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运业占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十分之一以上,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使用化石燃料的运输方式,船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酸化有重大影响。

一艘大船产生的硫含量甚至相当于20多万辆汽车。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或水污染。除了二氧化碳,船舶还会释放包括黑碳 (BC)、氮氧化物 (NOx) 和一氧化二氮 (N2O)、硫氧化物 (SO x ) 和颗粒物等。

船舶排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大气环境产生温室效应,氟利昂导致破坏大气层,使得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人类皮肤造成伤害;船舶尾气中的SO2会形成酸雨,NO还会被臭氧氧化成剧毒的NO2,不仅仅对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也有极大的伤害,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物质等等。船舶的有害气体排放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容小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船舶污染防治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船舶污染尾气如何建立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监管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监管资源匮乏

水域辖区情况通常非常复杂,不仅管辖范围广,而且监管对象较多,存在视野盲区。

2.常规登船检查耗时长

登船检查,从审批到出勤再到检查完成,耗时甚至可达数小时,程序繁琐。

3.设备监测效率低

需要登船进行现场测定,工作流程复杂,需要作业的人员多,监测效率低。

4.夜间监管难度大

夜间光线弱,视距变短,对障碍物的感知能力下降,给工作人员夜间作业带来极大挑战。此外,夜间取证难度也大大加强。

三、无人机应用价值

1.飞行巡检监测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无人机气体监测优势

无人机嗅探灵活机动,可以主动追踪和近距离接触污染船只,不存在“嗅”不到或“嗅”不出的情况,让监测结果更精准。

四、方案概述

无人机凭借其空中全局视角优势,可搭载污染气体监测仪、红外热成像相机、夜视相机、探照灯、喊话器等有效载荷,搭建后方大屏监控系统。实现水域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助力各级生态环境等监管部门直观掌握船舶污染状况,为提高监管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水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1.通航尾气污染监测(日间)

制定飞行计划,勘划航线坐标。精准操控,按计划航线执行“打卡”式巡航,保证飞行安全。可以主动追踪和近距离接触船舶尾气,提高监测数据精准度。无人机作业时,可先在无排放的空气中进行测定,获取相应气体组分的背景浓度值。接着,飞至船舶尾气烟羽下方,保持定距跟随1分钟左右,即可在地面端软件查看该船舶实时的硫含量预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案一:M300+H20系列+气体监测模块+喊话器+无人机管理平台

方案二:M30+气体监测模块+喊话器+无人机管理平台

2.通航尾气污染监测(夜间)

基于飞行平台,搭配专为夜间场景设计的夜视相机,能够很好解决夜间作业难点。当空气污染监测异常时,使用星光级影像传感器和先进降噪算法,适用于0.0001lux低照度环境,配合夜景模式能够清晰识别船名船号,方便取证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案一:M300+H20N+探照灯+气体监测模块+无人机管理平台

夜间巡航考验飞行员对于所辖区域空域环境的熟悉程度,建议提前组织摸排空域环境,制定飞行计划,勘划航线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