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起,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文简称教育公报),对前一年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复盘,是国家层面对教育行业最全面、权威的数据公报。因此,每一年公报发布,教育行业和媒体都会高度关注,围绕数据进行各项解读。

9月14日,《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出炉。报告中的每一条数据,都呈现出幼儿园行业当下的现状,不过,要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字与行业发展的关系,还得拉长时间线来研究。

《托幼瞭望》整理了过去20年教育公报中与幼儿园相关的数据,结合影响行业发展的政策、事件,来观察幼儿园行业的发展与变迁,并从中挖掘出了一些对托幼园长和投资人有价值的信息,以期给予大家一些助力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注: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本文中缩写为“公办园”“普惠民办园”“民办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29.48万所幼儿园

近7成民办园已转型普惠园

2001年,全国只有11.17万所幼儿园,20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9.48万所,增长了1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20年幼儿园数量的增长曲线中,2010年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幼儿园数量开始持续大幅增加,这得益于当时国家推出、实施的一系列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和项目。

在此之前,中国的学前毛入园率一直不高,即使在2009年,学前毛入园率也只有50.9%,意味着接近一半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从来没有进入过幼儿园。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园所数量不足。

2010年,为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缓解“入园难”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列为教育改革战略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

同时,国务院开始实施多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办园,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到2014年就提前完成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的目标。

而这其中,民办园功不可没。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起开始公布民办幼儿园的相关数据,当把历年数据放到一起时,不难看出,民办园在过去这些年一直扮演着学前教育“主力”担当的角色,其在全国幼儿园总量的占比,在2011年甚至达到69.18%。这之后,随着公办园数量的逐渐增加,民办园的占比才逐渐回落,但截至2021年,其占比仍超过5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办园的功劳,在另一组数据中也有显著体现。对比历年民办园在园幼儿总数和全国在园幼儿总数,2012年,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1852.74万,首次超过公办幼儿园,这种情况,持续了近十年。

不过,民办园领先公办园的优势,从2018年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要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双普”目标,一批民办园开始主动或“被迫”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

根据2021年公报的数据,我们计算了普惠民办园在整个民办园市场的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一结果,目前市场上的民办园中,营利性的数量只占3成,5万多家。“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而“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被列为了补齐普惠资源短板的重点任务之一。

坚持民办,还是转型普惠,留给民办园纠结的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在园幼儿人数4805.21万

2024年现有幼儿园学位将空置1/3

过去20年,公办园、民办园大量兴起,“入园难”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是人口出生率下滑带来的生源减少,以及如何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全国出生人口一直在1600万人上下浮动。虽然社科院很早就从中发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出了出生率降低的预警,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但从结果上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胎政策放开后,全国出生人口只在2016、2017年短暂冲破过1700万,这之后,便是断崖式下跌,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就只有1523万,创下了自建国以来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外的新低,而这一年出生的孩子,刚好应该在2021年和2022年入园。人口出生率降低所形成的首个冲击波,将正式冲向幼儿园。

教育公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1万人,较上年减少13.06万人,下降0.27%。这是自2003年以来,在园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去年媒体就聚焦过幼儿园“一孩难求”的话题,许多不愁招生的的公办园或民营园,在2021年秋招时,都出现了学位富余,需要二次补录。很多公办园这才如梦初醒,原来,当生源减少时,招生难这个问题,不分办公民办。

另一个情况也值得细细品味。从2014年起,教育公报会公布每年的新入园幼儿人数,但2021年的公报中取消了这一数据,原因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对有数据的年份进行了整理,发现,虽然过去这些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持续增加,但当年新入园幼儿人数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再结合2021年在园总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冲击波抵达的速度,可能比各位预想的要快得多,比如,2024年。

这并不是简单猜想,而是我们结合最近五年出生人口的数据,以及公报中历年的在园和新入园人数,做了第二道算术题后得出的结论:

到2024年,幼儿园空置学位将达到现有学位的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50.91万,也就是到2024年,跟2021年相比,幼儿园会出来的空置学位数,而这,还不包括在此期间新增园所的学位数。

不知道行业里有多少人认真算过这道数学题,当我们用数字来度量变化时,变化便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从这篇文章发布的这一天(9月20日)算起,距离2024年9月1日秋招还有711天。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出路,是一个对园长和投资人智慧与勇气的双重考验。至于结果,八个字可以概括: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回落至2015年水平

民办园已有近1/6学位空缺

营利性民办园数量趋于稳定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民办幼儿园正式拥有合法身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过去这20年,民办园有过独领风骚的辉煌,体验过资本的疯狂,更深刻感受过被政策一夜改变命运的残酷。

