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中年人所面临的困境。人到中年,就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危机感,特别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往上有年迈的父母,往下有即将或已经步入婚姻、社会的子女,而自己也已经四五十岁,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即将加入退休大军,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在将来成为子女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中年人手里有多少钱就显得至关重要,毕竟“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中年人究竟在焦虑什么?手里又究竟要有多少存款,才能做到心不慌?标准答案来了,大家达标了吗?

一、“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说到已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虽然谈不上是“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的程度,但其实也差不多。

先说“上有老”吧。一般已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的父母大概都在60-80岁之间,这样的年龄早已步入退休生活,情况好的或许生活还能自理,情况不好的就可能已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在他们父母那一辈几乎是很少有养老金这个说法的。如果说他们生活在大城市情况或许好一些,这些人的父母大多都有职工养老保险,自己的养老金就足够养活自己。

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那个时候的老人很少有养老金的。撇开他们是否有钱交养老保险这一项不说,他们那一辈几乎都是农民,职工保险更是不可能了。可以说,农村的老人一旦上了年纪,丧失了劳动力,就只能呆在家里靠子女养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下有小”。这里的“下有小”是指中年人的子女一代,此时,他们的子女大多都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就现在的婚嫁条件来说,天价彩礼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更不要说孩子结婚所要买的房、车之类的“必需品”了,这些可不都是需要他们的中年父母来承担吗?

二、手里有钱,心里有底

这个时候的中年人,手里有钱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究竟要有多少存款,他们才能做到心里不慌呢?答案来了!不过我国近些年虽然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摆在那儿,不同地方所需的存款标准也不一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就大城市而言吧,在大城市的普通中年人最起码要有100万以上的存款,富裕阶层的则更多,最少要有500万。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要知道,大城市的消费水平本来就高。

对于老人,你无法保证他们的身体是否一直健康,就只能早做打算,提前为其准备好生病所需的急用钱。对于子女,除却婚嫁所需的彩礼、嫁妆之外,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初,你总要为他们备一些经济支持金。而这些,又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所需存款标准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中小城市,普通中年人最少要有40-60万的存款,富裕阶层则需要150-300万不等。这其中包括了父母养老、孩子结婚以及自己以后养老所需的钱,毕竟自己也已经四五十岁了,为了自己老后不拖累孩子,只能早做打算。当然,并不是说这么多钱就一定足够,只是说有了这些钱最起码有什么急事了可以先救个急,至少心里不会慌乱无措。

最后说一说农村,对于农村的中年人来说,奋斗了大半辈子,能有个20-40万的存款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农村发展比不上城市,但同样的,孩子结婚也不需要那么多钱,结婚有个二三十万基本就差不多了,再有个十万的空余以防万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实对于中年人来讲,四五十岁正是“不惑”和“知天命”的阶段,此时的他们,已经不会被外物所迷惑,也基本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天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事业也已经稳定,发展好的会更好,发展不好的也不会再差了。所以,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讲,放平心态最重要。

手里已经有存款的,心里也不慌了,再稍稍奋斗个十几年,等到退休了,拿着自己的养老金,给子女看看孩子,或者在家陪陪父母,又或者自己趁着还能走出去转转,去自己年轻时没能去的地方,看这世界的大好河山,美哉,快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里还没多少存款的,也不要着急,毕竟孩子已经成年,也需要自己去闯闯,花了大半辈子供他们上学已经是给予他们最好的财富:父母虽然年迈,但不代表他们明天就倒下了,提前存款只是以防万一;自己也还有一二十年的奋斗时间,依旧可以继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总之,人这一生都会经历中年阶段,生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只能报以最乐观的姿态迎接每一天,努力过好每一天,尽量充实自己的存款,尽自己最大力使自己不至于慌乱生活,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好了。

那么,大家已经步入哪个阶段?手里又有多少存款呢?已经步入中年阶段的朋友,你手里的存款又“达标”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