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者提问:将军好,如何平衡自己的感受与人情事故之间的关系?最近碰到了几件事,都让我挺矛盾的。

第一件,堂哥托我把侄子办到我单位工作,并拜托我多照顾,我父母希望能把这件事办成,我不经常回家,堂哥平时帮了我们家很多,待我们家很好,于情于理,我没有理由拒绝。

但是我不愿意,侄子平时没什么礼貌,见面就只是打个招呼,我很不爽,而且他能力不强,成绩不好,我不想让同事知道我有这么个亲戚在单位。

我跟父母争论,最终被父母那套人情理论给打败了;第二件,邻居老头把我的车给刮了,人家登门主动来说,并表示修车的钱他们给,父母说没关系,不要紧。

我听完就莫名地生气,我肯定不会找邻居爷爷要钱,可我心疼我的车,我生气父母老是当好人,不顾及我的感受;

第三件,几个邻居的孩子在我单位工作,他们就通过我父母拜托我帮忙解决一下孩子的食宿问题。我对于这种事情很烦,但我也没法不做,毕竟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

我这个人挺自私的,我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别人来麻烦我,但是生活在这个社会,谁能不麻烦谁呢?好烦!我该怎么办呢?

将军 · 答

我特别理解你的“烦”,因为我也不喜欢处理所谓的“人情世故”,我也倾向于一码是一码,界限清晰,按规则办事。

但我也“妥协”过,曾经有亲戚要给我介绍对象,先跟我爸妈说,之后再转达给我,我一来不喜欢亲戚介绍这种形式,二来对这个对象并无满意之处,但还是答应加了微信。

原因跟你的想法有相似之处,人情世故难以避免。

但除此之外,也有另一层原因,我会反向思考——如果我不这么做,是不是结果更好?或者,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会不会有更多的麻烦?

比如,我不加相亲对象的微信,我父母会为难,该怎么跟亲戚解释?解释完我亲戚也尴尬,一番好意却被拒绝,可能觉得我不懂事,也会影响到对我父母的印象。

理论上来讲,这确实是应该做好“课题分离”的事。

亲戚不应该去管我的事,父母跟亲戚的关系也不是我的事,但掰扯这些,或者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事之后,反而是给自己添了麻烦,可能以后都要时不时被念叨被认为“不会做人”,同时也得罪了亲戚,留下“烂摊子”给父母处理,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算一算,不值得,所以,衡量一下,没有太多“牺牲”的事也就“从善如流”了,如果触犯了原则底线的事,我还是不会妥协让步的。

再来,我也会跳出“人情”的边界外去思考,“人情”其实只是一种美化的表达,本质上它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

你提问中的三件事,可以从“情”上去解读,亲戚的孩子、邻居老爷爷、邻居家小孩,近亲和近邻,道义上情感上确实都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要帮他们,但也不见得都是因为情感因素吧。

你家过往跟他们肯定有来往,而来往中,或许就曾受过亲戚和邻居的帮助,正如你也提到堂哥帮了你家不少忙,你没在家没能照应上的事情,可能都是他来“代替”你做的。

从“利益”角度来讲,更容易接受,你和家人从别人身上得到了“利益”,那需要去偿还“利益”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你举的三个例子里有个共同点,就是你不太情愿帮的忙,似乎都是父母觉得理所应当的事,那如果你跟父母能更多地保持观念一致,是不是也能间接避免处理那些触犯你原则底线的事呢?

你可以平时跟父母沟通下,哪类忙可以帮,哪类忙不适合帮,因为这些会给你带来工作上/生活上的负面影响等,父母可能并不清楚有些事不是你的能力范围内,或者哪些事难度非常之高,你提前跟他们沟通,他们也好在第一时间跟求助的人解释,而不是先替你答应下来。

说起来,我也没有什么绝对管用的“平衡”方式,时不时地受到“人情”困扰,也帮过一些不情不愿的忙,甚至也为此思考过自己是不是“社会化程度太低”。

但转念又不想苛责自己,“人情文化”就是世界特色,有人的地方就难以避免,我们当然可以不彻底融入,但也没必要甚至也做不到彻底跟“人情”割席。

只能把我想问题的思路分享给你,当做抛砖引玉吧,也欢迎各位读者提出更多更好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