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绿色浙江」可快速关注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9月23日,“生态补偿·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淳安举行。活动回顾了浙江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历史进程和实践成果,启动了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和在中国水利博物馆的“新安江模式十周年”专题展。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办,中国水利博物馆协办,淳安县人民政府承办。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主持了本次主题活动。

01
开启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新篇章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郜进兴通过视频的形式,对近年来浙江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创新,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保护机制建设、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创新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举措表示充分肯定,重点提及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对全国具有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先导性,并寄语浙江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大胆尝试,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大旗,力争开启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新篇章。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倪学军指出自“两山理念”提出以来,浙江财政坚持制度创新、生态优先、民生为重,积极整合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多项政策,创新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财政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全过程,建立分类与综合兼顾、横向与纵向协调、政府与市场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未来也将继续坚持政治引领、绿色低碳和数字赋能,扛起生态保护重大责任、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治理水平。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以淼表示在浙皖两省签订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协议后的十年里,积极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安江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2对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开创了浙江省水生态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后续将继续用好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这一宝贵经验,坚持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多要素考核激励、实施全流域协同治理、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推动新一轮流域横向补偿机制落地实施。

浙江各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争当生态补偿工作的探路者和模范生,活动现场邀请了两位典型代表作经验分享。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蔡毓良表示,丽水市作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将市内瓯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开展多元化生态补偿,在全国率先推动首个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探索生态补偿综合模式。

淳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翀表示,淳安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以生态补偿实践为探索保护、发展、共富三者的辩证解法。淳安坚持守绿换金,高质量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积极推进纵向生态补偿、县域生态补偿;坚持添绿增金,推进系统共保、区域共保、数智共保和法治共保,不断夯实生态补偿基础;坚持点绿成金,加快构建深绿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异地开发补偿和推动“两山银行”改革,加快建立生态资本与其它资本的协同体系。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倪学军,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以淼,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克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黎明,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沈江平,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陆献峰,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永明,淳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翀共同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中国水利博物馆的“新安江模式十周年”专题展。


活动现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伟强与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符海滨,淳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宝华与建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文岳,开化县政府党组成员金树明与常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岗分别代表三组地方政府进行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签约。

02
解码生态保护补偿奥秘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探路者。近年来,浙江省在全国首创出台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并陆续出台了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系列生态补偿制度,在省内各地市、各流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实践,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体系,为全国生态补偿工作贡献了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样本。活动现场,五位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解码生态保护补偿的奥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郑启伟介绍,浙江省在生态保护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如首创性地建立覆盖全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出台绿色发展奖补机制、把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量挂钩等。为建立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匹配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需要继续以政府为主导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规范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充分激活社会捐赠的方式拓宽补偿资金渠道等系统性地将面联系起来并协同改革创新。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孔凡斌认为生态补偿是针对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命令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也是突出激励与管制相结合的新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生态补偿工作,要重视公民、企业、公益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各横向主体要积极与区域政府沟通联系,发挥合力协同治理。同时,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与法治融合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彼此连接以此达成更好的生态效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恺指出,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依托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生态补偿在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不同发展阶段和生态禀赋地区的协调发展、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

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评审一处副处长戴宏伟介绍国开行牵头参与了安吉竹林碳汇项目,针对安吉存在的毛竹抛荒比例较高等问题,与安吉县共同谋划做好竹林资源流转等各方面工作,使得该绿色金融项目既通过集中经营提升竹产品产量和效益,又产生碳汇收益。在用金融手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国开行以机制体制建设为基础、以支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方向,推动地方整体谋划、建章立制、统筹资源、盘活资产,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以此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王浙明表示,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制度、生态环境空间准入制度等其他制度密切相关。生态补偿作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也在推动形成与自然资源环境禀赋相协调的区域保护与开发格局发挥了巨大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