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就万万没想到?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只爱思考这么做带来的坏处,而忘了想想这么做是否也有一些好处和收获。

——悦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听到一段非常有趣又令人意外的问答,是一位大V回答一个很简单的求职面试问题。

提问者:"我的工作经历有点多,要是面试官问起我为什么频繁换工作时,想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更妥当的回答吗?"

老师:"你频繁换工作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提问者:"(不好意思地干笑了几声)因为我想挣得更多啊。"

老师:"那我知道你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你对面试官直接说这个真实原因就很好。"

提问者:"啊~?这、这、这是为什么啊?"

老师:"因为假如对方是很懂人资的人,是最想知道你努力工作的动机的。如果你是一个靠多给钱就能激励的人,那是最好管理的人了。哪个老板和领导,对不想多赚钱的员工都会头痛!"

提问者:"那万一面试官不是这种想法的,或这家公司不喜欢为多赚钱而工作的人呢?我这么回答不是无法通过面试了吗?"

老师:"那这样的公司是你想去工作的吗?是能让你完成挣得更多目标的公司吗?"

提问者:"……"

之后又给提问者说了一些面试的技巧,都是非常简单直接、真实的,但为什么要真实,老师也把背后的原因告诉了提问者,这里不再赘述了。

很多答案和选择,我们都会脑补出不好的后果,感觉这是行不通的,而且是不经思考,直接就得出的结论(比如面试谁能直接说自己频繁换工作的原因是想多挣钱啊?)。而很多得到结果的成功者,往往是用了我们感觉不可行的方式和选择,达成的目标。

为什么他们能想到和想通这些方式,而如果他们不告诉我们,我们的就万万想不到呢?你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找到适合你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法,能想通一些"非常规选项"。

悦哥说说我的个人观点:除了这些高手们能一念转境,看到更多别人忽视的东西,我感觉他们在分析思考问题时,会辩证地分析一个方式方法的好处坏处,还有不同的衡量标准。那样很多坏事和损失,在他们面前也能展现出好处和收获的一面。而且还能清晰这事变好和变坏的前提条件和标准。

当很多人从小就被打击、批评、提醒关注找缺点、提醒别犯错,那么会养成一个特别爱看缺点、习惯关注负面和风险的习惯,这的确能帮助我们少犯错,避免了损失,可同样会让我们少了更多的机会、思考和收获。

感知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以后你我多多锻炼立体审视问题,练习关注和看清问题背后的机会和收获,我想你也会想出更多简单有效的"非常规选项"来。

今天文末随笔:

今天一位优秀的网友,说她在马上要开展新业务赚大钱之时,怎么遇到一个非常大的意外(天津大XX),让她一夜之间不但遭受了巨大损失,还只能中止了这个赚大钱的项目。

她不想这么沉沦下去,突然一念转境:"我就因此而亏死了吗?不行!我总得赚点什么才好。"因为这个经历,她就一直抱着要把生活过得热热乎乎可可爱爱的信条。这种关注收获的方式,在行为上真的有了收获,就形成了她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她做什么都能很短时间就学会,很多事情到了她手里就很顺,哪怕进了一个公益社群,有了她也能马上活跃起来。

我们关注损失和缺点的能力已经打磨多年,不用再去多多练习了,是时候练习关注收获和优势了!

2017-2018鸡年图文索引

(案例、营销管理、微信与电商、带勺鸡汤分享)

欢迎留言

留言必回

分享一个3分钟看完的成长图文

一个做咨询的70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