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使全球能源紧缺问题进一步凸显,市场供不应求引发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媒体炒作起“中俄能源合作有变”,但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的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的目光短浅,因为中方对能源的布局,比他们想得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石油煤炭涨价,中俄能源合作有变?】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情况下,后者选择将出口方向转向东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国,承担起“消化”这部分市场份额的重任。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六个月里,中国成俄罗斯能源最大买家,进口额近350亿欧元,进口的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占比最大,其次是天然气。除了中国,印度、缅甸等国家也大量购买俄能源,西方的打压反而帮助俄罗斯打通了另一条更有保障的能源出口通道。但购买需求旺盛、能源紧缺等情况推动俄罗斯石油、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于是就有西方媒体抓住机会把“中俄能源扩大合作”与“俄能源涨价”联系到一起,炒作“中俄能源合作有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在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出发,经过蒙古,最后到达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被提上日程的背景下,中国可以享受俄低价天然气带来的福利,但中国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而其向天然气过渡的过程漫长且代价高昂。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打了高折扣的俄罗斯石油也比中国在2019年底支付的石油价格高出近40%,中国8月份煤炭平均进口成本为每吨140美元,也高于2019年底的70美元左右,俄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尽管该媒体还把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列举出来,推断“中俄能源合作有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的“坏心眼”。首先,西方媒体刻意混淆了俄能源涨价的背景。煤炭、石油涨价是因为能源危机,而非中俄扩大能源合作;其次,西方媒体严重低估了中方的布局。能源交易价格上涨只能说明能源市场形势在不断变化,叠加不可抗拒因素,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中国早早就在能源存储方面布了局,已控制了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的布局,比西方想得长远】

其实,中方对能源的布局远没有存储那么简单。随着俄能源价格上涨,中俄的合作不仅不会生变,反而会更加紧密。因为,中方可以趁此机会开始逐步淘汰煤炭等污染排放较大的落后能源(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8月,中国进口煤炭近16800万吨,同比下降近15%。),向使用天然气等更清洁的能源转型。所以就算煤炭、石油涨价,也会继续在已签订的合作框架内与俄罗斯展开能源合作,加大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

关于天然气进口,中方的布局更长远。首先是“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减少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成本,提高中国东部天然气化程度;其次,中国在进口天然气方面朝多元化发展,管道天然气不仅限于从俄罗斯进口,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家都是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来源国;液化天然气方面,包括马来西亚、卡塔尔在内的数十个国家也都是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来源地。能源进口不能过度依赖于一个国家的道理,中方早就明白,而我国不光提高天然气进口量,还对国内天然气生产和存储十分重视,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破千亿方。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江苏省的“绿能港”建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