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耳塞”】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耳塞”】

入烧至今,你对于音乐或者HiFi发烧的认知有怎样的更新?

你所喜欢的器材的风格,又经历过多少次转变?

我比较熟的有一定烧龄的朋友中,很少有人是入烧那么多年只爱一种风格,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的;拿我自己来说,我的“欣赏偏好”也经历了从低频乐器质与量的表达、到器乐演奏过程中信息量的展现、再到乐曲大开大合的气势的变化,堪称“朝秦暮楚”。现如今的我琢磨起自己喜欢的器材时,总是很贪心地认为“这款那款都不错”;回过头看看自己过去的一些执着的想法,虽然不会觉得当年所追求的方向是错的,但多少也会对某个阶段厚此薄彼的观念感到汗颜。仔细想想,那都是自己才疏学浅见识少所致;此后心态转变了,也无非是因为自己听的音乐风格广了、听的器材多了。说到底,还是得多听多思考啊~

主动接触更多种声音风格,是我们获取发烧乐趣的“必经之路”。如果问我,哪一个发烧阶段最应该去拓宽自己的视野?我认为是“进阶”的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烧友已经对HiFi有了初步的概念,跨过了最初认知的门槛,正是领略HiFi广袤世界风采的大好时候;此时,认识更多的器材声音,尝试更丰富的搭配,这对于自己加深对HiFi领域的理解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实际上,我“朝秦暮楚”的时期,就是自己开始不满足于手头入门级耳塞的表现、希望更上一层楼的那段时间。这期间我在周围朋友的分享中体验到了一些声音具有代表性的耳塞,对于诸如“女毒塞”“男声塞”“弦乐塞”等等的声音风格认知逐渐成型。

那时候的我感兴趣的风格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占有欲和收藏癖的迅速膨胀,在不同的选择间摇摆不定……原本这些陈年旧事都随着发烧的历程而烟消云散。然而最近,当我听到达音科新上市的TALOS时,却意外地被这条塞子勾起了当年的点点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新的面孔】

【全新的面孔】

达音科推出过不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耳塞,不过在这两年异军突起的平板振膜耳塞领域,TALOS仅仅是达音科的首作。TALOS内部搭载了一枚14.6mm全频段响应的双腔体双磁路平板单元,以及定制双动铁单元,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拨杆将TALOS切换成纯平板模式或者平板+动铁混合模式。比起之前HiFi圈内出现过的其他可调节声音的耳塞,TALOS干脆调整起核心单元架构,这玩法设计得确实是新颖。

TALOS通体为黑色,表面为磨砂处理,面板形状像是一滴水滴,在一个圆形的顶部聚成一个尖角,圆心位置是金色的达音科logo,由中心向外有数圈波纹。现在市面上的耳塞器材设计都比较光鲜亮丽,TALOS的外观设计我个人觉得是比较“硬核”的,比较低调,算不上出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子的侧面是模式调节拨杆,拨到“ON”档是平板+动铁混合模式,“1”档则为纯平板单元模式。腔体有一定的厚度,毕竟要塞得下14.6mm的平板振膜外加两个动铁单元,也确实没办法做得很小,但好在单边7g的重量倒也没有产生特别严重的坠耳感,外耳比较小的朋友佩戴起来不会特别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ALOS的官方配件不算特别多,和之前的TITAN系列大致接近,包括了三种不同的耳塞套、清洁刷、线夹、6.35mm转接头、收纳盒等等。这不多的配件里倒是有一点新意——三种耳套中,灰色的均衡型耳套、彩色宽口的通透耳套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见,而平壁直筒型的人声增强套却是个新面孔。相对另外两种耳套而言,人声增强套主要作用在于让塞子结像更凝实,中频部分相对位置更靠近耳朵一些。

TALOS标配的线材是四股单晶铜镀银线,采用Litz结构制作,插针位置为0.78 2Pin;插头则没有搭载达音科耳塞此前常见的可换插头系统,而是用了固定的单端头,考虑到价位的问题,这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我们如果想要用平衡口驱动TALOS的话,也就只能考虑给塞子换根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见恰如“旧相识”】

