声都摆脱不了。

可是父亲看到了,却对她说:“你的大腿是不是比你男朋友的还粗啊。”

金靖听完之后就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和爸爸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成为不了谷爱凌吗?因为她的妈妈不会指着自己女儿的大腿,说是不是比一个男的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靖为了减肥这件事,吃了很多苦,一直在努力锻炼和控制饮食,但是父亲看见了她的努力,不加以鼓励,反而打击她。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父母的“打击式教育”或许也会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但他的自卑和不自信却会根深蒂固。

其实击垮一个孩子很简单,否定和打击他,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热播剧《二十不惑2》,梁爽的事业陷入低估,又恰好是自己生日,爸爸陪她过生日,本以为爸爸会好好的安慰自己。

谁知非但没有安慰,反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孩子态度不好。

“你现在骄傲了、飘了、你要是还是这种态度,我劝你还是改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二十不惑,侵删

真的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窒息。

可反过来看看父母,他们打压式的教育,成功了是他们教育有方,不成功却反过来怪我们不够努力,不够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打击教育的父母之爱,很多时候只会两败俱伤,孩子内心觉得自己不被爱,父母内心觉得孩子不体谅自己的用心良苦。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孩子亦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想听到来自父母的正向赞扬。

杨迪,现在是大家所熟知的喜剧型艺人,从各种耍宝类角色、搞怪扮丑游戏一路走来,逐渐被观众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同样也是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没有多少钱和资源可以支持儿子的事业和爱好。

但他们不吝啬鼓励自己的孩子。

杨迪妈妈在杨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我儿子最帅”、“儿子最棒”不离口。

杨迪父亲会将杨迪的微博和作品分享到群里,还会用小号为儿子留言:“杨迪,我支持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是因为父母的鼓励,他才能一路奔向梦想、坚持自我,哪怕是遇到绝境,也有了爬出去的勇气。

对孩子的教育,并非只有“打击式教育”这一条路。

父母的一句肯定,是孩子前进最大的动力,是孩子的最大底气,也一定能成为孩子身上最大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都是平凡的父母,却总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成龙成凤。

小时候的我总是不明白,他在我还是幼稚园的年纪就开始教我小学的数学题,算错或是做不出来,等待我的就是一根藤条或是一个巴掌。

“你这个猪脑子” “教了你这么多遍,怎么还是不会” “你就不是读书的料”“你的口算能力太差了”……

他的这些话,无形当中让我也开始怀疑自己。

小小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父母要对这样自己,不明白他们没来由的厌恶是什么,到底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让他们喜爱的孩子,到底什么时候他们才能看看我们、夸夸我们。

都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看到一谈到妈妈就惊慌失措,恐慌回头看的陈乔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提到过去就几度哽咽的姜文,总是能够感同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时候是忍耐,可是自己有了家庭后,我很怕我会把父母的教育行为无意间传递给下一代。

想起有一位网红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有着与别人不太一样的爱好,酷爱针织,奖励的长辈仅仅教了他几招,小男孩就能织出一个精美的汽车罩。

可他获得的不是赞叹小男孩心灵手巧,而是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指指点点说“娘娘腔”。

小男孩的信心在周围人的言论中逐渐开始动摇,所幸他的妈妈非常支持他对他说:“没关系,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如果你喜欢,就坚持下去“。

小男孩重新振作起来,他不仅没被别人的言论所改变,甚至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周围人的看法,后来学校特地为他开设了编制班,让同学跟着他一起学习。

我想,这就是父母之于孩子的意义

刚开始,父母站在孩子身前,引领孩子探索世界,寻找心之所向;

再后来,父母退到孩子身后,为孩子托底,让孩子不惧失败,勇往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温暖有力量的鼓励,因为那是他们向上生长的底气。

故意漠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却将孩子的短处时不时地拎出来谈论一番,这根本算不上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