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我们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武松打虎这类的经典情节,于是乎对于武松这号人物,想必大家也是不会陌生的。武松在书中占据了很长的篇幅,整整十几个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武松的人物描写,足以看出作者施耐庵对于他的喜爱与重视。

从年轻气盛到后期经历了种种艰难坎坷,书中对武松的描绘一点都不节省笔墨。武松这一生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血侠客。在后来梁山上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经过南征北战,好汉们的人数越发减少,梁山已然不是当年的那个梁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招安好的梁山,不过是个任宋朝随意驱遣的工具罢了,朝廷丝毫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一心只想借助其力量稳固朝野。所以绝大部分的梁山好汉最终都命丧于战场之中,能够有幸存活下来的,也没有几个是身体健全的。武松恰好是其中仅存不多的一个幸存者,经历过多次背叛以及兄弟阵亡的他早已万念俱灰,最终归隐到了佛门。

在武松这号人物的一生当中,劫富济贫、斩杀恶霸的侠义行为做了不少,而就在他所斩杀的这些人之中,有一位的身份却是不同于一般的平民百姓。这位是个皇族的成员,那究竟又是因为什么,让他变成了武松的刀下亡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辽破阵武松怒斩御弟大王

北宋朝廷想尽一切办法让梁山泊这一百零八条好汉为自己卖命,宋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让梁山好汉前往北方讨伐大辽。当然这名义上是给宋江这个好汉头子封了个破辽先锋的称号,让他带领着其余兄弟北上击辽,好为朝廷“建功立业”。

在进攻蓟州城这一战中,梁山好汉和辽国军队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肯让给谁。双方作战过程中相当地激烈,斗智斗勇,不仅摆设了许多阵式,更有数不尽的机关法术。在攻取幽州城的时候宋江与辽军将领排兵布阵,赢下了这场战役,书中所说的呼延灼活擒兀颜廷寿的情节,也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主帅兀颜廷寿在后面的战斗中的结局是相当的凄惨:被张清的石子砸中之后还没完,关胜一刀将他劈下了马,最后被张清一枪直戳心脏,当场结束了生命。甚至于他心爱的战马,也被花荣收为己有,真的可以说他死后一无所有。不过真正的背后首领可不是他,而是耶律。

耶律在战斗中发现情况不妙,宋江领导的军队气焰已然超过自己带领的辽军,此时成败已然清晰可见了。但是就在他准备调转方向弃军而逃之际,武松一刀猛地将其马头砍下,耶律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摔下了战马,落在地上无处可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一把将他的头发抓住,丝毫不带一丝犹豫地取下了耶律的项上人头。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耶律在辽国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作为辽国的御弟大王,他身上肩负着无数辽国子民的期待与敬重,而这下一任的辽国君主,也非他莫属。

斩杀耶律无疑是武松这一辈子干过最为高光的事情,料想要是放耶律重回辽国继续养精蓄锐、卷土重来,那接下了的战事哪那么容易结束,两国子民也必将大受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刀劈耶律得重为什么最高光

上文提到过武松亲手斩杀了耶律,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辽军继续强盛的气焰,也在某种角度上造福了北宋子民。再来介绍一下这位耶律得重吧,耶律在辽国中拥有御弟大王这一称号,这又是代表着什么呢?

将这个词拆分下来,就是御弟加上大王。御弟即代表着他高贵的皇族血统,表面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皇族成员,从最开始的身份便直接高人好几等了。其次是大王,作为蓟州的主将,耶律把握着辽国的大量兵马,因此获得了这个无比尊贵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大牌的一号人物,竟然被武松前后两刀给结束了生命,很难不说这就是武松的一大高光时刻。武松这辈子杀人无数,不过被他杀死的人大多为不作为的贪官污吏以及作恶多端的奸险小人,这些人放在今天,是应该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制裁的。

所以武松杀了他们,无疑是大快人心的,不过这群人的身份地位大多数不高,最多就是地市级的长官。所以对于这些喽啰,杀了他们对于武松来说就如同随手捏死一只蚂蚁一般简单,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于武松刀下的耶律得重是个什么来头?

和很多小说一样,《水浒传》这本名著的编写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这其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历史人物原型,也参杂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其实这个耶律得重在历史上是可以找到原型的,他便是当时身为皇族的辽军节度使,名为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奉辽国首领天祚帝的旨意,前往幽州进行镇守,能够驻扎幽州这么多年的他自然是手头上兵力强盛,实力不容小觑。

耶律大石在历史中并不是像书中描写地那样被武松两刀结束生命,相反,凭借着他的雄厚实力,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耶律大石原先确实是忠心耿耿地驻守着幽州城,但是当时进攻幽州城的不是北宋军队,而是更为凶恶的金国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打和北宋签订了《襢渊之盟》之后,辽国上下都处于懈怠的休整状态,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大不如前。所以在金国士兵的进攻之下,辽军只好不断撤退,割送城池。耶律大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无奈弃城逃跑,回到都城极力劝说天祚帝重整旗鼓进行作战,不过遭到了天祚帝的拒绝。实在气不过的他只好领兵离开,前往阴山北部,自立为王。

其实许多的文学作品中的鲜活人物,或多或少都参杂了现实因素,有的作者想要为其续写另一种人生,有的则是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那么在《水浒传》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历史原型人物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