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工匠始终延绵不绝
春秋时期的《考工记》
其中专门记载了六大类、
三十个工种的工匠
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
攻皮、设色、刮摩、搏埴之工①
直到近代
依旧有“九佬十八匠”的说法
那句抑扬顿挫的“磨剪子嘞戗菜刀”
仍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时常问
什么是匠人精神?
这在从前
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
那时的工匠
一直以手作的方式生产、修复器物
不厌其小、不厌其烦、不辞劳苦
固执而又缓慢

进行着技艺和态度的双重修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机器几乎已覆盖了各行各业
曾经那种隐于深山老林里
“十年磨一剑”的事情
已经不可能发生
那种专注、执拗的“匠人精神”
变成了难能可贵的东西
因为成为一个手工匠人
非但不是成功的捷径
反而需要千锤百炼
到最后,更是对自己信念的尽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身为一个手工刀匠
落锤点是一锤一锤摸索出来的
几十斤重的大锤起起落落
才能砸出个满意的刀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淬火的火候是眼睛长期辨别出来的
都说热处理是锻刀的灵魂
为了给刀的灵魂加上刻度
刀匠需要十年如一日地辨认火苗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磨线是一点一点磨着显露出来的
只有布满老茧的粗糙双手
才能打造出精美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锻刀、或者说任何手工作业
都是一个考验技术和耐心的活计
但手工匠人可以通过他的手工、经验
和决心
为亲手打造的作品注入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
手工匠人总是不大甘愿迎合市场
不愿配合工业流水线下的大众审美
而是宁愿等人去发现、去关注、去理解、去信任
去体验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再回到那个问题

什么是匠人精神?

所谓匠人精神

其实就是小作坊精神

是拿过日子的态度在造物

是那种一点点校准、打磨的态度

正如工坊一直秉承的那样——

择一事而终一生

①搏埴之工:指从事陶器制造的工匠。《考工记》中将当时的工匠分为六大类,下又细分为三十工种,其中刀匠隶属于攻金之工下的“筑氏”“桃式”两工种。“筑氏”,制作书刀,发展到现代,包括五金制造业以及刀具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冶氏”,制作戈、戟等兵器,发展到现代,包括钢铁行业以及传统冷兵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