【初见恰如“旧相识”】

我拿到TALOS不长的时间内,这款塞子先展现出了平板耳塞最典型的一面——非常需要煲机。TALOS刚开箱的时候声音和完全体的状态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声音有些发紧、中频表现相对干涩等等。经过接近100小时的煲机之后,我手上的这条TALOS才逐渐摆脱“紧张”的感觉。

TALOS最吸引人的无非是其14.6mm大尺寸平板振膜的声音表现,以及平板+动铁、纯平板这两种不同模式的区别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用飞傲M11 Plus LTD作为参考前端,细细品味起这款设计思路十分独特的耳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平板+动铁混合单元模式。

TALOS的声音风格趋于还原向,没有明显的音染,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效的音色基本遵循原样。其空间感较为宽广,但并不松弛无力,而是保持了一定的张力在其中,营造出显著的活跃乃至跳脱感。

在两枚定制动铁单元的强化作用下,TALOS的高频亮度称得上耀眼,这一频段的乐曲信息量保存得较为完整,声音线条感出色,且向上也有不错的延展性。比如用TALOS聆听雅尼的《Nightingale》,这首曲子以竹笛模拟夜莺鸣啼,在TALOS演绎下始终让笛子声部处于全曲最突出、最嘹亮的位置,且笛子演奏的气息抖动等细节也分毫毕现,非常抓耳。

相对而言,TALOS的中低频就显得中规中矩了些,中频的厚度适中,人声位置略往前倾;低频有不错的力度,泛音与弹性都不算特别强。总的来说,虽然混合模式下的TALOS中下盘发挥也还不错,在整个三频架构里丝毫不会拖后腿,但还是远不如高频那么“抢镜”、令人一耳朵难忘。

在素质方面,混合模式下的TALOS既有着平板振膜天生的大动态,又具备了动铁单元在特定频段解析力出色的特点,加上声场本身也没有明显的边缘限制感,使得TALOS在聆听一些小编制器乐曲目尤其是弦乐时表现力良好。此外,TALOS瞬态响应的速度也还算快,分离度也足以保证声音元素之间不互相干涉。达音科近两年推出的耳塞在各自所处的价位里素质都在平均水平以上,这次推出的TALOS虽然比起两三千价位的耳塞还有差距,但以千元级的标准来看,它的表现是相当扎实、值得肯定的。

初听之下,TALOS混合模式的声音很容易满足我们在某些维度的追求,比如高频、鲜活度等方面的表现。当然了,这种披着华丽外衣的声音在刺激感官愉悦度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牺牲了一定的耐听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听又是新滋味】

【再听又是新滋味】

将TALOS切换到平板模式,耳边的声音随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一状态下的TALOS,音色依然维持没什么音染的直白表现;就连声音出现时的效果,TALOS也没有予以润色,而是直来直往地进行表达。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平板模式下TALOS声音空间内的张力被消减了不少,呈现出来的声音效果平和得多,“活跃性”很大程度上被“稳定性”所取代。

也是由于整体上的舒缓,平板模式的TALOS比起混合模式而言,全频段的力量感都减弱了几分,于是中低频的表现似乎也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了;没有动铁单元的加工,高频部分的声音也变得更柔和一些。但此时的TALOS三频的架构显得更均衡,整体的协调程度也更高,中下盘在曲目中也不会缺失存在感。

而在素质表现上,平板模式的TALOS动态、瞬态表现与混合模式下的水准基本持平;解析力方面,TALOS对乐曲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混合模式有所不同,稍微压暗了一部分细节,让信息的展现更具层次感。当然切换成平板模式带来的也不全是好的变化——此时的TALOS分离度略有下降,结像的凝聚性也稍微偏散了一点。综合来看,混合模式的素质实力略高一点,但两者相差并不大。

