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女儿们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是位千金,出生于1929年。在女儿出生之前,红军在军事上取得好几次小胜利,毛泽东是本身心情就非常好,再加上女儿的出生,可谓上喜临门,高兴之余,毛泽东就给女儿起了个喜庆的名字:毛金花。

各位听了一定想笑,毛泽东这么有文化的人,给女儿起的名字竟然这么俗气。但如果能了解到毛泽东的心境,一定能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

金色是代表胜利的颜色,而女孩子名字中有一个“花”字很常见,可惜毛金花出生后,很快就被送到一户人家寄养,父母忙于革命,根本无暇照顾一个奶娃娃。

毛泽东和贺子珍解释:“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她找回身边。”

可惜毛泽东和贺子珍再也没能找回毛金花,这个伴随着胜利出生的小姑娘就这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贺子珍随着红军长征行进到贵州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庄,生下一个女儿。长征条件艰苦,很难抚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所以还是像第一个女儿一样,送给了当地一位老乡寄养。

情况紧急,不敢暴露孩子的身份,名字也没有取。贺子珍还年轻,思虑没那么周全,没想着给孩子留下个什么信物,日后虽多方寻找,却最终没能找到这个孩子的下落。

毛泽东得到了贺子珍将孩子送人的消息,赞同地说:“我们只能这样。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下一代。”

是啊,毛泽东为革命牺牲的又何止这两个女儿呢,他的10个子女,有7个都为革命献身,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也是为革命献身。毛泽东自己更是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奉献了给了国家,直到在病床上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贺子珍又为毛泽东生下一个女儿。当时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也在,孩子刚一出来就见到了,夸赞说真是一个“小娇娃、小娇娇”,毛泽东就决定给这个女儿起名为毛娇娇,李敏是之后才改的名字。

到达陕北之后,红军就逐渐安定下来,这个小女孩终于能留在毛泽东身边了。毛泽东就“娇娃、娇娃”地叫她。贺子珍坐完月子就到抗大学习去了,每周只回来一次看女儿。毛泽东也没有时间照顾这么个小婴儿,就将小娇娇放在当地一个农户家养着,再然后就进了延安的保育院。

1941年,毛娇娇长到3岁,因为出生时候瘦弱,身体不大好。正好党组织要送一批青年去苏联学习,一些其他党中央干部的子弟都在名单中,毛泽东就决定将毛娇娇也一起送去苏联。贺子珍自从在抗大学习之后就去了苏联,毛娇娇去了苏联,可以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走的时候毛娇娇太小了,对妈妈还没什么印象,到了之后两人母女天性,第一次见面就很有趣。贺子珍似乎是不敢相信,似乎又是太激动了,也可能是想逗逗女儿,她问毛娇娇:“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

毛娇娇小大人似的回答:“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呀。”

贺子珍就又问:“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小毛娇娇又答:“妈妈叫贺子珍。”

贺子珍接着问:“你给妈妈带什么礼物啦?”

小娇娇俏皮地答:“我给妈妈带来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毛娇娇就跟着贺子珍在苏联生活了,期间和毛泽东也有书信往来。最有趣的就是毛娇娇曾给毛泽东写信,问毛泽东是不是她的爸爸,毛泽东则回信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

毛娇娇改名李敏,还要从她的妹妹李讷的出生说起。1940年,江青在延安为毛泽东生下最小的女儿李讷。这时候毛泽东已经是党内的最高领导人,对于小女儿的到来当然是高兴的,不过考虑到女儿姓毛太惹人注意,所以决定让这个小女孩跟母姓。

那大家是不是更奇怪了,跟母姓不是应该姓“江”么?实际上,江青原名叫李云鹤,江青仅仅是艺名,只不过后来大家都习惯江青这个名字了而已。

而“讷”字取自《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敏和李讷两姐妹的名字都出自于此,只不过取名的情况不大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名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作为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这就是毛泽东对姐妹两个人的期望。而后来,李敏和李讷也确实都像毛泽东期待的那样,都是党内的好干部、好党员,做事做人低调,性格内敛沉稳。

再跳回毛娇娇改名李敏的事情,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少了一些内容。1949年,在苏联住了9年的毛娇娇回国,回到毛泽东身边,跟着毛泽东住在北平香山别墅。

在苏联居住的时期,毛娇娇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教育,语言也是学的俄语,中文只会一些最基础的内容。毛泽东还是“娇娃、娇娃”地叫她,但刚刚回到爸爸身边的一段日子,毛娇娇和毛泽东的沟通是不太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段日子,毛娇娇的中文大有长进,父女两个的沟通才顺畅起来。毛娇娇要上中学的时候,毛泽东将女儿叫到了跟前,对女儿说:“我的娇娃要上中学了。成个大孩子就得有个大名,爸爸给娇娃起个名字......”

毛娇娇很疑惑,自己不是有名字么,她问毛泽东:“爸爸,我有名字呀!我不是叫毛娇娇吗?”

毛泽东耐心地和女儿解释:“那是你的小名,该给你起个大名了。我想好啰,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名一个敏字。”

毛娇娇还是不理解,她已经用“毛娇娇”这个名字十多年了,早就习惯了。而且在苏联生活的时候,毛娇娇经常能见到自己的大哥毛岸英和二哥毛岸青,明明两个哥哥都姓毛的,自己怎么就要改名叫李敏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子有问题就会立马问,而且毛泽东对着女儿一向温和,毛娇娇所幸打破砂锅问到底,实话实说又问毛泽东:“爸爸,我干嘛要姓李呀?两个哥哥都姓毛,我为什么不姓毛?”

毛泽东这次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反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

1947年,胡宗南调集了20多万国民党军队,准备大举进攻延安。在延安待了10多个年头的党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进行转移。党中央的领导人们在撤退的时候,为了人身安全,全部都取取了化名,毛泽东用的化名叫“李得胜”。

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化名,所以就想将这个“李”姓给女儿。而且毛泽东两个女儿都出生在延安,和“李得胜”这个化名合时宜,所以女儿们就都姓了李。

毛泽东这个解释很合理,毛娇娇从此改名为李敏,从此只有毛泽东和贺子珍会叫她的小名“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为娇娇改名,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友爱。他众多子女中,就这两个女儿在身边的时间最长,两个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毛泽东都是疼爱她们的。

在取名字方面,由于一开没想太多,一个姓了毛,一个姓了李。现在两个姐妹生活在一起,虽是同父异母,但还是应该改成同一姓氏,这样才一视同仁,方便小姐妹之间相处发展感情。

况且两个小姑娘姓毛还是姓李,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我们都知道她们是毛泽东的女儿啊!骨肉亲情比一个姓氏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