但近几年来,受出生人口下降,以及国家加大公办园建设投入、推广普及普惠园等政策影响,民办园的发展开始减速,陷入两难困境,转型普惠,会面临“普惠之困”,坚持营利,则有“营利之忧”,很多民办投资人纷纷表示,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整理了教育公报中所有与民办园相关数据,再结合行业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或许可以为大家打开观察行业发展的新视角、厘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民办园会被进一步挤压。

过去两年,民办园数量减少了6500家,公办园新增超过20000家。民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数量的比例,已经从2011年最高时期的69.18%,下降至2021年的56.55%。

2019年,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过去20年的巅峰,在园人数高达2649.44万,占全国在园幼儿总量的近6成。到了2021年,民办园在园幼儿总数只有2312.03万,退回至2015年的水平,比2019年时的峰值数据足足少了337.4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民办园在园幼儿总数占全国比例为48.12%,这也符合“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目标,即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50%以上。而且,受出生人口下滑影响,以及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的在园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营利性民办园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其次,民办园市场规模基本稳定,营利性民办园数量浮动空间较小。

2018年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例要达到5:3:2。按照5:3:2的比例,可以对应计算出不同性质的园所数量比例,即公办园是营利性民办园数量的2.5倍,普惠性民办园是营利性民办园数量的1.5倍。

而按照“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目标,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超过85%,也就是说,公办园与营利性民办园的比例会进一步拉大,会超过2.5倍。

基于上述比例,我们做了本文第三道数学题,发现到2021年已经基本形成了上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结果来看,三种性质的园所比例格局已经与国家设定的目标基本一致,不会有太大浮动。再结合出生人口减少因素,到2024年幼儿园市场将出现超过千万富余学位,市场将出现学位供大于求的局面,必须要再次提醒选择坚持营利性质的民办园,是时候认真想想破局之道了。

后记:

从民办幼儿园20年变迁看托育行业发展

为了建设“幼有所育”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家从2019年起全面推动托育事业发展,建立了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4.5个托位的首个阶段目标。而为了让幼有所育得到更充分地保障,自托育诞生之日起,“普惠”便成了与托育相生相伴的关键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托育应该会重走一遍幼儿园的普惠之路,即初期靠民办园快速发展,之后再逐渐提升普惠比例。不同的是,这条路,幼儿园走了近20年,但托育的路程会短很多。所以幼儿园过去20年的发展变迁,对于托育来说,至少可以有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托育人要加强危机意识,迎战幼儿园的战役即将打响。

“一孩难求”将成为幼儿园的常态,为了填补空缺学位,下沉托育,托幼一体化,也将成为幼儿园的新常态。在不久的将来,托育人必然要面对一场与幼儿园抢夺生源的正面厮杀。

对于托育行业来说,虽然行业刚起步,摆在面前的是以千万计的托位体量。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托育的站位比幼儿园更前端,会比幼儿园更早感受到人口下降的“寒流”。托育园长和投资人必须要高悬危机意识,不要在基建阶段陷入盲目乐观,一定要从长计议。

启示之二:托育人要利用好先发优势,提高托育竞争力。

尽管幼儿园可以并且需要下沉托育已经成为共识,并且一些实践办托的幼儿园,已经让托育投资人感受到被“完全压制”,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还处于摸索阶段,毕竟他们习惯了学生主动“送上门”,要想走出去,把0-3岁的孩子们“请进来”,还有不少功课要学习。

托育人要利用这段幼儿园学习摸索的时间差,抓住先发优势,打磨托育照护实力,建立起专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接住幼儿园下沉托育时的挑战,也才会有探索更多与幼儿园联动合作的可能。

都说“数据不会说谎”,当我们分析过去20年的数据时,不难从中看出一些趋势。如果你是幼儿园从业者,你该如何做?如果你是托育从业者,你该如何做?

不容忽视的是,托育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托育行业还非常早期,目前9成以上托育机构都是民办营利性质,“国家队”还没有形成有效供给能力,还需要民办托育园挑大梁;其次,新生人口下滑对入园率高的幼儿园影响大,但对托育来说,入托率提升对托育的推动作用会更明显,彼消此长;第三,一定时期内,政策刺激依然是托育行业最大的动力。

无论环境如何变幻,《托幼瞭望》想对所有托幼园长和投资人说的是,坚守教育底色,努力提升专业、提升品质、提升口碑,有了核心竞争力,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有应对一切变化的资本。

全力以赴,你会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