平板模式下TALOS的声音并不那么抓耳,但表现力要更全面一些,聆听一些节奏不强烈、风格不刺激的泛流行乐时,更是有着与传统动圈或动铁单元耳塞完全不同的效果。像周传雄《黄昏》里透露出的伤心欲绝、梅艳芳《夕阳之歌》中深深唱出的慨叹,在TALOS演绎之下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自己聆听TALOS时,先使用混合模式,再体验平板模式。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从明亮、张扬到温润、柔和的转变,这和我刚入烧的时候从追求鲜明个性风格到逐渐安于平和的历程竟有一点巧合。如果反过来先聆听平板模式再尝试混合模式,或许又会有另一番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音之辨】

【声音之辨】

关于TALOS这条耳塞,从其双配置模式出发,我觉得可以衍生出一些有趣的玩法——

比如耳套的选择上,两个模式所适用的耳套就有所区别,我既推荐均衡套所带来的“原汁原味”的声音,又推荐在平板模式下将耳套更换为人声增强套,以收缩声音结像的开口,让能量更凝聚、更集中一些。

比如在选择与TALOS搭配的前端时,在保证驱动力的前提下,用什么风格来分别适配两种单元模式,以求互补短板或者发扬光大?像M11 Plus LTD这种均衡还原向的前端与TALOS的搭配或许会显得风味寡淡,如果想增添一些音乐感染力,我个人比较推荐尝试用声底温润的播放器来驱动TALOS

又比如当我们手头有其他升级线时,可以探索不同线基的线材对平板振膜声音的影响有多大,更可以看看平衡驱动下TALOS的声音是否会“大力出奇迹”。

相较于市面上大多数千元级耳塞而言,TALOS“一条耳塞两种声音”的属性,简直是给了我们双倍的“折腾”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回来,一通操作玩下来,我也感觉TALOS对于驱动力的需求是有点苛刻了。用手机或电脑直推,或者用小尾巴驱动TALOS时,出来的声音比较扁平;升级到2k左右价位的播放器来驱动,声音的整体框架是比较清晰的,但和5k档的播放器比起来,又明显存在密度上的差距……由于原配线只有单端插头,驱动力上的问题就更为明显。

好在TALOS在声音调校上保住了搭配效果的下限,即便我明显觉得“推不满”,也没有在它的声音中听到难以入耳的恶声。当然我们都知道,平板振膜就是这脾气,难驱动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往好了说,TALOS是有一定的潜力值得我们挖掘的;但另一方面,作为一条千元档耳塞,TALOS这么高的驱动门槛,或许会让一部分入烧时间不长、手头缺乏合适器材的朋友难以充分感受到耳塞的实力。

【选择的理由?】

【选择的理由?】

TALOS是达音科推出的首款平板振膜单元耳塞。在这款售价仅千元左右的塞子身上,达音科玩出了相近价位段耳塞里很少见的丰富花样。

这也不是达音科第一次在千元级耳塞身上实践奇思妙想了,此前隼PRO所搭载的可换滤网设计就曾让我们玩个不亦乐乎。但显然,TALOS无论是对平板振膜的运用,还是切换单元结构改变声音风格的玩法,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更加深刻。

从去年年底的TITAN S,到今年的VULKAN,再到现在的TALOS,达音科已经连续在入门到进阶价位推出了好几款值得聆听、把玩的塞子。对于刚入门或者是准备更进一步的朋友来说,在不同价位上都能够多一个靠谱的选择,无疑是值得欣喜的。

那么,同时拥有两种风格之后,你会更倾向于选择哪一种?

以我个人的喜好而论,在年岁渐长、心态日趋平和的如今,平板模式下的TALOS似乎会更契合自己听音乐时的心境。但不得不承认,我聆听平板动铁混合模式时,TALOS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某个遥远的夜晚——我流连于多种多样的声音表现之中,惊讶于这些风格遇上适合的音乐时显露出的美,在反反复复的比较之中,对于声音更加深了几分自己的理解。在那以后,我对一种声音喜欢与否的态度就不局限于一耳朵的感官刺激,更在于自己是否能理解乃至认可声音背后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