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现代的水泥森林让人类个体在遮风挡雨时倍感渺小,不可控的虚拟世界在让网友们在热闹喧嚣后更觉惶恐。

世界人民迫切需要武当的精神慰藉,武当一些人迫切需要来自世界人民的金钱慰藉。

这供与求?能谈拢么?

天天琢磨钱的人,能够修行到普渡众生的程度吗?

这是全国景区的困境,尤其在与修行相关的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人们早已习惯乃至麻木。

这句口号不能细想,细思恐极。它背后的逻辑是为了经济发展,文化可以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道具。如果需要它牺牲的时候,碎成一地渣子也在所不惜。这台子随时能拆,还有谁管站着把钱挣了,还是跪着把钱挣了,抑或昧着良心把钱挣了。

在求温饱的时代,这个口号可以理解,借地方文化资源盘活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后,全面小康已经实现,不少人胖得吃减肥药,再这么做就不合时宜了。

文化的追求是文以载道,寓教于乐,培养身心健康的公民,以道德为衡量标准;经济的追求是法治允许范围内的利润,充分就业,以GDP和就业率为衡量标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事实上就是文化也按经济标准来衡量。

我们说的一套还是文化的标准,实际上做的一套却是用经济标准衡量文化。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方法是批量生产伪君子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很难沉淀出优秀的文化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不一样的。

文化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积淀,投入大,收效慢且容易走错路,但搞好了泽被后世,惠及子孙万代;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发挥比较优势,快速见效,但也容易污染环境,被召来的企业骗土地、骗补贴,美好愿景一地鸡毛。

用发展经济的方法发展文化,期待速成,其实是把人心搞乱了,还不一定有经济效益。这种教训在教育、医疗行业的产业化中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武当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一个导演对蒋师莫讲,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我就不跟你玩了。我们找你是因为你是一个道人。

我听见这句话时还是很吃惊的,原来这个世界明白人不少。

仓央嘉措的诗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水准如何的高,而是缘于他用出世的心写入世的情。

我们的灵魂如果要出世,首先要看看出世的人的一言一行。

生意人遍地都是,何苦去武当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金庸的武侠世界虽然写得丰富多彩,武当也是与少林齐名的武林圣地,但从道的层面,其实还写得低于实际的武当。

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朱棣为他修建了堪比小故宫的遇真宫,终其一生也未求得与之见一面。

这对一个道人很好理解,他追求的是修行,追求的是天道,而不是世俗的权力。反过来,世俗的权力还需要通过笼络他来巩固自身。

结果,在明朝时武当没有招商引资,却有朱棣举国之力,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奠定了武当天下第一仙山的江湖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

既是天下第一仙山,五岳垂拱,武当的行政级别和相应的资源调动能力却尴尬得很。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给国内外有助于研究“道”和升华“道”的很多教研院所和高校提供土地和场所广建研究院、会议中心和疗养院,把武当变成一个研究机构和学术活动云集的地方,为世界人民创造灵魂的系列皈依、救赎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

每每走出武当机场或者高铁站,看到随处可见的算命测字,很像仙山的牛皮藓,令真正爱武当的人痛心疾首。

问道武当,行道天下是何等高尚的事情,如何能容下这些装神弄鬼的魑魅魍魉?

“要健康,到武当”的口号也看得我莫名其妙,修仙的地方,健康长寿还是问题吗?何况“健康”这个词被用得这么烂,怎么能把好好的“仙道”放弃了,降格好几个档次,弄成全国各地都能搞的“要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

武当还需要招商引资吗?

当然不需要,如果天下第一仙山还慌着搞钱,那三界不就乱了。

武当只需要善待四面八方来问道、求道和修行的人,为他们提供便利,把闲置的房子和土地给他们使用,来去自由,天下归心。

一群高尚的人,其中某一个人,影响就不亚于一座城。我们希望现代的张三丰能定居于此。

人有了,心在这,什么事情办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

对“道”的理解也需要与时俱进。

明朝时,皇上求道是长生不老,百姓求道是健康长寿。

今天,武当的“道”是天人合一,是环保的修行生活,是一江清水润京华,是人性的升华,是灵魂的安放,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是世界人民的精神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